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2003C33017)

作品数:7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石森林徐莲英张韩清吴瑾瑾沈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金华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灯盏
  • 8篇灯盏花
  • 8篇灯盏花素
  • 7篇给药
  • 6篇鼻腔给药
  • 3篇鼻黏膜
  • 2篇毒性
  • 2篇黏膜
  • 2篇纤毛毒性
  • 1篇灯盏花乙素
  • 1篇毒性研究
  • 1篇药动学
  • 1篇乙素
  • 1篇油水分配系数
  • 1篇溶解度
  • 1篇实验性脑缺血
  • 1篇体内药动学
  • 1篇平衡溶解度
  • 1篇缺血
  • 1篇稳定性

机构

  • 8篇浙江中医药大...
  • 7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金华市中心医...
  • 3篇杭州市肿瘤医...

作者

  • 8篇石森林
  • 7篇徐莲英
  • 4篇张韩清
  • 4篇吴瑾瑾
  • 3篇葛卫红
  • 3篇张晓东
  • 3篇沈伟
  • 2篇李昌煜
  • 2篇戴文芸
  • 2篇李万里
  • 2篇毛展凯
  • 1篇储利胜
  • 1篇高敏
  • 1篇叶娇云

传媒

  • 2篇中草药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2008年中...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灯盏花素经鼻给药吸收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的离体、在体经鼻吸收特性,为灯盏花素的鼻腔给药制剂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C扩散池,以新鲜犬鼻黏膜为渗透屏障,以含灯盏花乙素0.25、0.50、1.25 mg/mL的灯盏花素PBS液(pH 6.5)为释放液,以空白PBS为接收液,进行渗透试验;采用大鼠鼻腔循环灌流法,以1.01、1.70、4.48 mg/mL灯盏花素PBS溶液(pH 6.5)作为鼻腔循环液,HPLC法测定灯盏乙素,进行在体鼻黏膜吸收试验。结果灯盏花素高、中、低质量浓度组的犬鼻黏膜渗透系数分别为3.6×10-5、1.272×10-3、1.856×10-3cm/min(n=3)。随着灯盏花素的质量浓度增加,其渗透系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高、中、低质量浓度灯盏花素的大鼠在体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4.5×10-3、2.3×10-3、1.7×10-3min-1,随质量浓度的增加,鼻黏膜吸收量逐渐增加,但其吸收速度常数较小。结论灯盏花素可经鼻吸收,质量浓度对其吸收的影响较大,适合制备成经鼻给药的新制剂。
石森林徐莲英毛展凯张韩清李万里
关键词:灯盏花素灯盏花乙素鼻黏膜吸收
灯盏花素对鼻黏膜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鼻腔纤毛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在体蟾蜍上颚模型法,分别给予灯盏花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纤毛持续运动时间;运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显微镜下观察纤毛形态学改变。结果:灯盏花素对鼻腔纤毛运动无明显影响,相对于生理氯化钠溶液,纤毛持续摆动时间的相对百分率在89.87%~91.99%之间。结论:灯盏花素无明显鼻腔纤毛毒性,可以用于鼻腔给药。
石森林张韩清张晓东徐莲英沈伟
关键词:灯盏花素纤毛毒性鼻腔给药
灯盏花素不同给药途径脑内药物分布的比较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比较了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在大鼠脑内的药物分布。采用SD大鼠尾静脉注射、经鼻给药和灌胃0.4mg.kg-1灯盏花素后,于一定时间点用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采集大鼠脑脊液,125I标记法测定其在大鼠脑脊液,以及大脑、小脑、延脑、嗅区和嗅球等脑组织及血浆中药物含量,梯形法分别计算其AUC。结果显示鼻腔给药组大鼠脑脊液、大脑、小脑、延脑、嗅区、嗅球及血浆中AUC0-240min(μg.min.g-1)分别为11.686±1.919,5.676±1.025,7.989±0.925,7.956±1.159,17.465±2.136,24.2±2.906和78.51±12.05;静脉给药组AUC0-240min分别为6.79±0.661,6.251±0.40,10.805±1.161,9.146±1.04,9.892±1.532,7.871±0.842和173.91±10.02;口服给药组AUC0-240min分别为0.868±0.167,1.708±0.266,2.867±0.725,2.067±0.313,1.361±0.308,1.206±0.255和45.2±7.52。口服、静脉注射、鼻腔给药后脑组织的AUC0-240min分别为血浆AUC0-240min的22.29%,29.18%,95.49%,说明鼻腔给药的吸收率高于口服给药和静脉给药,并且鼻腔给药后药物在脑组织中分布较高,其与药效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石森林徐莲英吴瑾瑾李昌煜葛卫红戴文芸
关键词:灯盏花素鼻腔给药
灯盏花素鼻腔喷雾剂对大鼠的鼻黏膜毒性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灯盏花素鼻腔喷雾剂的鼻黏膜毒性。方法:采用大鼠模型法,分别于单次、多次给予灯盏花素鼻腔喷雾剂后,肉眼观察大鼠鼻腔给药侧鼻中隔黏膜;电镜观察制剂对鼻黏膜及纤毛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大鼠给予灯盏花素鼻腔喷雾剂单次(1 d)、多次(7 d)后,其鼻中隔黏膜无充血及水肿现象,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在扫描电镜(SEM)下可见黏膜细胞表面纤毛密集、规则有序,未见纤毛断裂、倒伏等不正常现象;透射电镜(TEM)下所见纤毛细胞结构良好、纤毛内微管结构清晰、纤毛之间有微绒毛,细胞顶部胞质内线粒体等结构正常,与对照组基本相似。结论:灯盏花素鼻腔喷雾剂无明显鼻腔纤毛毒性。
