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E2012105005)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苑少强杨跃辉张晓娟李敬郝斌更多>>
相关机构:唐山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合金
  • 9篇F
  • 7篇NI-TI合...
  • 3篇热模拟
  • 3篇晶粒
  • 3篇弛豫
  • 2篇等温
  • 2篇晶界
  • 2篇晶界迁移
  • 2篇晶粒长大
  • 2篇奥氏体
  • 2篇贝氏体
  • 2篇NI合金
  • 2篇TIN
  • 1篇氮化
  • 1篇氮化物
  • 1篇低碳贝氏体
  • 1篇低碳贝氏体钢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应力-应变曲...

机构

  • 12篇唐山学院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北华航天工业...

作者

  • 10篇苑少强
  • 6篇杨跃辉
  • 6篇张晓娟
  • 4篇李敬
  • 3篇郝斌
  • 2篇梁国俐
  • 1篇张济山
  • 1篇张丽桃
  • 1篇褚祥治

传媒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铸造技术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材料导报(纳...
  • 1篇唐山学院学报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铌低碳贝氏体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行为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金相法测定了在不同温度(950~1 270℃)下固溶不同时间(30~150min)后高铌低碳贝氏体钢的奥氏体晶粒尺寸,研究了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行为;计算了试验钢中铌的固溶含量,建立了奥氏体晶粒长大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1 220~1 270℃温度区间内试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加值最大,其次为1 100~1 150℃区间的;由于1 000℃时试验钢中合金渗碳体的快速溶解,使得950~1 000℃区间内的晶粒尺寸增加值大于1 000~1 050℃区间的;计算得到1 150℃时的固溶铌质量分数达到0.088%,此时绝大部分NbC已经溶解,导致1 100~1 150℃温度区间内奥氏体晶粒的快速长大;在950~1 270℃范围内,试验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激活能为154.4kJ·mol^(-1),由晶粒长大模型计算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尺寸与实测值较吻合。
杨跃辉
关键词:奥氏体晶粒尺寸NBC固溶
Fe-40Ni合金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金相观察、热模拟技术及扫描电子显微术(SEM)研究了Fe-40%Ni合金在含Ti及无Ti条件下的高温应力-应变行为及变形后的应力弛豫行为,并观察了锻造样品中TiN颗粒的形态。实验结果显示:含Ni 40%的Fe-Ni合金在室温下保持了奥氏体组织,并有孪晶出现。在800~950℃范围内变形时只发生动态回复,1000℃以上变形时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在Ti存在的情况下,变形温度达到1150℃时才发生动态再结晶。IF钢的模拟结果与不含Ti的Fe-40Ni合金呈现类似的趋势。由于TiN的应变诱导析出,明显延缓了变形后等温过程中的应力松弛速率。
苑少强张晓娟郝斌
关键词:应力-应变曲线弛豫TIN
奥氏体模型钢等温过程中的晶粒长大行为被引量:1
2017年
奥氏体的层错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与Fe-40Ni合金的层错能相近。含Ni的含量达到40%(质量分数,%)时,Fe-Ni合金的面心立方结构可以保持到室温而不发生相变。运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Fe-40Ni-Ti合金在不同温度等温过程中的晶粒长大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温150 min,从880℃到1160℃合金晶粒长大缓慢;1220℃左右时,晶粒的长大倾向可以明显观察到;当温度达到1300℃后,等温30 min晶粒迅速长大并粗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凝固过程中形成的TiN颗粒和应变诱导析出相快速回溶到合金基体中,导致晶界迁移容易进行。利用Fe-40Ni-Ti合金奥氏体模型钢能够模拟高温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行为。
李敬苑少强杨跃辉梁国俐张晓娟
关键词:晶粒长大
弛豫过程中的纳米析出及贝氏体组织的细化被引量:2
2013年
