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沙市科技局创新平台项目

作品数:28 被引量:282H指数:10
相关作者:田大伦闫文德梁小翠方晰罗赵慧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林业局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7篇生物量
  • 7篇人工林
  • 7篇物量
  • 6篇生态系统
  • 6篇土壤
  • 5篇碳储量
  • 5篇栾树
  • 5篇湘潭锰矿
  • 4篇废弃地
  • 3篇杨树
  • 3篇杨树人工林
  • 3篇有机碳
  • 3篇碳含量
  • 3篇喀斯特地区
  • 2篇养分
  • 2篇植被
  • 2篇杉木
  • 2篇生产力
  • 2篇生态系统生物...
  • 2篇生态系统碳储...

机构

  • 26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省林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 1篇生态环境部华...

作者

  • 21篇田大伦
  • 18篇闫文德
  • 6篇罗赵慧
  • 5篇康文星
  • 5篇方晰
  • 5篇梁小翠
  • 4篇邓湘雯
  • 4篇项文化
  • 3篇徐露燕
  • 3篇王新凯
  • 3篇宁晨
  • 2篇陈建国
  • 2篇李雄华
  • 2篇李树战
  • 2篇叶生晶
  • 2篇王光军
  • 2篇赵仲辉
  • 2篇田红灯
  • 1篇杨丽丽
  • 1篇梁贵

