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8-B-1)

作品数:11 被引量:89H指数:6
相关作者:胡跃高曾昭海任长忠郭来春钱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燕麦
  • 6篇间作
  • 4篇作物
  • 3篇豆科
  • 3篇豆科作物
  • 3篇群落
  • 3篇微生物
  • 3篇NIFH基因
  • 2篇氮素
  • 2篇氮素吸收
  • 2篇生育
  • 2篇群落多样性
  • 2篇裸燕麦
  • 2篇光合特性
  • 1篇带状间作
  • 1篇氮量
  • 1篇氮素吸收利用
  • 1篇当量比
  • 1篇行距
  • 1篇需水

机构

  • 12篇中国农业大学
  • 8篇白城市农业科...
  • 3篇新疆农业科学...
  • 3篇通辽市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张家口市农业...

作者

  • 10篇胡跃高
  • 8篇任长忠
  • 8篇曾昭海
  • 5篇钱欣
  • 5篇郭来春
  • 5篇冯晓敏
  • 4篇王春龙
  • 3篇林叶春
  • 3篇杨永
  • 3篇黄前晶
  • 3篇张春华
  • 3篇臧华栋
  • 2篇杨学超
  • 1篇陈恭
  • 1篇许翠华
  • 1篇赵国军
  • 1篇郭丽梅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南方农业
  • 1篇绿色科技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2018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燕麦双种双收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对燕麦双种双收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扎旗燕麦双种双收试验667 m^2纯效益899.6元,农科院双种双收燕麦试验667m2纯效益1909.1元,农科院一季燕麦+复种荞麦667m^2纯效益1576.9元,农科院一季燕麦+复种玉米667m^2纯效益2073.7元。以上几种燕麦双种双收栽培技术其经济效益均达到了此次试验的目的,对于通辽地区特别是半农半牧地区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黄前晶胡瑞梅张春华李卓然
关键词:燕麦栽培技术
白城地区皮燕麦肥料效应与推荐施肥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为明确燕麦需肥规律、探索吉林省白城地区皮燕麦最佳施肥量,以白燕7号皮燕麦品种为材料,依照“3414”试验设计原则,设置了氮磷钾三种肥料各4个梯度共14个处理,于2012-2013年定位研究不同施肥量对燕麦子粒产量的影响,并运用不同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2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三元二次方程拟合得出N、P和K肥的推荐施用量分别为90、50和35kg/hm^2(纯量,下同),燕麦子粒产量约为2 800-3 000kg/hm^2;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N、P和K肥推荐施用量分别为100、40、30kg/hm^2,燕麦子粒产量介于2 800-3 150kg/hm^2;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得出,N、P、K施用量分别为90、45、0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为6 100-6 300元/hm^2。综合不同模型研究结果,白城地区白燕7号皮燕麦生产中,N肥的推荐施用量为90kg/hm^2,P肥的推荐施用量为40-50kg/hm^2,K肥可以不施或低量施用。
葛军勇臧华栋钱欣杨永冯晓敏任长忠曾昭海胡跃高
关键词:燕麦肥料效应推荐施肥量
不同豆科作物与燕麦间作对燕麦产量、光合特性和根际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的影响
禾本科与豆科作物间作能够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维持土壤氮平衡,提高作物产量。但由于间作系统中作物株型、种植密度、土壤肥力和根系结构存在差异,导致作物之间的竞争和间作产量优势表现不同,同时不同的作物组合之间也存在差异。前人研...
冯晓敏胡跃高张卫建曾昭海
关键词:间作燕麦豆科作物光合特性NIFH基因
负水头供水裸燕麦需水特性及其对不同土壤湿度的生理响应被引量:6
2012年
为进一步明确裸燕麦耗水量及其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的生理反应,论文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负水头持续供水系统为供水装置,比较了裸燕麦、玉米、高粱、大麦和小麦旱地禾本科作物的水分耗散;设置40、60和80cm3个负水头控压高度,测定了"高-中-低"3种土壤湿度下裸燕麦孕穗期叶片光响应曲线及叶片保护酶活力。结果显示:裸燕麦蒸腾系数为455.37,显著(P<0.05)高于其他作物,较高叶片蒸腾速率和较低净光合速率是主要生理原因;降低土壤含水量将降低裸燕麦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但适度降低土壤含水量并未显著(P>0.05)降低叶片光合能力,而适度提高气孔受限程度,有利于提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叶片保护酶活性对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响应不一致,中等土壤湿度时SOD活性较高,高土壤湿度时POD活性较高,低土壤湿度时CAT活性响应程度较高。
林叶春钱欣曾昭海任长忠许翠华郭来春王春龙杨永胡跃高
关键词:负水头蒸腾系数光响应曲线裸燕麦
豆科‖燕麦对作物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的影响
