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CYY007)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恬徐盛桓牛保义庄会彬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汉语
  • 1篇代词
  • 1篇的字
  • 1篇的字短语
  • 1篇短语
  • 1篇心智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语言学研究
  • 1篇语用特征
  • 1篇指代
  • 1篇指代词
  • 1篇认知语言学
  • 1篇中心语
  • 1篇外显
  • 1篇现代汉语
  • 1篇教学
  • 1篇LANGAC...

机构

  • 4篇河南大学
  • 4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4篇李恬
  • 1篇庄会彬
  • 1篇牛保义
  • 1篇徐盛桓

传媒

  • 2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外国语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DP假说与汉语“的”字短语再议被引量:4
2014年
曾有学者提出"的"应该处理为"的"字结构的中心语。然而,对于该方案的理据性及其应用范围却至今未有深入的探讨。本文考察了"的"的性质、分类以及历史渊源,发现一部分"的"("的3")来源于中古汉语的指示代词,这为一部分"的"充当DP中心语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对于汉语中的"的"与指代词同现问题,本文则通过设置双层DP进行了处理。
庄会彬
关键词:中心语指代词
边界移动与现代汉语动结结构的认知成因被引量:1
2016年
现代汉语的动结结构源于先秦汉语中的复合句法型式,包含两个事件,分别描述行为过程和结果状态,前者称为致使事件,后者称为结果事件。表达这两个事件的结构因意义相关、形式紧邻,在人类边界分派这一认知活动的促动下发生边界移动,表征致使事件的动词和表示结果状态的动词(形容词)融合成形似双音节动词的动结式,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动结结构。边界移动这一认知操作促使了现代汉语动结结构的形成,是动结结构形成的认知成因。
李恬
从心智视角看内隐教学与外显教学的协同效应被引量:4
2014年
Tomasello提出"意图解读"和"句型认定"作为两种一般性的认知能力能够促进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不断加深和熟练化的过程,语法教学和学习最重要就是把握这两个方面。意图解读主要是基于内隐教学,而句型认定则可以通过外显教学将其中的语法规则讲出来,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并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加深,使之熟练。本文借用心智哲学研究中的相关概念,对内隐教学与外显教学的协同效应做出尝试性的探索,试图解决如何有效地利用两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将内隐的语法知识转化为外显的语法能力,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内隐教学的过程与心智哲学中"原初意识"的获得有相似之处。语言的运用是将一个自然的事件通过语言表征为合适的"用例事件"的过程,同时也是从"原初意识"上升为"反思意识"的过程。
李恬
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被引量:4
2014年
第八届全国认知语言学讲习班暨研讨会于2013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河南大学隆重召开。此次讲习班和研讨会由中国认知语言学会主办、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承办。会议邀请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R.W.Langacker教授、凯斯西储大学MarkTurner教授、英国诺森比亚大学EwaDabrowska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家煊教授、河南大学徐盛桓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等中外学者做主题发言。本次会议参会人数130人,共收到论文摘要96篇,内容包括认知语言学研究当前的重大主题和发展趋势、认知语法理论的进展及语言情景化研究、
李恬牛保义徐盛桓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言学研究LANGACKER
指类句产生的基础及语用特征
2014年
指类句是以"类"的划分为基础的句子,它概括一类对象的全体或一部分具有某种规律、属性或者特征。指类句在语言表达结构和语言运用方面有独特的特点。指类句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能够容忍反例。它表面上表示普适性的、一般质的规律,但是如果对这些普适性的、一般质的规律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却能发现其反例,而人们却又在理解中能够忽视这些反例,容忍反例的存在。指类句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认知和逻辑基础。作为人们范畴习得的重要的语言手段,指类句在古文诗词、转喻修辞和矛盾语句中都有着丰富的体现。
李恬
关键词:语用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