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584)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肖新华于淼王彤张茜李明敏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4篇新生儿
  • 4篇新生儿糖尿病
  • 4篇基因
  • 3篇永久性
  • 3篇少年
  • 3篇特殊类型糖尿...
  • 3篇突变
  • 3篇青少年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3篇成人
  • 2篇药物
  • 2篇遗传学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显性遗...
  • 2篇细胞
  • 2篇显性遗传

机构

  • 7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0篇肖新华
  • 6篇于淼
  • 5篇王彤
  • 5篇张茜
  • 3篇刘一静
  • 3篇李明敏
  • 3篇王志新
  • 3篇郑佳
  • 2篇张化冰
  • 2篇李文慧
  • 2篇齐翠娟
  • 2篇陈思
  • 1篇阳洪波
  • 1篇王晓晶
  • 1篇李融融
  • 1篇许建萍
  • 1篇饶翀
  • 1篇林泽明

传媒

  • 10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中国研究型医...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1型一例家系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国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1型(MODY1)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于2015年8月诊断的1例MODY患者家系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运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相关家系成员进行肝细胞核因子(HNF)1α基因、HNF4α基因、葡萄糖激酶(GCK)基因测序。结果在该家系的2名家系成员(先证者及其母亲)中检测到HNF4α基因(NM_000457.4)第8号外显子c.992G〉A(p.R331H)杂合突变。对基因诊断明确为MODY1型的先证者进行小剂量磺脲类药物替代胰岛素转换治疗,患者血糖控制更加平稳。结论中国人群中存在HNF4α基因突变导致的MODY1型家系。MODY可能与2型糖尿病混合存在于同一家系内,容易被误诊,需要引起重视。
王彤阳洪波齐翠娟于淼许建萍饶翀王晓晶郑佳张茜肖新华
关键词:肝细胞核因子4Α磺脲类药物
LMNA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家族性部分脂肪萎缩综合征2型的临床遗传学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1例脂肪萎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遗传信息来探索脂肪萎缩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脂肪萎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脂肪定量、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测定及脂肪萎缩综合征相关基因测序。结果弥散加权成像提示患者全身多处皮下脂肪萎缩;瘦素水平为0,脂联素水平为3mg/L;基因检测提示患者存在LMNA基因突变,突变位点为c.1045C〉T(p.349R〉W)。结论患者病程中出现特征性脂肪萎缩面貌、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等典型脂肪萎缩综合征临床特点。患者同时存在LMNA基因突变及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下,这些因素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于淼林泽明王彤齐翠娟张茜肖新华
关键词:脂肪因子
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3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总结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PNDM)的临床特点,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并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0例PND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起病特点、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反应及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例PNDM患儿中出生体重异常(包括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者7例(23.3%);表现为酮症起病者25例(83.3%);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降低者19例(63.3%);5例(16.6%)伴神经系统异常(包括肌力差、语言发育差、癫痫及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异常)但预后良好;3例(10.0%)伴腹部发育异常(腹部超声结果)。26例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4例由胰岛素成功转换为格列本脲口服治疗。全部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结论30例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多以酮症起病,大多伴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下降,部分伴其他系统发育异常。多数患儿需用胰岛素治疗,部分患儿可由胰岛素成功转换为磺脲类口服治疗。
于淼刘一静李明敏王彤王志新陈思张茜张化冰李文慧肖新华
精准营养治疗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前沿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基因组学、测序技术、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微生物组学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精准营养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本文回顾了精准营养实践的技术基础及应用于人群膳食评价的意义、以及治疗干预及代谢评价的研究进展,基于基因多态性研究、代谢组学、菌群研究,精准营养在2型糖尿病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可能成为营养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产生深远的健康意义。
李融融肖新华
关键词:2型糖尿病营养治疗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膳食评价治疗干预
新生儿糖尿病:糖尿病的天然研究模型被引量:6
2014年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特殊类型糖尿病,通常指出生后6个月内出现高血糖症。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近年来亦有出生6个月后发病的患儿经基因检测被确诊为新生儿糖尿病的报道。根据其病程中有无自发缓解倾向可分为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transi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TNDM)和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perman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PNDM)。新生儿糖尿病中约45%为TNDM,45%为PNDM,还有10%以临床综合征或胰腺发育不全的形式出现心。关于新生儿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基本来自欧美国家人群,总体患病率约1:160000_1J。我国1986年报道了第1例新生儿糖尿病,截至2010年,一共有40例新生儿糖尿病的相关报道。