【研究背景】间作作为中国传统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增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优势,不仅能增加地上部的生物多样性,也可增加地下部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间作系统中光照和水分利用,氮素吸收等养分吸收方面...
冯晓敏杨永胡跃高曾昭海
关键词:PCR-DGGENIFH基因燕麦豆科作物群落多样性
文献传递
作物根际沉积氮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根际沉积氮是土壤微生物重要的营养元素来源,也是联系作物、土壤和微生物的桥梁。近年来随着对作物地上部分研究的深入,对地下部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作物根际沉积氮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作物根际沉积氮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数量评估、影响因素、研究和计算方法等,以供相关研究参考。并提出未来应加强大田原位情况下根际沉积氮量与组成的研究,明确其调控机制,以及与根际沉积碳之间的协同作用与机制。
臧华栋钱欣杨学超任长忠曾昭海胡跃高
关键词:^15N
通辽地区不同播期对甜荞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探究通辽地区不同播期对甜荞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以确定提高产量的最佳播种时期。经过2年试验确定:通荞1号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期、始花期、盛花期、成熟期均呈逐渐延长的趋势,而生育日数呈逐渐缩短的趋势,而主茎分枝、主茎节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变化差别较小。处理4(6月11日)和处理5(6月19日)的单株粒重、千粒重、产量表现最高,因此,通辽地区6月中旬播种较适宜。
黄前晶张春华胡瑞梅李卓然
关键词:甜荞播期
行距及间作对箭筈豌豆与燕麦青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6
2011年
在我国西北地区,普遍应用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生产饲草。为了研究不同间作模式的增产效果,2009—2010年在吉林省白城市采用两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2种行距(A1:33cm;A2:16.5cm)和3种种植方式(B1:燕麦单作;B2:箭筈豌豆单作;B3:燕麦箭筈豌豆1∶1间作)对饲草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减小播量增大时,作物单株重量减小,饲草总产量提高13%;行距减小播量不变,燕麦单株重量增大,饲草总产量提高29%;B3饲草产量比B1提高24%,比B2提高30%;B3粗蛋白产量比B1高1倍,比B2低20%;间作使燕麦的株高、单株重和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使箭筈豌豆的株高增加,单株重、含氮量降低,节数减少,分枝减少。采用行距16.5cm、燕麦播量87.5kghm-2、箭筈豌豆播量75kghm-2的间作处理,全年两茬饲草产量为19.8thm-2,粗蛋白产量为2.43thm-2,可作为白城及气候相似地区饲草生产的基本模式。
陈恭郭丽梅任长忠郭来春赵国军胡跃高曾昭海
关键词:燕麦间作行距
东北地区西部不同燕麦带状间作模式的产量及氮素吸收效应被引量:7
2017年
为给东北地区西部种植模式优化提供可行的带状间作组合,于2014-2015年,在吉林省白城市开展了连续两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燕麦//玉米、燕麦//向日葵及燕麦//绿豆三种带状间作模式的产量及氮素吸收效应。结果表明,三种间作模式均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及较高的氮素吸收效率,土地当量比(LER)及氮素吸收当量比(NER)均大于1,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的LER及NER分别为1.23~1.38、1.29~1.44,两年内均为最高。燕麦//向日葵间作中,两种作物的边行产量均显著高于单作及内行,对间作燕麦、向日葵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4.2%~45.1%、69.9%~70.8%,具有显著的边行优势。综合分析认为,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在东北地区西部具备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钱欣臧华栋葛军勇曾昭海任长忠郭来春王春龙胡跃高
关键词:带状间作土地当量比边行效应
微生物菌肥对通荞2号生育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以通荞2号为供试品种,进行荞麦微生物菌肥试验。结果表明A5处理下荞麦产量最高,为2426.25kg/hm2,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A5与A1、A3之间差异达5%显著水平、与A2之间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微生物菌肥拌种和喷施可以替代一定数量的氮肥,有效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单株粒数、千粒重,提高荞麦籽粒饱满度。对于防止荞麦因氮素施用量过多而出现倒伏或成熟期推迟,造成减产起到一定的作用。
张春华呼瑞梅胡跃高黄前晶张雪松
关键词:荞麦微生物菌肥生育动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