合金钢变形过程中奥氏体区域内的位错演变行为与析出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验证贝氏体细化结构与室温模拟的Fe-40Ni合金纳米级析出相钉扎位错网络结构的关联,本文采用热模拟、金相显微技术和透射电镜(TEM)显微术研究了低碳微合金钢变形后850℃弛豫过程中的析出行为及其对随后冷却过程中形成的贝氏体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用钢的微观组织结构(超细晶贝氏体及马氏体的混合物)在弛豫过程中可以得到有效细化,变形后在850℃弛豫60~200 s可以得到最佳的组织细化结果.同时,应变诱导析出的小于10 nm的析出相可以有效地钉扎住位错.实验结果与Fe-40Ni合金模拟结果一致.
苑少强张晓娟郝斌张济山
关键词:弛豫过程贝氏体
Fe-40Ni-Ti合金连续加热过程中晶粒长大规律研究
2013年
借助一种新型的Fe-40Ni-Ti合金,观察了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的晶粒长大过程,结果表明:合金组织由多边形奥氏体组成,在整个加热温度范围内没有发生相变,只是晶粒尺寸逐渐长大。在1 160℃以下时晶粒长大平稳,达到1 200℃时晶粒异常长大,晶粒长大过程与其TiN颗粒回溶密切相关。同时,利用回归方法得到了反映连续加热过程中晶粒长大趋势的数学模型。
苑少强杨跃辉张晓娟
关键词:晶粒长大TIN数学模型
Fe-40Ni-Ti合金等温松弛过程中的微结构演化
利用热模拟技术、金相观察及透射电子显微术(TEM),对Fe-40Ni-Ti奥氏体模拟合金850℃变形后等温松弛过程中的应力松弛曲线、微观组织及亚结构演化进行了测试及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合金的应力值在松弛过程中的各个阶...
苑少强杨跃辉郁春锋李敬张晓娟
关键词:热模拟
文献传递
快速加热过程中Fe-40Ni-Ti合金的晶粒长大行为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热模拟技术、金相观察及定量统计,通过分析Fe-40Ni-Ti合金快速升温过程中试样不同部位的晶粒长大规律,模拟研究了焊接过程中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行为。结果表明:温度最高的中心线附近晶粒长大显著,5s内温度达到1350℃时,其尺寸达到了180μm;而距离中心线4mm处的热影响区及母材(试样端部)晶粒变化不大,在80μm左右。金相观察发现TiN颗粒对晶界迁移产生了明显的阻碍作用。
苑少强杨跃辉梁国俐
关键词:热影响区晶界迁移
Fe-40Ni-Ti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金相观察、硬度测试、热模拟技术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Fe-40Ni-Ti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Fe-40Ni-Ti合金在室温下为面心立方结构,晶粒中有少量孪晶组织。高温变形后试样中有两类析出物,一类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的1μm以上合金凝固过程中形成的TiN颗粒,另一类是在TEM下发现的轧制应变诱导析出,尺寸在20 nm以下的TiN颗粒。合金在不同温度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硬度变化不明显。在850℃变形后保温过程中,合金发生应变诱导析出现象。
张晓娟张丽桃苑少强李敬
关键词:力学性能应力弛豫
回转奥氏体对9Ni钢低温断裂机制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示波冲击法测定了9Ni钢冲击过程中裂纹萌生、扩展等阶段所消耗的能量,并通过测定钢中回转奥氏体含量,研究了冲击断裂过程中回转奥氏体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回转奥氏体含量的增加,裂纹形核功不断上升,但趋势减缓,而裂纹扩展功则先快速上升后又大幅下降,峰值与回转奥氏体稳定性的峰值重合,表明稳定性差的回转奥氏体会导致扩展功大幅下降。由于裂纹形核功随回转奥氏体稳定性的变化相对平缓,扩展功的变化则更为剧烈,因此提高回转奥氏体稳定性进而增加扩展功是改善9Ni钢低温韧性的有效手段。
杨跃辉张晓娟苑少强
关键词:9NI钢回转奥氏体
Fe-40Ni-Ti合金中晶界高温迁移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金相观察、定量统计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了含Ti和无Ti的Fe-40Ni合金在高温等温过程中的晶界迁移行为。结果表明:Fe-40Ni-Ti合金原始试样中存在两种析出,分别是凝固过程中形成的尺寸较大的Ti N颗粒及锻压过程中形成的应变诱导析出相,尺寸为10 nm左右。在1100℃等温30 min后,没有发现应变诱导析出相存在。直接观察结果则显示粗大的Ti N颗粒对晶界迁移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以类似于位错绕过析出颗粒的Orowan机制绕过Ti N颗粒,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高温时晶界自由能明显各向同性,只有直接面对析出相的局部晶界受到析出相的阻碍,能够发生大曲率弯曲,晶界表现出较强的"柔性",此时析出粒子必然无法对其运动产生强烈的阻碍作用。
苑少强郁春锋杨跃辉郝斌
关键词:晶界迁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