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60602)

作品数:9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姚云峰郭月峰秦富仓王欣郭洋洋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有机碳
  • 3篇地形
  • 3篇地形因子
  • 3篇碳密度
  • 3篇小叶锦鸡儿
  • 3篇锦鸡儿
  • 2篇有机碳密度
  • 2篇造林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碳储量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流域
  • 2篇黄柳
  • 2篇风沙土
  • 1篇低山丘陵
  • 1篇低山丘陵区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典型流域

机构

  • 9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9篇姚云峰
  • 6篇郭月峰
  • 5篇秦富仓
  • 3篇黎英华
  • 3篇汤军
  • 3篇王娟
  • 3篇郭洋洋
  • 3篇王欣
  • 1篇张美丽

传媒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农业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内蒙古敖汉旗北部风沙土区两种灌木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被引量:6
2015年
以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北部风沙土区两种主要灌木(黄柳、小叶锦鸡儿)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函数和自变量来构建植株个体的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筛选出与生物量相关性最显著、拟合度最好的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典型灌木的最优生物量回归方程均为幂函数方程。判定系数R^2为0.626~0.915,SEE值为0.179~0.508,F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黄柳以断面周长(DH)为自变量的模型最优,模型为y=2.193x^(1.291)(R^2=0.915,p<0.01);小叶锦鸡儿则以冠幅(S)为自变量建立的幂函数模型最佳,为y=0.008x^(2.349),(R^2=0.878,p<0.01)。由于灌木的生长状况具有空间异质性,在其他研究区使用该模型时需要精度的检验和校正。
王娟汤军郭月峰高玉寒姚云峰
关键词:黄柳小叶锦鸡儿地上生物量
基于物元模型分析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人工造林对于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合理造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1983与2013年的土壤养分数据作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物元模型对1983和2013年内的土壤数据进行养分分级,并进一步描述了各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5种类型土壤的有机质与全氮在造林30a后呈上升趋势;磷与钾呈逐渐减少趋势。造林后,土壤养分等级普遍呈增加趋势。[结论]造林使土壤有机质增加,合理的人工林结构有助于维持土壤肥力。
郭洋洋姚云峰秦富仓黎英华刘军华
关键词:物元模型土壤养分
科尔沁沙地南缘小叶锦鸡儿和黄柳灌丛生态系统碳汇动态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解科尔沁沙地南缘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和黄柳(Salix gordejevii)灌丛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在赤峰市敖汉旗风沙土区分别选择9个林龄序列的小叶锦鸡儿和9个林龄序列的黄柳典型灌丛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代替时间样地测量法来量化两种灌丛人工林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土壤层和生态系统的碳密度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林龄灌丛生态系统碳密度和年碳汇速率的变化趋势,并拟合了林龄与碳密度和年碳汇速率方程。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和黄柳两种灌丛林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土壤层碳密度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各层碳密度大小为:土壤层碳密度最大,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密度的60%和75%,灌木层碳密度次之,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密度的23%和38%,草本层、凋落物层碳密度最小,均占生态系统碳密度的1%左右;灌木层各器官碳密度均为枝>根>叶,草本层各器官碳密度均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两种灌丛林的碳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可用对数函数表述,生态系统年碳汇速率的变化可用乘幂式方程表述,林龄<10 a时,年碳汇速率增长迅速,>10 a时,年碳汇速率呈下降趋势。研究认为小叶锦鸡儿和黄柳灌丛群落碳密度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具有一定的碳汇潜力;林龄<10 a时为年碳汇速率增长迅速期,随着林龄的增加,年碳汇速率有下降的趋势,需对灌丛林进行有效的抚育管理。
王娟姚云峰郭月峰汤军常伟东
关键词:小叶锦鸡儿黄柳生态系统碳密度
燕山典型流域两种造林树种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选择燕山典型流域6个林龄序列的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和5个林龄序列的山杏(Prunus sibirica)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时间替代空间样地测量法量化退牧还林后生物量碳储量、凋落物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及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同时以各组成碳库-林龄序列中的最大碳储量之和作为生态系统饱和碳储量,以未退牧的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作为初始植被类型的碳储量,分析总结了退牧还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牧还林后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储量、凋落物碳储量基本随退牧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碳储量随退牧年限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9、15、18、22及29 a生小叶杨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7 147.45、7 461.67、7 509.895、8 468.375及8 247.85g·m-2,9、15、18、22及26 a生山杏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6 695.44、6 700.82、8 011.86、8 001.92及7 981.92 g·m-2;9、15、18、22、29及36 a生小叶杨林的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分别为757.08、1 071.3、1 119.53、2 078.01、1 857.48及1 312.21g·m-2,9、15、18、22及26 a生山杏林的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分别为310.45、1 621.49、1 611.55、1 591.55及757.08 g·m-2。长期来看,研究区退牧还林对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可观的、积极的。研究结果对提高造林对碳汇影响的估测能力提供数据支持,也为政府参与国际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研究和科学根据。
郭月峰姚云峰秦富仓祁伟
关键词:典型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固碳潜力小叶杨山杏
