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466)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董双林高勤峰朱祥宇冯丹温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刺参
  • 1篇淡水
  • 1篇淡水鱼
  • 1篇淡水鱼养殖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底泥
  • 1篇对刺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模式
  • 1篇营养盐
  • 1篇鱼养殖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结构
  • 1篇水鱼
  • 1篇同位素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机构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唐山海都水产...

作者

  • 4篇高勤峰
  • 4篇董双林
  • 2篇朱祥宇
  • 1篇温彬
  • 1篇冯丹

传媒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河北渔业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用特征色素研究淡水鱼不同养殖模式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013年
为探究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复合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11年8月到10月在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和显微镜计数法定量研究了单养草鱼(G组)、单养鲢鱼(S组)、草鲢混养(GS组)三种养殖模式下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不同。S组浮游植物生物量远低于G组和GS组,且不同水体中的优势种也有所不同,S组以绿藻门的栅藻(Scenedesmaceaespp.)、新月藻(Closterium Nitzsch spp.)和硅藻门的曲壳藻(Achnanthes sp.)为优势种;G组以蓝藻门的席藻(Phormidium spp.)、束丝藻(Aphamnizomenon sp.)和硅藻门的针杆藻(Synedra spp.)为优势种;GS组以绿藻门的栅藻(Scenedesmaceae spp.)为优势种。在测定出的光合色素中,含量最高的为叶绿素a(Chlorophylla),其次为叶绿素a酸酯(Chlorophyllide a)。除别黄素(Alloxanthin)与隐藻的生物量不显著相关外,其他被鉴定出的特征色素如岩藻黄素(Fucoxanthin)、叶黄素(Lutein)、玉米黄素(Zeaxanthin)、叶绿素b(Chlorophyllb)、多甲藻黄素(Peridinin)分别与硅藻、绿藻、蓝藻、绿藻、甲藻的生物量显著相关(P<0.01)。将特征色素与营养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S组内,TN含量与TChla、Chlb、Fuco和Lut均显著负相关(P<0.05),NH4+-N含量与TChla、Fuco显著负相关(P<0.05),TP含量与Fuco显著负相关(P<0.05)。在S组和GS组内,NO3--N含量与Fuco显著负相关(P<0.05)。所有处理组与NO2--N和PO34--P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鲢鱼的排泄活动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有影响。
朱祥宇高勤峰董双林李卫东
关键词:淡水鱼养殖浮游植物群落营养盐
不同换水频率对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环境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实验研究了不同换水频率对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刺参养殖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实验于2012年4月-2013年5月在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靖海湾水产养殖基地刺参养殖池塘进行,选取3口刺参养殖池塘,设置不同的换水频率。每月采集3口池塘底泥样品,测定底泥中有机物含量、有机碳、有机氮、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总氮、硝态氮、氨氮、总磷、活性磷酸盐等指标,比较分析不同换水频率对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月换水10d为最佳换水频率。
卢超超孙永军高勤峰董双林温彬
关键词:刺参底泥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刺参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通过在刺参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鱼粉,调节饲料中蛋白水平,测定不同蛋白水平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刺参对不同食物组分的吸收效率。实验分6个饲料处理组,鱼粉添加量分别为O(A组)、2%(B组)、5%(C组)、10%(D组)、15%(E组)和20%(F组)。实验过程中,分别于初始时间、第一周、第二周、第四周、第八周和第十二周采集刺参样品,测定刺参的特定生长率、稳定同位素13C/12C、15N/14N值和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D组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且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F组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D组鱼粉对刺参的食物贡献率最高,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消化酶活性方面,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为c组最高,且在饲养过程中,蛋白酶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而淀粉酶活性则是先下降后上升。从刺参生长、鱼粉食物贡献率和消化酶活性综合考虑,鱼粉添加量在5%~10%最利于刺参生长。
冯丹高勤峰董双林
关键词:刺参蛋白稳定同位素消化酶活性
不同温度对草鱼C、N、P营养要素收支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模拟草鱼养殖周期内的温度波动范围,研究了温度变化对草鱼C、N、P营养要素收支的影响。实验采用4个温度条件(15、18、24和30℃)培养草鱼,测定了不同温度处理组内草鱼C、N、P营养要素的收支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对草鱼C、N、P营养要素收支具有显著影响。15℃处理组中,草鱼摄食率、排氨率、排磷率和排粪率分别为3.405 7、7.533 4、0.000 8和0.601 3 mg/h,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在24℃处理组中,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442 0、18.995 6、0.001 7和1.647 0 mg/h。草鱼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耗氧率和温度之间变化规律符合方程OR=0.005 9×T1.2532(R2=0.84)。15℃处理组中,C、N、P营养要素的生长余力分别为1.064 9、0.126 4和0.018 8 mg/h,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在24℃处理组中,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02 8、0.397 1和0.071 8 mg/h。15℃处理组中,C、N、P营养要素的吸收效率分别为81.38%、83.05%和80.30%,显著低于24和30℃处理组。
朱祥宇高勤峰董双林
关键词:草鱼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