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2007H12-018)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4
相关作者:吕建群陈林曾宪平李勤修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财政育种工程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水稻
  • 5篇水稻恢复系
  • 5篇恢复系
  • 4篇性状
  • 4篇农艺
  • 4篇农艺性
  • 4篇农艺性状
  • 3篇主成分
  • 3篇类群
  • 2篇杂交
  • 2篇杂交水稻
  • 2篇杂交水稻恢复...
  • 2篇主成分分析
  • 1篇遗传力
  • 1篇配合力
  • 1篇主要农艺性状
  • 1篇聚类分析
  • 1篇SSR分析

机构

  • 5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曾宪平
  • 5篇陈林
  • 5篇吕建群
  • 3篇李勤修

传媒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四川及南亚地区水稻恢复系农艺性状的比较与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本文通过对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川品种的个体生长势大于南亚品种;②两大区域水稻品种多数农艺性状的频率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但南亚品种性状的分布曲线变化要多样些,水稻资源要丰富些;③主成分分析,两大区域的共同特点是在第一主成分值和第二主成分中,同样贡献巨大的分别是粒数因子和穗长。不同之处是四川品种的第一主成分值由粒型因子(粒长和谷粒长宽比)的贡献十分突出,而南亚品种则不明显;第二主成分值中,四川品种的剑叶长占了各分量的第一位,而南亚品种则是粒长分量占了第一位。
曾宪平李勤修吕建群陈林
关键词:杂交水稻恢复系农艺性状主成分
四川及南亚水稻恢复系的SSR分析及类群比较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通过对150份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的SSR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了2个不同的类群,即南亚品种类群和四川品种类群,并对此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南亚品种类群中,有31.5%的品种来自四川区域;同样在四川品种类群中,有12.8%的品种来自南亚区域。②在15个农艺性状中,南亚品种类群有4个性状(有穗数、粒长、粒型长宽比和糙米率)的平均值大于四川品种类群;有11个性状(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播抽期、粒宽和单株产量)的平均值小于四川品种类群。③2个类群农艺性状的共同特点是第一主成分的主导因子相同,均为粒数因子;它们的不同之点是第二主成分的主导因子不同,前者为粒长因子,后者为粒重因子。
曾宪平李勤修吕建群陈林戴怀根岑烬
关键词:农艺性状水稻恢复系
四川及南亚水稻恢复系的类群比较及典型品种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本研究将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与四川及南亚的3个主要不育系进行杂交配组,通过其F1的农艺性状主成分聚类、对比分析和F1产量优势的分析。结果表明:①在类群Ⅰ中,四川区域的亲本占71.4%,类群Ⅱ中,南亚品种占63.4%。②四种分类方法中都聚在同一类的品种:类群Ⅰ有24个品种,全部来自四川区域;类群Ⅱ有17个品种,只有一个(DH1)是来自四川区域,其它16个均来自南亚区域。它们的特征特性能反映出两个类群的基本特点。③类群Ⅰ的性状均值有10个大于类群Ⅱ,有5个小于类群Ⅱ。④两个类群的共同特点是:第一、第二主成分分量中,穗粒数和谷粒长宽比都起主导作用。不同之点是:群类Ⅰ的第一主成分分量中,粒重与粒数共同起了主导作用,而类群Ⅱ则只有粒数因子起了主导作用;同样,群类Ⅰ的第二主成分分量中,穗长与谷粒长宽比共同起了主导作用,而类群Ⅱ也只有粒形因子起了主导作用。⑤类群Ⅰ与G46A和Ⅱ-32A所配组合F1的产量优势大于与IR58025A所配的F1组合;同样,类群Ⅱ与IR58025A所配组合F1的产量优势大于与G46A和Ⅱ-32A所配的F1组合。
曾宪平吕建群陈林岑烬戴怀根
关键词: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水稻恢复系
四川及南亚水稻恢复系的聚类分析及类群比较被引量:8
2009年
本文通过对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进行聚类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构成两个不同生态区水稻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粒数因子、粒长因子、籽粒因子、生育因子和糙米因子,它们的累积贡献率为85.05%;②品种聚类结果与来自不同地域自然形成的品种生态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四川品种为主构成的类群Ⅰ,有23.1%的品种来自南亚区域;同样,以南亚品种为主构成的类群Ⅱ,也有14.8%品种来自四川区域;③在15个农艺性状中,除有效穗是类群Ⅱ大于类群Ⅰ以外,其它14个性状均为类群Ⅰ大于类群Ⅱ;④群类Ⅰ和类群Ⅱ的不同特点是第一主成分的主导因子不同,前者为粒长因子,后者为实粒数因子;而它们的共同之点是第二主成分的主导因子是相同的,均为穗长因子。
曾宪平李勤修吕建群陈林
关键词:杂交水稻恢复系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5个越南水稻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被引量:6
2010年
选用5个不育系和5个越南恢复系及1个中国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①大多数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播抽期和产量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穗长和有效穗等性状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②多数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③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不同性状间的狭义遗传力大小排列:千粒重>结实率>播抽期>株高>穗实粒数>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穗长。
吕建群陈林戴怀根岑烬曾宪平
关键词:水稻配合力农艺性状遗传力恢复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