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4128)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孔令高张爱兵荆涛张珅毅杜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月球
  • 2篇嫦娥
  • 2篇卫星
  • 1篇地磁
  • 1篇地磁暴
  • 1篇星系
  • 1篇星载
  • 1篇行星
  • 1篇行星系
  • 1篇行星系统
  • 1篇质谱计
  • 1篇深空
  • 1篇深空探测
  • 1篇时序性
  • 1篇太阳风
  • 1篇探测器
  • 1篇天体探测
  • 1篇气体分析仪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国...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法国国家科研...

作者

  • 3篇张爱兵
  • 3篇孔令高
  • 2篇张珅毅
  • 2篇杜丹
  • 2篇荆涛
  • 1篇李春来
  • 1篇唐萍
  • 1篇何玉梅
  • 1篇刘超
  • 1篇秦国泰
  • 1篇郑香脂
  • 1篇朱光武
  • 1篇李永平
  • 1篇田峥
  • 1篇王馨悦

传媒

  • 2篇深空探测学报
  • 1篇宇航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能电子爆发与绕月卫星表面电位大幅下降的联动效应被引量:4
2016年
"嫦娥"一号、二号绕月飞行经历地球磁尾边界层区域时,分别在2007年11月26日—2008年2月5日和2010年10月3日—2011年2月28日,发现了15次月球轨道0.1~2 MeV电子急剧增加(Bursts of 0.1~2 MeV Energetic Electrons,BEE),卫星周围等离子体离子加速的现象.统计研究表明,这类现象发生在稳定太阳风和弱行星际磁场条件下,且无显著空间环境扰动事件发生时,离子的加速滞后于高能电子爆发,离子能量的变化与高能电子通量的时间演化正相关,地球磁鞘内侧或边界层过渡区域是该类现象的高发区,离子能量增加时卫星表面电位大幅下降可达负几千伏.为了研究高能电子爆发与绕月卫星表面电位变化的关系及其对月球表面电位的影响,本文用电流平衡法建立绕月卫星和月球表面充电模型,并假设能量电子(>2eV^2 MeV)满足幂律谱的分布,模拟急剧增加的能量电子对卫星和月球表面电位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能量电子急剧增加使得绕月卫星和月球表面电位大幅下降;能量电子总流量>1011 cm-2时,绕月卫星和月球表面充电电位可达负上千伏;月球充电到大的负电位的时间仅为卫星充电时间的1/10.鉴于高能电子急剧增加事件的高发生率(~125次/年),能量电子急剧增加使得绕月卫星表面电位大幅下降的发生率应大于实测等离子体离子加速现象的发生率(~25次/年).
王馨悦张爱兵荆涛H.Reme孔令高张珅毅李春来
关键词:嫦娥一号月球表面充电
航天器表面污染物质沉积变化和控制因子评估被引量:3
2015年
航天器进入空间环境以后,空间环境分子污染和颗粒污染形成了航天器表面污染层,从而对航天器的各技术分系统产生不同的负面影响.介绍了中外中轨道航天器表面污染物质沉积变化在轨探测结果,并对污染物质沉积量变化和控制因子做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污染物质沉积量在航天器入轨初期的1~2年内受航天器自身出气物质量、放气速率、表面温度及所处的气流方向等因子所控制.初期沉积量大,正是受到航天器入轨后自身出气量大、放气速率较高的控制,同时迎风面比背风面沉积量大.入轨后期表面沉积量长期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降变或缓慢涨落,而且具有全向性特征,因此探讨了具有全向性影响能力的控制因子相关特性,其中高能粒子通量和太阳紫外辐射通量变化可能是主要控制因子.
唐萍朱光武秦国泰李永平何玉梅
磁暴期间400-500公里高度热层大气密度变化的时序性与传播特征研究
APOD(Atmospheric density detection and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卫星于2015年9月20日发射,入轨高度520km,轨道面是圆形近极轨。APOD卫星是...
王馨悦李永平秦国泰唐萍
关键词:地磁暴大气密度
文献传递
临近空间飞行平台青藏高原大气NO_(x)原位观测实验被引量:1
2022年