于淼李明敏刘一静肖新华
关键词:新生儿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单基因突变分子遗传学临床综合征
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导致的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一例及其功能学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1例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者的致病基因及其致病机制。方法对201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1例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抽提相关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进行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直接测序。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体外表达并纯化GCK重组蛋白,进行酶动力学和热稳定性分析。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在该新生儿糖尿病患者发现GCK基因c.571C〉T(R191W)和c.1136C〉A(A379E)复合杂和突变。功能学分析显示,与野生型相比,R191W和A379E突变导致蛋白产量明显下降f分别为(86±9)比(48±8)mg/L、(86±9)比(54±5)mg/L,t=5.56、5.36,均P〈0.01);当ATP为饱和浓度时酶促反应速度达到1/2最大反应速度时的葡萄糖浓度(S0.5)显著升高[分别为(7.63±0.21)比(3s.27±2.20)mmol/L、(7.63±O.21)比(13.30±0.44)mmol/L,t=-21.70、-20.32,均P〈0.001];当葡萄糖为饱和浓度时酶促反应速度达到1/2最大反应速度时的ATP浓度(ATP-Km)显著升高[分别为(0.30±0.01)比(0.42±0.01)mmol/L、(0.30±0.01)比(0.54±0.04)mmol/L,t=-17.02、-10.68,均P〈0.001];突变蛋白对葡萄糖的催化常数显著下降[分别为(20.9±2.1)/s比(6.5±1.0)/s、(20.9±2.1)/s比(10.5±1.1)/s,t=10.61、7.58,均P〈0.01]。突变蛋白的热稳定性下降,表现为同一孵育温度下或同一温度更短时间内酶活性的快速丧失。结论GCK基因c.571C〉T(R191W)和c.1136C〉A(A379E)复合杂和突变是该新生儿糖尿病的致病原因。突变导致的蛋白表达下降、酶对葡萄糖和ATP的亲和力下降以及热稳定性的下降可能是其致病机制。
王志新于淼郑佳张茜肖新华
关键词:新生儿糖尿病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酶动力学
基于基因组学探索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的诊断:现状与展望被引量:7
2017年
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是单基因糖尿病最常见类型,占糖尿病的2%~5%[1].其临床特点包括:(1)连续三代及以上的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家族中至少一人发病年龄〈25岁;(3)至少5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无酮症倾向[2].
郑佳肖新华
关键词:糖尿病青少年基因组学成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胰岛素治疗
儿童和青少年单基因糖尿病的临床诊治被引量:12
2016年
根据现有标准(WHO,1999),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妊娠期糖尿病(GDM)和特殊类型糖尿病。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以单基因糖尿病为主的特殊类型糖尿病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王彤肖新华
关键词:1型糖尿病单基因临床诊治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
肠促胰素相关药物在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是一种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特殊类型糖尿病.其特征为:发病年龄早,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存在β细胞功能缺陷,无自身免疫或胰岛素抵抗的相关证据[1].
翟笑肖新华
关键词:特殊类型糖尿病青少年相关药物成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Β细胞功能缺陷
十例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及个体化治疗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明确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者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并评价个体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岁内起病的10例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法对编码胰岛p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K_ATP)的Kit6.2亚单位和SUR1亚单位的KCNJ11和ABCC8基因进行检测,以明确分子遗传学诊断;对于由编码KATP通道基因突变导致的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者,由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转换为口服格列苯脲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10例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中,发现KCNJ11突变3例,均为已知基因突变;ABCC8突变4例,2例为已知基因突变,另外2例的突变位点尚无文献报道。对于已明确是由编码K_ATP通道基因突变致病的7例患儿,由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转换为口服格列苯脲治疗;共4例转换成功,包括3例KCNJ11突变和1例ABCC8突变患儿,格列苯脲的平均剂量为0.18mg·kg-1·d-1,成功者接受治疗转换时的病程相对较短(2.0—3.6年)。治疗转换成功的患者血糖控制均良好,且未出现低血糖等副作用。结论编码胰岛p细胞K椰通道的Kir6.2亚单位和SUR1亚单位的KCNJ11和ABCC8基因突变是我国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者常见致病原因,口服磺脲类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此类患者中常具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
于淼李明敏刘一静王彤王志新陈思张茜张化冰李文慧肖新华
关键词:分子遗传学个体化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