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2001DIA50041)

作品数:10 被引量:218H指数:8
相关作者:陈木宏陈绍勇田正隆龙爱民郑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南海南部
  • 3篇水体
  • 3篇群岛
  • 3篇南沙群岛海域
  • 3篇海域
  • 2篇新生代
  • 2篇南沙群岛
  • 2篇季风
  • 2篇放射虫
  • 2篇沉积物
  • 1篇大洋
  • 1篇大洋钻探
  • 1篇低纬
  • 1篇低纬度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研究
  • 1篇动物群
  • 1篇断裂带
  • 1篇多孔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陈木宏
  • 3篇陈绍勇
  • 2篇向荣
  • 2篇吴云华
  • 2篇张兰兰
  • 2篇龙爱民
  • 2篇陆钧
  • 2篇郑范
  • 2篇田正隆
  • 1篇孙珍
  • 1篇张丽丽
  • 1篇钟志洪
  • 1篇王东晓
  • 1篇丘学林
  • 1篇戴英
  • 1篇陈举
  • 1篇齐义泉
  • 1篇周蒂
  • 1篇阎贫
  • 1篇刘海龄

传媒

  • 7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南部活体浮游有孔虫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探被引量:12
2006年
通过对2002年5月采自南海南部海区11个站位20个垂直分层浮游拖网样品的浮游有孔虫组成和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发现该区表层水体中浮游有孔虫分布广泛,共鉴定属种20种,以热带暖水种占绝对优势,广适应性冷水种有零星出现。深水种Globorotalia menardii在南海南部50 m水层中广泛出现,但壳体相对较小,壳壁较薄。该区0—50m水层活体浮游有孔虫丰度范围为(6 138—64 174)枚.1 000 m-3海水,大致呈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在西南部浅水区和西北部上升流区丰度最高,与表层水体的营养水平密切相关。将水样浮游有孔虫分布数据与该海区23个站位表层沉积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遗壳浮游有孔虫与活体的分布关系密切,虽然在种属丰度以及分布范围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但两者具有相似的优势种组合。主要差异在于水体中浮游有孔虫优势种相对丰度差异较大,易溶种Hastigerina pelagica含量较高,而遗壳中浮游有孔虫各种属分布趋向于均匀化。此外,陆源物质的释稀作用对沉积物中的有孔虫丰度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崔喜江向荣郑范陈木宏
关键词:南海南部浮游有孔虫
南海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火山活动时空特征与南海的形成模式被引量:45
2005年
根据南海海区、华南和中南半岛的地面露头、钻井、拖网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南海地区火山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在南海陆缘和周边陆区中生代末期花岗岩分布非常广泛。新生代火山岩活动规模较小,主要是海底扩张之后在洋盆扩张脊、北部陆缘的陆洋边界附近、雷琼地区和中南半岛南部的玄武岩。在南海北部陆缘的深部地震调查中发现,在地壳下部存在小规模的高速异常体,结合浅部的晚第三纪—第四纪火山活动,认为该高速体形成于南海扩张之后。这些特征表明,在南海的拉张过程中岩浆供应不丰富,在陆缘未形成大规模的侵入和喷出岩。南海陆缘属于岩浆匮乏型被动大陆边缘。南海海区残留多个刚性断裂陆块,反映了裂谷拉张过程中脆性破裂。根据这些特征,南海形成难以用印藏碰撞引起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岩石圈破裂这样的模式来解释。
阎贫刘海龄
关键词:新生代火山岩被动陆缘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34
2005年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了南沙群岛海域3个站位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REE)和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讨论了沉积物中REE水平及深度分布的变化特征,以特征金属元素为指标对3个站位进行了沉积区划分,同时对 REE与 10 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站分别为近大陆架残留沉积区、大陆坡深海沉积区和碳酸盐沉积区,各站 REE含量存在较大差别,但分布模式相似,均为轻稀土富集型和 Eu负异常,每个站各层 REE分布模式线几乎重合;3 个站沉积物中 REE都与 Ti、Zr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其它金属元素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3个站沉积物物源主要为陆源上地壳物质。结合测年资料,认为该海域3个站全新世以来沉积物物源变化很小,沉积环境稳定。
田正隆戴英龙爱民陈绍勇
关键词:南沙群岛海域稀土元素沉积物物源
放射虫现代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利用放射虫化石揭示古海洋、古环境的基础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放射虫以其不易溶解的硅质壳体在古海洋、古环境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种类组合与海洋物理、水文环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放射虫在古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研究手段的改进,放射虫现代生态学研究在世界各大洋得到了广泛开展。中国加入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势必会加快我国古海洋学的研究步伐,放射虫作为海洋微体古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其生态学知识是重建古海洋、古环境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向我国学术界提供放射虫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发展趋势,促使我国放射虫的研究与国际接轨,以提供更多的古海洋、古环境替代性指标。
