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JY017)

作品数:6 被引量:163H指数:4
相关作者:干春晖余典范张亚军郑若谷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海关学院国泰君安证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1篇制造业
  • 1篇生产性服务业
  • 1篇生产性服务业...
  • 1篇内生
  • 1篇结构分解技术
  • 1篇服务业
  • 1篇乘数
  • 1篇乘数效应

机构

  • 2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上海海关学院

作者

  • 2篇张亚军
  • 1篇干春晖
  • 1篇余典范

传媒

  • 1篇财经研究
  • 1篇产业经济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制造驱动还是服务驱动?——基于中国产业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6
2015年
本文利用1987-2010年间中国投入产出表以及相应年份的延长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全面测算并比较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关联变化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联效应总体上趋于上升的态势,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远远高于服务业,制造驱动经济发展在产业关联上具有显著的特征。但服务业的溢出效应要高于制造业,其对于制造业发展的支持作用非常明显,而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则较小。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内生发展和溢出机制上都要优于资本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尽管在研发、信息与商务服务上的溢出效应有了较大的进展,但金融、流通等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比较密切的服务业的溢出效应还相当低。因此优化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的产业关联机制,突破地方保护、贸易壁垒等制度性的障碍,完善制造与服务的生态系统建设是实现中国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余典范张亚军
关键词:乘数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内生与关联效应——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2
2014年
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应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中,该方法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可以考察产业的内生增长情况。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自身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大于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这在制造业部门表现尤为明显,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其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同样不容忽视;第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这与生产性服务业强有力地支持了制造业发展不无关系,相反,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不太明显;第三,从生产性服务业分部门来看,内生增长效应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趋于上升,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仍有待改善。关联效应方面,应注重增强金融业对制造业的溢出能力;第四,制造业分部门中,内生效应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橡胶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以及绝大多数技术密集型产业。除纺织业、橡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其他行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拉动力。
张亚军干春晖郑若谷
关键词:结构分解技术生产性服务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