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510B01)

作品数:11 被引量:368H指数:9
相关作者:常庆瑞张晓明张学培张俊华魏天兴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土壤
  • 3篇土壤肥力
  • 3篇黄土区
  • 3篇肥力
  • 2篇植被
  • 2篇土壤肥力质量
  • 2篇晋西黄土区
  • 2篇黄土高原
  • 2篇肥力质量
  • 2篇不同林龄
  • 2篇产流
  • 2篇产流产沙
  • 2篇产沙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养分
  • 1篇有机质
  • 1篇造林
  • 1篇造林树种
  • 1篇植被恢复
  • 1篇生态系统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烟台大学

作者

  • 6篇常庆瑞
  • 3篇张学培
  • 3篇张晓明
  • 2篇余新晓
  • 2篇张俊华
  • 2篇魏天兴
  • 2篇刘举
  • 2篇孙中锋
  • 1篇张佳宝
  • 1篇朱金兆
  • 1篇张宇清
  • 1篇张志
  • 1篇魏铁
  • 1篇齐雁冰
  • 1篇郑顺安
  • 1篇刘梦云
  • 1篇武思宏
  • 1篇贾科利
  • 1篇周心澄
  • 1篇李云驹

传媒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川河流域低位脑山区退耕还林的土壤效应被引量:7
2008年
在青海大通县北川河流域低位脑山区选取了青海云杉(F)、华北落叶松(G)、白桦+青海云杉(H)、青海云杉+中国沙棘(J)、油菜(CK)等5种退耕还林配置模式,比较了不同配置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稳渗速率以模式F(青海云杉)的最大,分别为53.62%、6.8 mm/min;土壤结构系数以模式H(白桦+青海云杉)最大,为94.751%;土壤全N、水解N、全K、速效K平均值以模式F(青海云杉)的最高;土壤抗性指数以模式F(青海云杉)的最大,为1.652 s/g。土壤效应综合评价得分以模式F最高,表明模式F为低位脑山区退耕还林最佳配置模式。
高国雄周心澄史常青李文忠李世荣
关键词:土壤效应退耕还林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单株耗水量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依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桶栽试验分别测算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侧柏、刺槐、杏和河北梨生长季(4-10月)单株耗水量,并根据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标定的各树种无效水界值,分析各树种土壤水分供耗特点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1)2002年(贫水年)生长季降水量430.7 mm,试验树种同期耗水量约为430~490 mm,供耗失衡;2003年(丰水年)降水量870.2 mm,耗水量约为480~515 mm,但降雨分配不均,5、10月供耗也略有失衡.2)不同树种年内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相近,而同月耗水量差异较大,同一树种不同月耗水量差异也较大,丰水年各试验地土壤水分状况要好于贫水年.3)侧柏、刺槐、杏和河北梨无效水界值分别为8.0%、8.4%、9.2%和9.7%,侧柏较其他3个树种利用水分能力强;贫水年林外单株树木土壤含水量在一段时间内低于对应树种的无效水界值,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单株树木依靠冬季和次年春季降水补充,生长季初期都能恢复到速效水水平.
张晓明余新晓张学培魏天兴孙中锋
关键词:造林树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黄土区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针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需要,土地管理必须走信息化的道路,必须充分利用日益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设计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大大地提高榆林地区土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决策水平,改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刘举常庆瑞刘梦云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农牧交错带系统设计
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景观地形分异格局研究被引量:32
2005年
利用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 1∶10 0 0 0地形图及 2 0 0 3年秋季时相的QuickBird卫星遥感影像 ,结合野外调查资料进行景观制图 ,并与数字高程模型 (DEM)数据进行图层叠加分析 ,研究典型嵌套流域内不同景观类型随地形变化呈现出的分异特征及变化成因 .结果表明 :①在较大尺度上 ,地形因素是本区景观分异的首要因素 ;② 2 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封山育林与生产性造林以及近年来实施的退耕还林 ,是局部地区景观组分在各种地形梯度上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 ,自然恢复过程对于这种格局变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目前流域内人为的干扰活动主要是过度放牧 ,集中在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过渡的中游地带 ;④在本流域高程 10 0 0~ 12 0 0m、坡度 2 5°~ 35°、坡向半阴坡的关键地区 ,应采用科学的人工促进自然生态恢复措施 ,逐渐增加近自然景观组分 。