传媒

  • 14篇中南林业科技...
  • 9篇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7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水草生物量及碳贮量分布格局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样方收获法,利用实测数据,研究了湖南桃江血水草的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血水草生物量为1744.70 kg/hm2,其中以地下根系生物量最高,为1278.63 kg/hm2,占血水草生物量的73.9%,且地下根系部分生物量与地上叶、茎部分生物量比值为2.74。血水草各器官平均碳含量为450.54 g/kg,从高到低排序为叶>茎>根。土壤层有机碳含量为6.63—38.50 g/kg,各层次碳含量分布不均,表层(0—15cm)土壤碳含量较高,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生态系统碳贮量为101.19 t/hm2,碳库的分布格局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植被层的碳贮量为0.79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0.78%;在植被层中,地下根系碳贮量为0.57 t/hm2,占植被层总碳贮量的72.2%,是植被层的主要碳库。枯落物层碳贮量较少,为0.22 t/hm2,仅占整个生态系统的0.22%,它是维系植物体地上碳库与土壤碳库形成循环的主要通道。血水草生态系统中的碳贮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土壤中,土壤层碳贮量可观,为100.18 t/hm2,占系统总碳贮量的99.0%,是血水草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碳库。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亚热带地区草本植物的生态功能提供参考。
田大伦闫文德梁小翠刘铭
关键词: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血水草
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幼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被引量:39
2011年
研究喀斯特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幼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同一器官中的碳含量存在差异;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中的碳含量也不同,除楸树外,3种树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碳含量普遍高于地下部分(根);不同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的变异系数为0.88%~7.02%;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死地被物层的平均碳含量分别为309.70~461.02,335.44~569.61和307.01~400.88g·kg-1,植被恢复初期,柏木林地、楸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地提高了56.37%和33.49%,而花椒林地下降了2.09%;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4种林分乔木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楸树林>车桑子林>花椒林>柏木林;楸树、花椒和柏木林地0~20cm土层碳储量分别为113.061,82.424和126.841t·hm-2,与对照地相比,楸树和柏木林地土壤碳储量分别提高了31.14%和47.13%,而花椒林地却下降了4.39%,车桑子林地0~10cm土层碳储量为50.517t·hm-2;楸树林、花椒林、柏木林和车桑子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17.207,84.117,127.919和53.733t·hm-2,且均表现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4种林分以楸树林乔木层年固碳能力最高,达1.179t·hm-2a-1,其次为车桑子林,为0.686t·hm-2a-1,柏木林最低,为0.080t·hm-2a-1。
田大伦王新凯方晰闫文德宁晓波王光军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碳含量碳储量
长沙市区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被引量:35
2012年
采用样方法和取样法,研究了长沙市区13年生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林木各器官平均碳含量为511.17 g/kg,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叶>干>根>皮>枝;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的平均碳含量分别为531.66、465.53、393.92g/kg。林地土壤层有机碳含量为9.40—24.73 g/kg,各层次碳素含量分布不均,表层(0—15cm)土壤碳素含量较高,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植被层的碳储量为34.50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总储量的21.57%;乔木层碳储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的20.27%,占植被层碳储量的93.97%。乔木层碳储量中,树干的碳储量最高,占乔木层碳储量的65.52%,其次为根,占乔木层碳储量的19.15%,树皮最少,仅占2.10%;枯落物层碳储量为3.81 t/hm2,仅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38%;林地土壤层(0—60cm)碳储量相当可观,为121.62 t/hm2,占系统碳储量的76.05%。马尾松林年净生产力为4.88 t.hm-.2a-1,有机碳年净固定量为2.50 t.hm-.2a-1,折合成CO2的量为9.16 t.hm-.2a-1。
巫涛彭重华田大伦闫文德
关键词:碳含量碳储量马尾松人工林城市
喀斯特地区城市杨树人工林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被引量:14
2011年
对喀斯特地区城市25年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素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0~15cm表层最多,为24.63g.kg-1,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土壤碳贮量为121.26t.hm-2,0~15cm土层碳贮量占总量的28.56%,0~60cm土层碳贮量分布均衡;杨树各器官中碳素含量变化范围是446.65~580.25g.kg-1,高低排序为树干>树皮>树根>树叶>树枝;林分植被各层次平均碳素含量高低排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死地被物层平均碳素含量依次为已分解>半分解>未分解;杨树林分中各器官碳贮量高低排序为树干>树根>树皮>树叶>树枝,其中树干碳贮量为34.14t.hm-2,占乔木层碳贮量的58.44%;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186.98t.hm-2,其中乔木层的碳贮量为58.42t.hm-2,占总量的31.25%,灌木层和草本层占总量的2.18%,死地被物层占总量的1.72%;林地土壤(0~60cm)的碳贮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64.85%;乔木层和土壤层碳贮量是杨树生态系统碳贮量的主体部分。这些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喀斯特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碳汇功能提供基础数据。
李素敏田大伦闫文德方晰邓湘雯刘茜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杨树人工林碳素含量
喀斯特城市亮叶桦意杨混交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喀斯特城市贵阳市的亮叶桦+意杨人工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生物量、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年生亮叶桦和意杨单株生物量分别为9.54kg和7.03kg;林分中乔木层生物量为4.03t.hm-2,地上部分生物量为3.42t.hm-2,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84.9%;林分生产力为0.988t.hm-2a-1,以树叶生产力最高,为0.65t.hm-2a-1,占林分总生产力的65.8%;林下灌木层生物量为6 052.1t.hm-2,以毛栗生物量最高,为2 551.84t.hm-2,占灌木层生物量的42.16%;草本层生物量为4 109.98t.hm-2,以蕨最多,生物量为2 347.43t.hm-2,占草本层生物量的57.1%;死地被物层生物量为2 509.87t.hm-2,以未分解层生物量1 124.80t.hm-2最高,占死地被物层生物量的44.8%。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城市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碳平衡计算及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宁晨闫文德叶生晶孙吉慧刘隆德杨春华刘坚定