张兰兰陈木宏向荣张丽丽
关键词:放射虫现代生态学古海洋学综合大洋钻探沉积物捕获器
南海南部现代水体与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06年
探讨了南海南部海区现代水体和表层沉积中硅藻在属种、丰度上的相关关系及主要的环境控制因素,为南海古环境的对比及重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分析显示:南海南部的东南海域现代及沉积硅藻丰度较高,且变化趋势相似;西北两者丰度较低,变化趋势有差异.该海区的现代硅藻的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双头菱形藻(Nitzschia bicapitata),沉积硅藻的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和短刺角毛藻(Chaetoceros messanensis);相对于现代硅藻,沉积硅藻中减少的是个体相对较小,壳壁较薄的类型,增多的则是个体大、壳壁厚的种类;东南海域现代硅藻的菱形海线藻百分含量高于西北区,沉积硅藻的则变化不大.研究结果认为,西南季风是影响现代硅藻丰度和菱形海线藻百分含量的重要因素,沉积硅藻丰度和菱形海线藻百分含量的分布与西南季风盛行时上层水体硅藻的丰度和菱形海线藻百分含量分布基本一致.
陆钧陈木宏陈忠
关键词:南海南部沉积硅藻丰度西南季风
南沙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物、铁和锰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0
2003年
通过1997年11月(冬季)和1999年7月(夏季)两个航次对南沙群岛海域的现场调查,实测了南沙深海盆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物、Fe和Mn的含量,讨论了沉积物中Fe、Mn的平面和深度分布。在沉积物的上层几厘米处Fe和Mn都出现了峰值,这是上层Mn2+(Fe2+)氰化、再沉淀引起的,沉积物中Fe和Mn的深度分布是氧化锰(铁)和氢氧化锰(铁)的还原、扩散和再沉淀的结果。细菌在海洋环境的Fe、Mn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洋底的厌氧环境中细菌将Fe、Mn还原为低价离子或可溶性化合物向间隙水和上覆水移动,在沉积物表层的氧化条件下细菌又使环境中的Fe、Mn沉淀,使其再次富集。
周伟华吴云华陈绍勇
关键词:有机物表层沉积物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海域以钡为指标的古生产力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对南沙群岛海域3个站位沉积物柱样中的钡、钛元素进行了分析,以AMS14Corc(有机碳)方法进行沉积物年代测定.对钡、钛元素的平面和深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中2个站位生源钡变化趋势明显,在距2800a左右生源钡含量开始明显升高.另一个站位钡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结合对稀土元素、钛和其他过渡金属元素的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该站位沉积物中陆源组分含量较高、沉积环境复杂所致.根据钡的古生产力计算模型估算了2个站位的古生产力状况,同时探讨了2个站位的古生产力变化的影响因素,认为这2个站位古生产力变化可能与全新世晚期的气候变冷事件有关.
陈绍勇田正隆龙爱民吴云华
关键词:南沙群岛海域古生产力
南海南部上层水体中多孔放射虫的组成与分布特征被引量:17
2005年
通过对2002年5月采自南海南部11个站位的28个浮游分层拖网样品的定量研究,初步分析了南海南部上层水体中多孔放射虫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共鉴定出116属221种多孔放射虫,其中泡沫虫目123种,占总种数的55.7%;罩笼虫目98种,占总种数的44.3%。罩笼虫目在个体数量上占优势,罩笼虫目与泡沫虫目个体数量之比平均达1.73。多孔放射虫的属种组成呈现明显的热带暖水动物群的组合面貌,优势种相当突出,其组成与南海中北部海区及其它低纬度大洋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反映了南海南部海区独特的多孔放射虫属种组成特征。多孔放射虫丰度在不同水层中因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平面分布趋势,惟一相似之处是高值多出现于西南或东北部海区;在垂直方向上基本呈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分布趋势,丰度和属种数最高值均出现于0—50m水层,在50m以深丰度和属种数均明显减少。各站位间简单分异度S变化幅度较大,在75—140种之间;而复合分异度H(s)变化幅度较小,在3.5—4.0之间。总体来说分异度值均比较高,表明南海南部上层水体中多孔放射虫种类多样性程度比较高,种群比较繁盛。
张兰兰陈木宏陆钧郑范
关键词:南海南部放射虫多孔水体动物群低纬度
红河断裂带的新生代变形机制及莺歌海盆地的实验证据被引量:81
2003年
红河断裂带是印藏碰撞过程中 ,印支地块被顺时针旋转挤出的走滑变形带。莺歌海盆地发育于红河断裂带海上延伸带上。根据莺歌海盆地和相邻的NE向琼东南盆地在晚中新世前 (5 .5MaB .P .)独立的构造发育和差异的沉降特点 ,认为红河断裂不可能穿越莺琼盆地界限向北东延伸 ,而越东断裂和中建南断裂很可能是红河断裂的延续。莺歌海盆地成盆机制的物理模拟结合红河断裂带陆上的变形特征、年代学证据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研究 ,参考莺歌海盆地模拟过程中不同应力场下沉降中心的长轴方向 ,我们推断红河断裂带新生代的演化大致分 4个阶段 :(1 ) 50— 38MaB .P .期间的缓慢平移运动 ;(2 ) 38— 2 5MaB .P .期间的快速左行走滑运动 ;(3) 2 5— 5MaB .P .期间的左行走滑逐渐停止阶段 ;(4) 5MaB .P .后的右行走滑阶段。
孙珍钟志洪周蒂丘学林吴世敏
关键词:红河断裂带新生代莺歌海盆地应力场
南海南部混合层底盐度异常水体的结构特征被引量:7
2004年
利用南海南部航次的温度和盐度资料,给出春、夏季风转换期间南海南部混合层以下盐度异常水体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发现,这种盐度异常水体出现在混合层底,其垂向分布有2种类型:第1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南海南部的东侧,特征为混合层底出现低盐极值水体;第2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南海南部的西侧,特征为在较深的位置出现低盐极值水体,在低盐极值之上会出现高盐极值水体。
杜岩王东晓陈举齐义泉施平
关键词:南海南部季风混合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