地形因子对老哈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研究流域尺度土壤有机碳与地形因子关系,对准确估计大尺度土壤有机碳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选取老哈河流域支流-黄花甸子流域为试验区,通过现场采样采集148个土壤剖面,2220个土壤样品(0-100cm),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碳与高程(440~906m)呈线性关系;与坡度呈单峰型曲线关系;土壤有机碳总体呈现半阴坡>半阳坡>阴坡>阳坡。主成分分析表明,海拔梯度变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因素(p<0.05),其次是坡度(p<0.05),最后是坡向(p>0.05)。
郭月峰姚云峰秦富仓祁伟王欣常伟东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地形因子克立格插值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旨在为低山丘陵区土壤改良提供参考。【方法】2012-07-09,在内蒙古赤峰市低山丘陵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敖汉旗黄花甸子小流域山杏(Prunus sibirica)林、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林、小叶杨(Populussimonii)林、白榆(Ulmus pumila)林、天然草地、油松×山杏(Pinus tableulaeformis×P.sibirica)混交林、天然次生灌木林及农业用地8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pH值进行了测定,并对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山杏林、柠条林、小叶杨林、白榆林、天然草地、油松×山杏混交林、天然次生灌木林及农业用地0~10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差异明显,分别为7.72,5.23,7.40,6.11,3.14,10.26,17.51和5.33g/kg。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与全氮、pH值、微生物生物量碳、速效钾及有效磷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70,0.66,0.63,0.57及0.55。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了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最优回归方程。【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大,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联系数由大到小排序为:全氮>pH值>微生物生物量碳>速效钾>有效磷;建立的土壤有机碳(Y)与全氮(X2)、pH值(X5)最优回归方程为:Y=-6.269 8+19.383 2 X2-0.010 2 X5,R2=0.85。
郭月峰姚云峰秦富仓祁伟王欣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
北方半干旱地区梯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北方半干旱地区小流域内旱地梯田的地形因子以及农作物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合理地保障农作物生产和维持小流域的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地点在敖汉旗大五家流域,在流域内选取样地25块,共计125个土壤剖面,主要针对地形因子和农作物类型来分析其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1)玉米、高粱、谷子和绿豆4种作物的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50-100 cm深度时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2)玉米、高粱、谷子和绿豆4种作物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在不同的海拔高度表现不同,海拔为400-500 m时土壤碳密度最大,其次为海拔≥600 m的区域,海拔为500-600 m的区域最小;(3)玉米、高粱、谷子和绿豆4种作物的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坡度的增大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坡度≤2°时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小,在坡度为2-6°时最大;(4)在p〈0.05水平下,玉米、高粱、谷子和绿豆4种作物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在不同坡向表现不同,谷子和玉米为南坡〉北坡〉西坡〉东坡,而高粱和绿豆则为北坡〉南坡〉西坡〉东坡;(5)玉米、高粱、谷子和绿豆4种作物中,绿豆的有机碳密度高于其他3种作物,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0.81 g·cm^-2。
黎英华姚云峰郭洋洋王欣
关键词:梯田有机碳密度地形因子
敖汉旗风沙土区小叶锦鸡儿根系及其碳储量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3种林龄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林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分布特征,为沙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提供参考。【方法】以内蒙古敖汉旗风沙土区不同林龄(3,10,18年)的小叶锦鸡儿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3个样地,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测定不同土层、土段的根系生物量、有机碳含量,计算根系碳储量,分析不同林龄小叶锦鸡儿根系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及根系碳储量分布特征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3年生和10年生小叶锦鸡儿根系生物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18年生小叶锦鸡儿根系生物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3,10和18年生小叶锦鸡儿根系总生物量分别为138.6,1 031.84和1 120.33g/株,随着林龄的增加,小叶锦鸡儿根系生物量呈增长趋势。3,10和18年生小叶锦鸡儿根系碳储量为12.32,47.78和198.11g/m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林龄小叶锦鸡儿根系碳储量总体均呈倒锥形分布,并随着林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结论】小叶锦鸡儿作为风沙土区理想的造林树种,其根系具有一定的碳汇功能。
王娟郭月峰姚云峰汤军张美丽
关键词:小叶锦鸡儿根系碳储量
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特征被引量:13
2016年
赤峰市敖汉旗地处农牧交错带,土壤类型丰富,且人工造林面积较大,各类型土壤不同人工林的碳收支情况有很大差异。本试验在敖汉旗6种类型土壤上各选取3块样地,在所有样方内按"S"型选取5个采样点,以此来研究敖汉旗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6种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为褐土最大,风沙土最小。由于土壤自身性质与坡度和坡位的相互影响,褐土、栗钙土、棕壤的有机碳密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褐土、栗钙土、棕壤有机碳密度均为北坡最大,南坡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坡位、坡面和坡度3因素中坡面不作为主成分保留,经回归分析,褐土、栗钙土、棕壤的有机碳密度在P<0.05显著水平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5.662 40+1.722 06X_1-0.061 54X_2(R^2=0.853 5)(褐土);Y=24.890 95-3.437 45X_1-0.002 12X_2(R^2=0.899 5)(栗钙土);Y=19.112 05-0.090 72_X1-0.018 44X_2(R^2=0.794 4)(棕壤)。
黎英华姚云峰秦富仓郭洋洋罗继尧
关键词:土壤类型地形因子有机碳密度农牧交错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