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21751)

作品数:3 被引量:111H指数:3
相关作者:马文涛马草原李成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预期管理
  • 2篇通胀
  • 2篇货币
  • 2篇货币政策
  • 1篇新凯恩斯主义
  • 1篇硬约束
  • 1篇通货
  • 1篇通货膨胀
  • 1篇通货膨胀预期
  • 1篇通货膨胀预期...
  • 1篇通胀预期
  • 1篇通胀预期管理
  • 1篇历史经验
  • 1篇名义锚
  • 1篇经济效率
  • 1篇凯恩斯
  • 1篇凯恩斯主义
  • 1篇管理理论
  • 1篇反通胀
  • 1篇DSGE模型

机构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马文涛
  • 1篇李成
  • 1篇马草原

传媒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全球视角的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被引量:9
2014年
本文在从全球视角回顾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成功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基本要素,即以价格稳定为核心的政策框架、积极的反通货膨胀立场、明确的名义锚、有效沟通、灵活的汇率制度、对反通胀与稳增长的有效平衡和对金融不稳定的兼顾。通过上述要素的有效组合,提高政策可信度是通胀预期管理的核心所在。据此,我国应加快金融改革,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自主性,并逐步建立以价格稳定和政府债务稳定为核心的货币财政政策的搭配方式,丰富中央银行的沟通手段,引导并塑造公众形成稳定的通胀预期。
马文涛
关键词:预期管理名义锚反通胀历史经验
预期管理理论的形成、演变与启示被引量:18
2014年
本文从货币政策视角梳理了预期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探讨了对通胀预期管理的现实启示。本文研究发现,预期管理理论以货币政策可信度为核心,历经从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的摇摆到融合政策承诺与中央银行沟通并形成前瞻性引导的过程,各种预期管理思想的引入均通过对货币政策施加各种约束,促进政策的动态一致性,提高公众预期形成的精确性。构建以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为基础的预期管理框架,改进以预期形成机制和金融体系的模型化为代表的模型结构,采用机制设计方法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成为未来预期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我国而言,加快以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为代表的金融改革,强化以价格稳定为核心的货币政策调控,并通过有效权衡稳增长、调结构与反通胀之间关系,塑造坚定的反通胀立场,形成以通胀目标为代表的名义锚。同时构造兼顾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中国特色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提高预期管理的可信度。
马文涛
关键词:通胀预期管理货币政策
国有经济效率、增长目标硬约束与货币政策超调被引量:84
2013年
基于对中国特殊经济制度环境和宏观调控体系的分析,本文揭示了货币政策超调现象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调控对国有经济渠道的高度依赖,通过改变国有投资比重引发经济效率变化,导致货币政策"投资结构效应"部分抵消了"投资总量效应",使政策当局在"求均衡"和"保增长"之间陷入两难困境。在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下,货币政策必然加大"投资总量效应"以抵补"投资结构效应"对政策效果的削弱,货币政策超调在所难免。消除货币政策超调,避免由于矫枉过正的反周期调控引发经济波动,必须纠正货币政策调控对国有经济渠道的过度依赖,注重经济效率变化对政策效果的反馈影响,适当淡化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突出结构优化和均衡发展在调控目标中的重要性。
马草原李成
关键词:经济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