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12FD021)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施利民赵敏赵三军王晓燕高润池更多>>
- 相关机构:美国加州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外源微直流电场对肺腺癌细胞Calu-3迁移的影响
- 2017年
- 该文通过Time-lapse技术,以无电场作用的人肺腺癌细胞Calu-3细胞为对照组,以分别暴露于电场强度为2 V/cm、4 V/cm和6 V/cm的Calu-3细胞为实验组,研究了外源微直流电场对Calu-3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Calu-3细胞可通过单细胞和群体细胞两种形式迁移,直流电场对这两种迁移形式具有显著的影响:无电场作用时,单细胞和群体性的Calu-3随机迁移;加入直流电场后,单细胞和群体性的Calu-3朝向负极定向迁移,迁移方向性指数、迁移方向持续性指数、轨迹速度、位移速度显著高于无电场作用的对照组。电场强度为4 V/cm时,单细胞和群体性的Calu-3趋电性最明显,迁移方向最恒定。相同强度的电场作用下,Calu-3群体细胞迁移的方向性指数和方向持续性均高于单细胞迁移,但单细胞迁移的轨迹速度和位移速度快于群体细胞迁移。
- 李莎王晓燕赵三军高润池赵敏施利民
- 关键词:直流电场
- 饥饿对盘基网柄菌细胞迁移特征及伪足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该实验通过研究饥饿条件下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的迁移特征及其伪足性状参数的变化情况,揭示能量匮乏时细胞迁移特征与其伪足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与营养充足的对照组细胞相比,饥饿处理后细胞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持续性显著增加,饥饿3 h后运动速度达到最大,为8.36μm/min,饥饿5 h后运动方向持续性最强。随饥饿时间的延长,细胞平均每分钟形成的伪足数目显著增加,饥饿3 h后细胞形成的伪足数目最多,为5.18条/min,裂生型伪足在饥饿5 h时形成比例最大,达73.55%。细胞迁移特征与其伪足性状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盘基网柄菌的迁移速度与伪足数目呈正相关,而裂生型伪足的比例影响了细胞运动方向的持续性,细胞伪足延伸时间、延伸面积、伪足长度受饥饿的影响程度较小。
- 郭晓慧赵敏王晓燕赵三军高润池高晶施利民
- 关键词:盘基网柄菌饥饿迁移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