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2BA516A16-15)

作品数:21 被引量:355H指数:12
相关作者:叶功富林武星谭芳林林益明吴锡麟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木麻黄
  • 10篇沙地
  • 5篇生物量
  • 5篇物量
  • 5篇滨海沙地
  • 4篇沿海沙地
  • 4篇土壤
  • 4篇护林
  • 4篇防护林
  • 3篇造林
  • 3篇树种
  • 2篇多目标决策
  • 2篇养分
  • 2篇养分含量
  • 2篇造林密度
  • 2篇湿地松
  • 2篇适应性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机构

  • 16篇福建省林业科...
  • 6篇福建农林大学
  • 6篇厦门大学
  • 2篇闽江学院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福建省林业厅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3篇叶功富
  • 7篇林武星
  • 6篇林益明
  • 6篇谭芳林
  • 5篇吴锡麟
  • 4篇张清海
  • 3篇林捷
  • 3篇徐俊森
  • 2篇许冰峰
  • 2篇朱炜
  • 2篇洪伟
  • 2篇李宝福
  • 2篇许信玲
  • 1篇张水松
  • 1篇李志真
  • 1篇林鹏
  • 1篇薛建辉
  • 1篇侯杰
  • 1篇林金木
  • 1篇郭启荣

传媒

  • 6篇林业科学
  • 4篇防护林科技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福建林学院学...
  • 2篇中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西南林学院学...

