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40017)
-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 相关作者:郭振宇相建海吴长功焦传珍董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集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养殖期中国对虾抗菌肽的表达被引量:14
- 2004年
- 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 ,根据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抗菌肽的cDNA序列 ,设计一对特异引物 ,首次对中国对虾养殖期 (PL11期仔虾~稚虾 )抗菌肽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各时期样本所提取的总RNA中 ,均扩增出一条长度约为200bp的特异性条带 ,表明中国对虾养殖期不同阶段均有抗菌肽的表达 ,提示中国对虾抗菌肽基因为组成型表达 ,并可能是中国对虾抵抗微生物感染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
- 郭振宇董波焦传珍相建海
- 关键词:中国对虾抗菌肽半定量RT基因组成型
- 病原感染条件下中国对虾二倍体和三倍体血液学变化被引量:6
- 2004年
- 以热休克诱导获得中国对虾三倍体,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对二倍体和三倍体中国对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鳗弧菌感染实验,研究了病原感染前后二倍体和三倍体中国对虾血液学的变化并首次报道了三倍体中国对虾血细胞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三倍体和二倍体中国对虾均对WSSV敏感,三倍体未显示出明显的抗性。WSSV感染4d后,对虾外周循环系统的血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三倍体和二倍体对虾血细胞数量均降为对照组的10%左右。对虾血细胞组成发生变化,大颗粒细胞明显减少,小颗粒细胞相应增加,而透明细胞所占比例基本不变;大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内颗粒物质均有所减少,出现空泡或细胞外突起等异常结构。注射鳗弧菌感染后两种对虾的血细胞数量均有所减少,血细胞数量的减少与弧菌的注射量呈正相关关系。三倍体中国对虾血细胞组成与二倍体相似,但其密度仅为二倍体的40%左右。本研究结果为三倍体对虾抗逆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和参考。
- 张成松李富花于奎杰吴长功郭振宇相建海
- 关键词:中国对虾三倍体白斑综合征病毒鳗弧菌血液学
- 一种免疫诱导的中国明对虾溶菌酶样抗菌物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为深入探讨对虾溶菌酶类因子的免疫防御机制,从免疫诱导后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淋巴中分离到了一种具有溶菌酶活性的蛋白,在抗菌和分子特性方面与小鸡型溶菌酶做了比较。二者在酸性胶电泳中表现出相似的特性。抑菌试验表明,溶菌酶样分子表现溶菌酶活性并且对革兰氏阴性(G-)的鳗弧菌也表现出明显抗性,而小鸡型溶菌酶未表现出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ium)的抗性。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LC-ESI-MS)对中国明对虾血淋巴中分离到的溶菌酶样分子的胰蛋白酶酶解产物进行肽质谱分析,利用SequestTM软件进行数据库检索,表明它不同于小鸡型溶菌酶。
- 王宏伟王志勇吴长功纪荣兴
-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免疫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