张志朱金兆朱清科张宇清姚爱静曹刚魏铁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黄土丘陵
农业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介绍了农业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其数据库的基本结构,为开发农业环境信息系统提供一些指导思想。
常显波刘举苏宏常庆瑞
关键词:农业环境信息系统
不同林龄人工林对退化生态系统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06年
选择黄土高原地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容重、质地、有机质、养分、矿质全量等为指标,对不同恢复时期人工林改良土壤的效应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新复极差法分析了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差异显著性,最后应用综合指数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沙棘林中中龄林土壤肥力质量最高,过熟林较低,幼林最低;(2)油松成林和刺槐成林各项肥力指标与其中幼林和撂荒地都呈极显著性差异;(3)同龄刺槐林土壤肥力质量高于油松林。
张俊华常庆瑞张佳宝
关键词:退化生态系统肥力质量人工林
晋西黄土残源沟壑区不同林分暴雨产流产沙作用分析被引量:18
2003年
通过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林分的径流场近6年的定位观测,分析林分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山杨、油松、虎棒子、绣线菊、黄刺梅形成的次生林及虎榛子灌木林林分暴雨时产流产沙远较其他林分少;林草型林草带状间作、草林型林草带状间作和果园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低质量整地的果农复合经营模式暴雨时产流产沙较其他类型多,但在细致整地后其产流产沙明显减少;刺槐纯林林分郁闷度大、林下草本和枯落物量大,则暴雨时产流产沙少。
张晓明孙中锋张学培
关键词: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林分结构暴雨水土保持林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76
2003年
在野外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沙棘、黄刺玫、油松以及草地和农田的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采用新负极差法检验了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半湿润地区恢复植被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且草地>沙棘>黄刺玫>油松;(2)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的提高效益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小,土壤有机质有一定表聚性,草地和灌木林植被下更为显著;(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速效氮均有大幅度增加,土壤速效磷增幅较小;土壤速效钾在草地、黄刺玫植被下有少量增加,沙棘、油松林地却有所下降。
张俊华常庆瑞贾科利陈涛岳庆玲李云驹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养分
黄土高原不同林龄土壤质地和矿质元素差异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对黄土高原不同林龄和不同树种条件下土壤的机械组成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成林土壤砂粒、粉粒含量低于中幼林土壤,粘粒含量高于中幼林土壤,且呈显著性差异;②成林土壤Al2O3、Fe2O3、TiO2、MnO2、K2O含量相对于中幼林土壤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除MnO2外,差异均为极显著;成林土壤中Al2O3、Fe2O3、TiO2、MnO2在土壤中下层有不同程度的富集,SiO2、CaO含量降低;③矿质元素含量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
郑顺安常庆瑞齐雁冰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质地矿质元素
渭北黄土高原不同林型植被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研究了渭北黄土高原侧柏、刺槐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人工林后能增强土壤腐殖化作用,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发育,对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及碱解氮、速效钾等营养元素含量提高有很大帮助。不同林型植被,土壤的腐殖化作用有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各营养元素和阳离子交换量增加不同,除全钾、速效磷以外,表现为刺槐侧柏混交林>刺槐>侧柏>荒地。固氮树种与非固氮树种混交栽植对土壤肥力质量的提高较纯林栽植效果显著。因此在退耕还林时,避免营造单一树种纯林,应该以固氮树种为主,合理搭配非固氮树种,混交栽植。
张静常庆瑞
关键词:人工纯林混交林土壤肥力培肥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