年份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影响因素及缓解被引量:16
2006年
通过木麻黄不同无性系对木麻黄苗木的他感作用、木麻黄不同无性系苗木对木麻黄他感作用的反应、不同密度林分木麻黄他感作用、木麻黄伴生树种对木麻黄生长的影响及施肥对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影响等的研究,结果表明:(1)木麻黄不同无性系自身他感作用和对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物的抵抗力存在差别。粤601和粤701自身他感作用较弱,自毒能力较小。粤501、粤701和惠1对木麻黄他感作用物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抵抗力。选择木麻黄无性系粤501、粤601、粤701和惠1进行木麻黄二代更新造林能减轻自毒影响。(2)林分密度影响木麻黄他感物质的分泌。高密度使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物质分泌增强、光合作用减弱、净光合速率降低、木麻黄生长抑制加剧。通过低密度造林或及时调整林分密度能有效缓解木麻黄自我生长抑制。(3)湿地松、马占相思和大叶相思叶浸液促进木麻黄苗木生长,用这3种树种作为木麻黄伴生树种进行造林能提高木麻黄生产力,减轻木麻黄自我生长抑制;而柠檬桉与木麻黄混交却抑制木麻黄生长。(4)木麻黄苗木在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下,施加Ca(H2PO4)2和KC l后,苗根重量和根系活力均增加,施磷、钾肥有利于缓解木麻黄自身生长抑制,提高其更新生产力。
林武星
关键词:木麻黄影响因素
短枝木麻黄种源试验与生长变异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对11年生短枝木麻黄41个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生长在种源间的差异极显著;这种变异与种源所在的地理位置关系不十分密切;仅分布在南半球的种源,其树高生长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种源高生长在苗期与11年生的生长关系不紧密,而树高、胸径在其他各生长期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之间呈高度正相关。采用综合权重分析法,初步筛选出8个优良种源:广东湛江、18154(菲律宾)、18014(印度)、18157(马来西亚)、18153(巴布亚新几内亚)、18158(马来西亚)、18298(泰国)、18118(越南),这些种源均好于本地种源,可在闽南地区推广应用,为生产提供良种。
罗美娟叶功富徐俊森谭芳林林金木
关键词:短枝木麻黄种源试验方差分析
木麻黄苗期生物量的水肥耦合效应被引量:10
2005年
 针对滨海沙地因水肥不协调而形成大面积低效林分的问题,以水肥耦合为中心,以1年生木麻黄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利用盆栽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探讨了在不同水肥条件下,水、N、P、K四因子对木麻黄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因素对木麻黄生物量存在着耦合交互效应,不同的水、N、P、K配合有不同的生物量积累.因此,合理施肥、量水配肥是改善滨海沙地因水肥不协调而形成大面积低效林的有效途径.
吴锡麟叶功富李宝福许冰峰许信玲
关键词:木麻黄生物量水肥耦合滨海沙地
闽南沿海沙地引种树种的评价被引量:12
2005年
 对闽南沿海沙地10种引种造林树种的速生性、丰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了闽南沿海沙地引种树种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10种引种树种中,厚荚相思速生丰产性和适应性得分最高,综合评价值最大,纹荚相思综合评价值居第2,柠檬桉综合得分值最低;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和巨尾桉为闽南沿海沙地1级最适宜造林树种,刚果12号桉、大叶相思和马占相思为2级次适宜造林树种,毛娟相思、肯氏相思、卵果松和柠檬桉为第3级造林树种.
林武星
关键词:引种树种速生丰产适应性多目标决策综合评价
滨海沙地木麻黄防护林造林密度选择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评价研究滨海沙地木麻黄防护林造林密度分别为1667,2500,3333,5000,6667,8333及10000株/hm2的林分抗风性及速生丰产性,结果表明:随造林密度增大,林分的抗风能力和速生丰产性下降.在木麻黄7种造林密度林分中,初植密度2500株/hm2的林分抗风能力和丰产性能最强;初植密度1667株/hm2的林分最速生,抗风能力和丰产性居第二.综合评价指标以造林密度1667株/hm2的林分为最高,2500株/hm2的林分居第二,建议滨海沙地木麻黄造林密度控制在1667~2500株/hm2.
林武星叶功富洪伟曾国强
关键词:滨海沙地木麻黄防护林造林密度
福建东山几种木麻黄的物质与能量特征被引量:37
2004年
对福建东山 7种木麻黄 (普通木麻黄、粗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肥木木麻黄、山神木麻黄、鸡冠木麻黄、滨海木麻黄 )及其距海岸不同远近的普通木麻黄的小枝的物质和能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东山 7种木麻黄小枝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因种而异 ,灰分含量在 3.0 6 %~ 5 .98%之间 ,干重热值在 19.4 6± 0 .0 7~ 2 0 .82± 0 .15 k J/ g之间 ,去灰分热值在2 0 .5 9± 0 .0 5~ 2 1.4 8± 0 .15 k J/ g之间 ;其中 ,山神木麻黄小枝的灰分含量最低 ,而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最高 ,符合理想燃料对低灰分含量和高热值的要求 ;木麻黄小枝具有相对较高的热值现象 (特别是山神木麻黄 )是在贫瘠的土壤条件下适应环境的结果 ,在小枝中进行了高能化合物的积累。木麻黄对环境的特殊适应也反映其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 ,是植物自身的高能量对物质的一种补偿作用 ;7种木麻黄小枝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P<0 .0 5 ) ;干重热值与粗脂肪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P<0 .0 1) ,而与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P>0 .0 5 ) ;(2 )距海岸不同远近的普通木麻黄小枝的物质与能量特征存在差异 ,灰分含量在 3.5 8%~ 8.75 %之间 ,平均为 6 .0 3% ;干重热值在 2 0 .33± 0 .0 0~ 2 1.
林益明郭启荣叶功富林玲林鹏
关键词:木麻黄
木麻黄防护林不同造林密度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以不同造林密度木麻黄防护林的抗风性及速生丰产特性为调查基础,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木麻黄防护林造林密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木麻黄7种造林密度林分中,初植密度2500株/hm2的林分抗风能力和丰产性能最强,初植密度1667株/hm2的林分最速生,抗风能力和丰产性第二。综合评价指标以造林密度1667株/hm2的林分为最高,2500株/hm2的林分第二,建议滨海沙地木麻黄造林密度控制在1667~2500株/hm2。
林武星叶功富徐俊森谭芳林朱炜
关键词:木麻黄防护林造林密度多目标决策丰产性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木麻黄优良无性系被引量:1
2004年
林武星叶功富曾国强朱炜谭芳林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木麻黄无性系性状
福建沿海沙质地巨尾桉防护林生长效应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对沿海沙质地巨尾桉防护林的生长进程、造林效果及抗风性的研究表明:巨尾桉能够适应干旱瘠薄的沙质立地条件,生长迅速且抗风性较强,其早期速生的特性在沿海防护林造林更新中的应用可以达到快速成林、减少林地裸露时间的效果;巨尾桉对沿海沙质地的立地条件反应敏感、不同立地亚类型的林分生长量差异很大;良好的径高比、对大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及本身具有的深根性是福建沿海沙质地巨尾桉防护林抗风能力较强的主要原因.
陈胜
关键词:沿海沙地巨尾桉防护林
木麻黄苗期水肥交互效应模型及边际生物量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1年生木麻黄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木麻黄苗期生物量的水肥交互效应方程模型,方程精度高。分析出各因素在不同水平下的边际生物量,结果表明,水肥的合理配施是提高木麻黄生物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吴锡麟许冰峰叶功富李宝福许信玲
关键词:木麻黄土壤水分利用率苗期生物量交互效应栽苗配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