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22300410155)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王丽萍董文杰李洁瑶李朋朋张芳芳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肺癌
  • 3篇晚期
  • 3篇细胞
  • 2篇多西他赛
  • 2篇晚期肺癌
  • 2篇化疗
  • 2篇肺癌患者
  • 2篇癌患者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血小板生成
  • 1篇血小板生成素
  • 1篇抑制分子

机构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河南省红十字...
  • 1篇美国德州大学

作者

  • 5篇王丽萍
  • 4篇董文杰
  • 3篇李洁瑶
  • 2篇李朋朋
  • 2篇张芳芳
  • 1篇李楠
  • 1篇张毅
  • 1篇许钰杰
  • 1篇姜鹏
  • 1篇王明明
  • 1篇段秀芳
  • 1篇李建斌
  • 1篇蔺西萌
  • 1篇闫焱
  • 1篇崔晶
  • 1篇王中全
  • 1篇祁欣
  • 1篇孙艳燕
  • 1篇姬利萍
  • 1篇杨佳

传媒

  • 4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T细胞抑制性分子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晚期肺癌患者化疗5个周期T淋巴细胞表面抑制性分子(TIM3、PD-1、CTLA-4)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3例初治晚期肺癌患者化疗5个周期T淋巴细胞表面抑制性分子的表达变化。并与23例健康志愿者作对比。结果:化疗前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抑制性分子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19例临床疗效评价为PR或SD的患者,其外周血CD4+TIM3+T淋巴细胞、CD8+TIM3+T淋巴细胞、CD4+PD-1+T淋巴细胞、CD8+PD-1+T淋巴细胞比例在化疗5个周期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TLA-4+T淋巴细胞、CD8+CTLA-4+T淋巴细胞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与化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有效的化疗可降低T淋巴细胞表面抑制性分子表达,改善肿瘤对免疫功能的抑制。
许钰杰张毅邝先奎段秀芳李洁瑶李建斌张震张斌王丽萍
关键词:晚期肺癌化疗流式细胞术T淋巴细胞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治疗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应用DP方案化疗2个周期。注射化疗药物7d后经B超证实胸腔积液排净或胸腔积液引流量<50mL/d时,观察组经胸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照组经胸腔灌注白细胞介素-2。胸腔灌注治疗结束后6周评价2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9.2%)高于对照组(69.0%)(P<0.05);观察组发热及胸痛发生率分别为43.2%和48.6%,对照组分别为为24.1%和2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胸腔灌注联合D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李朋朋邝先奎董文杰孙艳燕李洁瑶王丽萍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白细胞介素-2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细胞介素-1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与重组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方法 64例NSCLC经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后血小板计数≤75×109/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皮下注射rhTPO 15 000u/d,对照组皮下注射rhIL-11 1.5mg/d,均1次/d,连续应用14d,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血小板最低值分别为(51.46±13.70)×109/L和(36.24±8.24)×109/L,血小板最高值分别为(221.30±90.30)×109/L和(136.60±70.40)×109/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持续时间和升高至≥100×109/L所需时间较对照组分别平均缩短了2.9d和2.5d(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输注血小板例数分别为1例和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9.3%)低于对照组(37.5%)(P<0.05)。结论 rhTPO治疗NSCLC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优于rhIL-11,不良反应轻。
张芳芳董文杰王丽萍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减少
河南省部分地区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方法 2008~2011年在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农村池塘及农贸市场采集蛙类,剖检曼氏裂头蚴,记录其寄生部位和感染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采集并检查黑斑蛙、泽蛙、林蛙、蟾蜍及蝌蚪等4 848只,其中感染曼氏裂头蚴者728只,总感染率15.02%,发现曼氏裂头蚴4 034条,平均感染强度为5.54条/只。不同种类的蛙中以泽蛙的感染率最高(20.82%);多数虫体(76.37%)的寄生部位为后腿肌肉;有病例地区的蛙类感染率(18.36%)高于无病例地区(12.38%)(P<0.05);市售蛙类的感染率为11.71%(295/2520)。结论河南省蛙类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情况较为普遍,进食不熟的蛙肉或吞服活蝌蚪具有感染裂头蚴的高度危险性。
崔晶姜鹏祁欣蔺西萌李楠王明明王中全
关键词:曼氏裂头蚴
晚期肺癌患者凝血及纤溶异常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凝血、纤溶异常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5例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及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按不同病理类型及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清血浆纤维蛋白原为(6.0±1.1)g/L,血小板计数为(570.1±53.2)×109,D-二聚体为(1.3±0.3)mg/L,对照组分别为(2.9±0.5)g/L、(220.0±41.2)×109、(0.3±0.1)m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2±12.8)s)、凝血酶时间((12.8±0.7)s)、凝血酶原时间((12.1±1.2)s)与对照组((26.3±2.1)、(12.6±0.3)、(11.4±1.0)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6.3±0.4)、(6.1±1.3)g/L)、D-二聚体((2.1±0.2)、(1.5±0.1)mg/L)高于鳞癌患者(5.6±1.5)g/L,(0.4±0.2)mg/L)(P<0.05);肺癌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处于高凝、抗凝功能降低、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
姬利萍邝先奎杨佳李洁瑶董文杰闫焱王丽萍
关键词:肺癌凝血纤溶血栓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给予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1h,第1天;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第2天;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21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应用2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共完成163个周期治疗,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9例,进展5例,有效率为66.7%;中位进展时间6.7个月,生存期3.4~23.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9个月;Ⅲ~Ⅳ度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计数减少(16.7%)、贫血(4.8%)、恶心、呕吐(2.4%)及血小板计数减少(2.4%);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效果好,不良反应可难受。
张芳芳邝先奎董文杰李朋朋宋亚熙王丽萍
关键词:食管癌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氟尿嘧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