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41016)

作品数:14 被引量:104H指数:8
相关作者:张仙红王宏民张奂张未仲张亚丽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运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烟色
  • 13篇拟青霉
  • 13篇青霉
  • 13篇玫烟色拟青霉
  • 5篇青虫
  • 5篇菜青虫
  • 3篇真菌
  • 3篇侵染
  • 2篇营养
  • 2篇营养条件
  • 2篇生理变化
  • 2篇生物量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孢子
  • 2篇孢子萌发
  • 2篇温度
  • 2篇物量
  • 2篇菌丝
  • 2篇菌丝生物量

机构

  • 14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运城学院

作者

  • 14篇张仙红
  • 6篇张奂
  • 6篇王宏民
  • 5篇张未仲
  • 4篇张亚丽
  • 3篇郝赤
  • 2篇贺运春
  • 2篇王曙光
  • 2篇李文英
  • 1篇景云飞
  • 1篇王红霞

传媒

  • 6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年份

  • 4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菜青虫感染玫烟色拟青霉后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及几种保护酶活力的变化被引量:36
2006年
对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fumosoroseus侵染3、4龄菜青虫Pierisrapae后,其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体内保护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感病的3、4龄菜青虫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同期未感染的幼虫;感病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对3龄菜青虫体内酶活力的影响比4龄幼虫大。此外被侵染的3、4龄菜青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在感病前期显著高于同期未感染的菜青虫,而在感病后期明显低于同期未感染的菜青虫。
张仙红王宏民李文英贺运春郝赤
关键词:菜青虫玫烟色拟青霉病理蛋白质含量保护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
昆虫病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7年
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报道的综述,介绍玫烟色拟青霉在自然界的分布与寄主、致病力及影响因子、发生与流行、毒素的产生及该菌目前的生产及应用状况,旨在了解当前玫烟色拟青霉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景云飞张仙红
关键词:玫烟色拟青霉生物学特性毒素
玫烟色拟青霉菌株的毒力测定被引量:12
2006年
采用喷雾法和浸蘸法,进行了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桃蚜和菜青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桃蚜和菜青虫2、3龄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在2×10^5~2×10^8孢子·mL^-1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提高,毒力明显增强,但对枣尺蠖、棉铃虫和甘蓝夜蛾等则没有致病力。菜青虫在接菌2~3d表现出明显的感病的症状,但桃蚜感病后体表无明显的感病症状。经测定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桃蚜和菜青虫2、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8.71×10^6孢子·mL^-1、9.6×10^6孢子·mL^-1和1.81×10^7孢子·mL^-1。
张仙红嵇能焕
关键词:玫烟色拟青霉毒力测定桃蚜菜青虫
菜青虫感染玫烟色拟青霉后营养生理变化的研究
2007年
菜青虫被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侵染后,幼虫的取食量及体重增加量均明显低于对照。接种72h,2×107孢子/ml和2×108孢子/ml两种浓度处理的3龄菜青虫的取食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8.3%和31.7%,4龄菜青虫的取食量分别比对照降低9.8%和16.4%,且高剂量的影响明显高于低剂量的影响。
王红霞张仙红
关键词:玫烟色拟青霉菜青虫取食量消化率
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过程及接菌方法对其致病力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分生孢子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体表的萌发和侵染过程及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体表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多,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少;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萌发较早,多数孢子在接菌后16h开始萌发,而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多数在20h开始萌发,在平缓结构区孢子萌发最迟。在嵴状突起结构区和刺状突起结构区,多数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直接以芽管侵入幼虫体壁,少数形成附着胞侵染寄主。此外玫烟色拟青霉3种不同接菌方法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和致病力大小明显不同,其中孢子培养液比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快,接菌44h虫体表现出明显的感病症状,致死中时为3.18d;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处理的小菜蛾幼虫,60h虫体出现感病症状,致死中时分别为4.20d和4.34d;而且致病力大小也存在明显差异,接孢子粉的处理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小菜蛾幼虫6d的死亡率达76.2%,而其他两种处理小菜蛾幼虫6d的死亡率仅为59.8%和58.5%。本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的体表结构影响玫烟色拟青霉孢子在寄主体表的附着、萌发和侵入,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最强,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
王宏民张奂郝赤王曙光张仙红
关键词:玫烟色拟青霉小菜蛾致病力
玫烟色拟青霉侵染对菜青虫营养生理变化的影响
2008年
通过介绍对3、4龄菜青虫感染玫烟色拟青霉后,取食量及体重增加量均明显低于对照。接种72h,2×107孢子/ml和2×108孢子/ml两种浓度处理的3龄菜青虫的取食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8.3%和31.7%,4龄菜青虫的取食量分别比对照降低9.8%和16.4%,且高剂量的影响明显高于低剂量的影响。
王宏民张奂张仙红
关键词:玫烟色拟青霉菜青虫营养生理
玫烟色拟青霉最适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通过对不同营养和不同培养夺件下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为玫烟色拟青霉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蛋白胨为该菌生长的最适氮源,C/N为10:1~20:1最适于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长和产孢;25℃、24h全光照夺件,对该菌生长和产孢均有利。接种后144~168h时,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达到高峰,分别为31.72mg/mL、24.62孢子/mL,为黑暗备件下的15倍和18.3倍,因此玫烟色拟青霉液体发酵终点应选择在接种后144~168h为最好。
张仙红张奂张未仲
关键词: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物量产孢量
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紫外照射孢子悬液和原生质体对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进行了诱变,并对正突变菌株菌落生长、产孢量及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UV-22、UVP-39两菌株的产孢量分别为对照的1.58倍和1.37倍,毒力分别比对照提高14.03%和11.00%。比较UV-22和UVP-39两正突变菌株可知,玫烟色拟青霉Pf9606孢子悬液的诱变效果好于原生质体的诱变效果。
王宏民张未仲张仙红
关键词:玫烟色拟青霉原生质体
玫烟色拟青霉对菜青虫的侵染及致病作用被引量:14
2007年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对3龄菜青虫的侵染和致病作用。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可通过体壁侵染虫体。3龄菜青虫在接菌8h后,附着在虫体表面的孢子开始萌发,24h后菌丝即可穿透体壁进入血腔,48h后可见虫体内有部分菌丝体。侵入虫体内的菌丝对寄主组织没有选择性。菌丝首先在入侵的血腔中生长,然后侵入邻近的脂肪体和肌肉,随菌丝在虫体内的增殖,中肠、丝腺等相继被侵染。受侵的各组织器官均发生明显的病变,如体壁分离、脂肪体变形、溶解,肌纤维排列松散,中肠上皮细胞脱落并出现许多空泡等。
张奂张仙红张未仲张亚丽
关键词:菜青虫玫烟色拟青霉组织病变
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培养液离体培养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观察其萌发过程,结果显示,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可以产生单极芽管和双极芽管,而且芽管顶端膨大可形成附着胞,附着胞形态以球形和棍棒状为主;不同培养液中,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率不同,其中0.1%的菜青虫体壁浸出液(CL)培养液中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最高,分别达到79.01%和18.69%。不同基质对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也不同,蝉翅较适合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
王宏民张亚丽张仙红
关键词:孢子附着胞营养条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