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0GB2D100297)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戚华雄杨利余延丰陈杰程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杂交
  • 2篇广两优476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特性
  • 1篇杂交稻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杂交中稻
  • 1篇栽植密度
  • 1篇中稻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效应
  • 1篇水稻
  • 1篇肥料
  • 1篇肥料效应
  • 1篇肥效

机构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长江大学

作者

  • 2篇戚华雄
  • 1篇赵锋
  • 1篇游艾青
  • 1篇余延丰
  • 1篇秦炎
  • 1篇程建平
  • 1篇杨利
  • 1篇陈杰

传媒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稻米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栽植密度对广两优476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以杂交组合广两优476为材料,考察不同栽植密度对水稻茎蘖动态、群体质量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株行距为13.3 cm×30 cm(D2)的栽植模式,水稻产量达到9.9 t/hm2,分别较栽植株行距16.7 cm×30 cm(D4)和10 cm×30 cm(D1)处理提高14.5%和7.3%。采用D2栽植模式的水稻具有较高的群体质量,主要表现为群体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LAI)适中,冠层中功能叶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比叶重较大,群体透光性较好,下部黄叶较少。密度与D2相差不大的宽窄行(D3)处理群体质量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构建适当规模的群体、发挥杂交稻个体分蘖能力较强等优势、提高冠层的光合功能,有利于充分发掘品种的生产潜力,取得高产。
赵锋程建平秦炎陈杰戚华雄游艾青
关键词:栽植密度杂交稻
杂交中稻广两优476营养特性与施肥效应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杂交中稻广两优476营养特性与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广两优476在生育前期氮、磷需求量大,中后期钾素吸收增加。同时模拟了该品种的最佳施肥量,即N 190.9 kg/hm2,P2O5 90.0 kg/hm2,K2O 150.0 kg/hm2时,产量可达9 651.5~9 810.8 kg/hm2。
杨利戚华雄贾平安符家安黄维华李金华余延丰胥顺华
关键词:杂交水稻广两优476营养特性肥料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