关键词:生物量生产力亮叶桦意杨
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动态格局被引量:21
2011年
用空间一致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方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2集水区,对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了12 a的监测,研究了林下植被种类的变化、生物量动态特征、生物量的组成与分布变化格局。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在14 a生长发育过程中,林下植物种类呈现波动性的减少趋势,其中木本植物物种数下降率为40.0%,草本植物物种数下降率为47.1%。林下植被生物量由杉木林3年生29.48 t/hm2下降至14年生的2.53 t/hm2,其中木本植物生物量由7.07 t/hm2,下降至1.25 t/hm2,下降了82.3%;草本植物由22.41 t/hm2,下降至1.28 t/hm2,下降了94.3%。在此期间,木本与草本植物生物量的高低均出现波动现象。3年生杉木林下木本植物以乔木树种生物量6068.97 kg/hm2最高,占总生物量85.88%,藤本植物生物量736.97 kg/hm2为次,占10.44%,灌木植物生物量259.87 kg/hm2最低,仅占3.68%。14年生杉木林下木本植物以灌木植物生物量881.87 kg/hm2为首,占总生物量70.73%,藤本植物生物量247.07 kg/hm2为次,占19.82%,乔木树种生物量117.87 kg/hm2最少,只占9.45%。3年生杉木林下草本植物以蕨类植物生物量8391.44 kg/hm2最高,占总生物量的37.44%,过路黄生物量36.77 kg/hm2最低,仅占0.16%。杉木14年生时,以芒生物量573.00 kg/hm2最大,占总生物量44.78%,金毛耳草生物量2.93 kg/hm2最小,仅占0.23%。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杉木林养分循环、碳平衡、维护和提高林地地力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杨超田大伦胡曰利闫文德方晰梁小翠
关键词:杉木林连栽林下植被生物量
湘潭锰矿废弃地不同林龄栾树人工林碳储量变化趋势被引量:7
2014年
对湘潭锰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区的3年生、5年生和9年生栾树林,进行了不同时间序列栾树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增加,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林下植被层生物量随林龄增长而增加,且以草本植被为主;不同林龄栾树人工林乔木层碳含量在0.51—0.53gC/g之间,并高于林下植被层碳含量;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层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01—0.03gC/g,同一林龄不同深度土层碳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相同深度不同林龄土层碳含量存在差异;3年生、5年生和9年生栾树碳储量分别为:1.66、18.32和49.87t/hm2,随林龄增长而增加,其中树干碳储量贡献率最大,所占比例由3年生的27.71%增长到9年生的43.43%;不同林龄栾树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77.76、101.63和149.86t/hm2,其中土壤层碳储量变化范围为76.09—99.93t/hm2,占总储量的66.68%—97.85%,死地被物层碳储量为0.01—0.04t/hm2,占总储量0.001%—0.02%,植被层碳储量为1.67—49.89t/hm2,占总碳储量的2.15%—33.29%,植被层中乔木层为1.66—49.87t/hm2,占植被层碳储量的99%以上。各林龄栾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矿区植被恢复地的森林资源和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田大伦李雄华罗赵慧闫文德
关键词:栾树人工林碳储量
湘潭锰矿废弃地栾树人工林微量元素生物循环被引量:6
2013年
对湘潭锰矿废弃地5年生栾树人工林中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积累、空间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中,各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Fe>Mn>Zn>Pb>Ni>Cu>Co>Cd,且Fe、Mn、Co、Cd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枯枝落叶层中,仅Mn和Co从半分解到已分解阶段向土壤中转移,其他元素在分解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栾树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叶>枝>细根>皮>粗根>大根>根头>干,各微量元素总含量顺序为:Mn>Fe>Zn>Pb>Cu>Cd>Ni>Co。林分微量元素总贮量为15.272kg/hm2,其中干和枝贮存量最高,占总贮存量的54.204%,各器官微量元素贮存量顺序为:枝>干>叶>皮>根头>大根>粗根>细根;林分微量元素吸收量为5.255kg·hm-2·a-1,存留量为2.504kg·hm-2·a-1,归还量2.751kg·hm-2·a-1,总利用系数为2.394,循环系数为3.138,周转期为11.203a。栾树对土壤中Mn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强,维持生长所需量较多,循环强度较大和周转期较短,而且林分对养分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强有利于林地生产力维持。因此,栾树可作为锰矿区废弃地植被修复的优选树种。
罗赵慧田大伦田红灯徐露燕李雄华
关键词:锰矿废弃地微量元素生物循环
洪湖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含量特征被引量:19
2011年
洪湖湿地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湿地生态区域,在维持区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洪湖湿地5种类型土壤进行有机碳及养分含量进行研究,为湿地生态系统地球化学循环及碳储量估算提供重要基础。结果表明,(1)洪湖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容重增加递减。(2)洪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湖中淤泥>洪泛平原湿地>草本沼泽>林地>农田,其中湖底淤泥的有机碳平均含量6.74%,农田的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241%。此外,有机碳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3)湖底淤泥N的平均含量(4.623±0.535)g/kg、Ca的平均含量(26.262±4.201)g/kg,与洪泛平原湿地、草本沼泽及林地有显著性差异。农田P的平均含量(2.876±1.253)g/kg、K的平均含量(7.205±0.159)g/kg,与湖底淤泥、洪泛平原湿地、草本沼泽及林地有显著性差异。(4)湖底淤泥中Cu的平均含量(40.19±3.04)mg/kg,Fe的平均含量(8560.90±80.98)mg/kg,Co的平均含量((29.66±0.67)mg/kg),Cu、Fe和Co的平均含量都显著小于洪泛平原湿地、农田及林地,Pb的平均含量(35.13±2.40)mg/kg,Mn的平均含量(749.65±54.07)mg/kg,这两个元素的含量均与农田及林地有显著性的差异。湖底淤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小于其余4种湿地类型土壤。
刘刚沈守云闫文德田大伦伍倩梁小翠
关键词:湿地土壤有机碳养分
喀斯特城市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层次结构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喀斯特城市——贵阳市的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年生杨树单株生物量为189.50kg,以树干生物量最高,占林木总生物量的57%;林分生物量为105.36t.hm-2,地上部分生物量为88.01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3.5%;林分生产力为12.12t.hm-2a-1,各器官生产力大小排序为树叶>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生产力最高,为8.24t.hm-2.a-1,占林分总生产力的68%;林下灌木层生物量为7 264.13kg.hm-2,以油茶生物量最高,为2 549.52kg.hm-2,占灌木层总生物量的35%;草本层生物量为556.49kg.hm-2,以白茅最多,生物量为213.06t.hm-2,占草本层生物量的38%;死地被物层生物量为5 733.52kg.hm-2,以未分解层生物量最多,为2 434.14kg.hm-2,占死地被物层总生物量的42%。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城市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碳平衡准确计量及森林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王新凯田大伦闫文德宁晓波邓湘雯梁小翠李树战
关键词:生态系统生物量生产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