石森林张韩清张晓东吴瑾瑾徐莲英沈伟戴文芸
关键词:灯盏花素鼻腔喷雾剂纤毛毒性鼻腔给药
灯盏花素的理化性质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7
2009年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等理化常数,研究温度、pH及抗氧剂等对其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灯盏花乙素的HPLC测定方法,测定灯盏花素在不同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与不同pH条件下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以10 h的药物含量变化率为指标考察介质、温度、pH及抗氧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方法学考察表明,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回收率等均符合要求;灯盏花素在生理盐水,蒸馏水,pH7.0磷酸盐缓冲液(PBS),pH7.5 PBS,Ringer'S液,甲醇及乙醇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20.68±1.12),(79.35±0.68),(7 954.62±34.90),(18 708.17±253.05),(3 670.40±27.64),(210.71±0.74),(184.34±1.47)mg.L-1;灯盏花素在pH 3.0,4.0,5.0,6.5,7.0下的Papp分别为5.362,0.542,0.371,0.328,0.143;灯盏花素在Ringer'S液中的稳定性差;温度、pH升高,其稳定性均显著降低;EDTA-2Na能显著提高灯盏花素溶液的稳定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灯盏乙素HPLC测定方法专属性较好、简便,灯盏花素的Papp随着pH增大而减小,在水性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随着pH增大而增大,但是pH增大,灯盏花素水溶液的稳定性显著降低,EDTA-2Na可以作为灯盏花素溶液剂的抗氧剂。
石森林徐莲英毛展凯叶娇云李万里高敏
关键词:灯盏花素平衡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稳定性
冰片对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冰片对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125I标记法测定SD大鼠尾静脉注射、经鼻给药、经鼻给药(加1%冰片)0.4mg/kg灯盏花索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灯盏乙素的浓度,3P8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鼻腔给药组Tmax、Cmax分别为25.0min、0.55ug/ml,经鼻给药(加冰片)组Tmax、Cmax分别为46.5min、0.50ug/ml;鼻腔给药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3.70%,而鼻腔给药(加冰片)为52.86%,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冰片延长了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在大鼠血浆中灯盏乙素的达峰时间,但对AUC基本无影响。
石森林吴瑾瑾葛卫红张晓东徐莲英
关键词: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冰片药动学
灯盏花素鼻腔给药脑内靶向性评价
目的探索利用鼻腔嗅觉区的鼻一脑通道开发灯盏花素经鼻脑靶向给药系统的可行性。方法以口服和注射给药为对照,灯盏花索鼻腔给药后于一定时间点用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采集大鼠脑脊液,股动脉插管取血,125I标记法测定其在大鼠脑脊液、脑组...
石森林徐莲英葛卫红李昌煜吴瑾瑾
关键词:灯盏花素鼻腔给药脑靶向
文献传递
灯盏花素不同途径给药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防治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比较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SD大鼠右侧局部脑缺血模型,脑缺血1h,再灌注24h,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鼻腔给药高、低剂量组,灯盏花素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脑缺血1h,再灌注24h时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而经鼻腔多次给药后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平均为21.82%,鼻腔给药组的脑梗死体积为9.37%和12.14%,口服组给药组、静脉给药组为16.76%与14.01%,4个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鼻腔给药组明显优于口服给药组、静脉给药组,均有统计学意义;鼻腔给药高剂量优于低剂量,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优于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
石森林张韩清储利胜吴瑾瑾沈伟葛卫红李昌煜
关键词:灯盏花素脑缺血鼻腔给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