大气NO_(x)气体分析仪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临近空间科学实验系统”“太阳风暴在临近空间环境的响应”任务的主载荷之一,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原位探测临近空间大气NO_(x)的载荷,并已成功测量临近空间高空气球飞行路径NO、NO_(2)、NO_(x)混合比.分析仪基于可见-紫外光谱吸收法原理,用动态流导法将飞行路径上1×103~1×10^(5) Pa的自然大气压缩至8×10^(4)~1×10^(5) Pa,构建了长期稳定的常压工作环境,把商用氮氧化物光谱仪的适用范围从地表拓展到高空.2019和2020年夏季,中纬度青藏高原大柴旦地区开展的两次高空气球科学实验均搭载了大气NO_(x)气体分析仪,实现了对流层5 km到平流层30 km大气NO_(x)的原位测量,并获取了青藏高原上空NO、NO_(2)、NO_(x)混合比的科学探测数据.
王馨悦杜丹闫召爱张爱兵胡雄
关键词:青藏高原
近月空间带电粒子环境——“嫦娥1号”“嫦娥2号”观测结果被引量:6
2019年
"嫦娥1号"(CE-1)、"嫦娥2号"(CE-2)都安装了1台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High-energetic Particles Detectors,HPD)和2台太阳风离子探测器(Solar Wind Ion Detectors,SWIDs),进行了月球轨道200 km和100 km空间环境探测,获得了月球轨道空间高能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和重离子)能谱随时间的演化特征、等离子体与月球相互作用特征以及太阳风离子速度、密度和温度参量。空间环境探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低年、空间环境扰动水平相对较低、月球处于太阳风中时,近月空间带电粒子环境的基本特征与行星际空间相比变化不大。CE-1、CE-2在轨运行期间,发现了多起0.1~2 MeV能量电子急剧增加事件,这些事件发生在月球从太阳风运动到磁尾的所有空间区域,其中20%的事件伴随着卫星周围等离子体离子加速。模拟和统计研究表明:能量电子急剧增加使得绕月卫星和月球表面电位大幅下降导致了离子加速现象的发生;能量电子总流量大于1011 cm-2时,绕月卫星和月球表面充电电位可达负的上千伏。此外,月表溅射与反射太阳风离子、太阳风"拾起"离子等空间环境事件的发现,揭示了太阳风离子和月球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
王馨悦张爱兵张爱兵孔令高荆涛
关键词:嫦娥1号月球
星载高层大气风场原位探测技术与测试分析
2023年
采用平板型碳纳米管冷阴极作为电子发射体,基于电子发射材料的性能与几何特征,设计了以直流电子枪为结构基础的均匀场离子源,在栅极和阳极间设计聚焦极,阳极与电离区之间增加双层屏蔽栅网形成电场,对离子和电子产生区进行有效分离,确保出射电子束的能量单一且方向一致,并结合具有较高速度分辨率的阻滞势速度分析器,研制了可获取高精度中性风速的星载高层大气风场原位探测仪(SSTNWI)。仿真计算和对实物的测试分析表明,风速测量误差在平均风速100 m/s时仅为10%左右,高于“通信/导航中断预报系统”卫星(C/NOFS)的轨道风传感器,中性风速测不准引起的轨道预报误差可下降到优于1.0%,未来有望应用于火星等行星和地球卫星的大气探测任务。
王馨悦杜丹张爱兵张爱兵孔令高刘超郑香脂
关键词:高层大气中性风风场探测
质谱计在行星系统与小天体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质谱计多次应用于行星系统和小天体的大气层与土壤吸附气体或挥发组分及其同位素含量探索,是太阳系行星系统和小天体探测计划中的首选载荷之一。大气和土壤元素及其同位素组分探测对资源勘探、行星系统的宜居性、天体演化、起源及其重要事件的精准时间坐标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质谱计已多次成功应用于火星、土星系、木星系、彗星等探测任务中开展大气环境探测。质谱计的探测对象主要包括太阳系行星、行星卫星如月球、木星伽利略卫星、土卫,以及地外小行星和彗星。四极杆质谱计在当前的深空空间环境探测活动中应用最为广泛。利用四极杆质谱计除可用于探测稀薄天体大气与土壤析出气体外,如增加抽真空能力的前端设计,则具备探测稠密大气成分的能力。中科院空间中心研发的星载质谱计已多次成功应用于地球行星大气成分和密度探测。
王馨悦孙越强李永平唐萍
关键词:质谱计深空探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