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25201)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窦勇谢智歌熊岳山冯雪徐佳庆更多>>
相关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沈阳军区总医院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图像
  • 1篇定制
  • 1篇多视图
  • 1篇多细胞
  • 1篇硬件
  • 1篇硬件结构
  • 1篇阵列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视频
  • 1篇视频分类
  • 1篇视图
  • 1篇图像复原
  • 1篇图像检测
  • 1篇图像扩散
  • 1篇图像去噪
  • 1篇去噪
  • 1篇自然图像
  • 1篇自适
  • 1篇自适应

机构

  • 6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江南计算技术...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作者

  • 3篇窦勇
  • 1篇倪时策
  • 1篇吕启
  • 1篇王强
  • 1篇雷元武
  • 1篇徐佳庆
  • 1篇周杰
  • 1篇冯雪
  • 1篇杨科
  • 1篇乔鹏

传媒

  • 1篇计算机研究与...
  • 1篇电子学报
  • 1篇高技术通讯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定制VLIW结构实现四精度浮点基本函数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针对科学应用中基本函数种类多、实现复杂、使用频率低的特点,提出一种定制VLIW结构四精度浮点基本函数协处理器(QPC-Processor).该结构通过显示并行技术挖掘基本函数实现算法的并行性,在同一硬件平台上通过元操作的不同组合来计算多种基本函数.同时,本文还提出基本函数元操作序列到定制VLIW指令的映射算法,指导基本函数的设计.最后,在FPGA平台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对软件实现,单个QPC-Processor能够取得6倍以上的加速比,而且,QFC-Processor在同一硬件平台上实现多种类型的算法,弥补单一算法的不足,获得较高的硬件资源利用率.
雷元武窦勇倪时策周杰
关键词:超长指令字CORDIC算法
多视图机器学习分类及聚类算法研究
在现实世界中数据通常有多种特征表示或者来源,这些不同的特征表示或数据来源称之为数据的视图(View)。不同的数据视图之间存在着互补信息和兼容信息,如何将这些视图信息融合起来并做出合理的决策称之为多视图学习。在机器学习中如...
王强
关键词:聚类算法
基于可学习图像扩散的自然图像复原技术研究
图像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随着带有高清摄像头的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成像器件在城市安防、卫星遥感遥测等诸多领域的广泛使用,这些成像器件产生着数量巨大的图像数据。人们对收集到的上述图像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获得关于真实世界重要...
乔鹏
关键词:图像复原先验模型图像去噪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分类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视频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在当前信息时代,数据爆炸式的增长,随着各种视频拍摄设备的普及,人们日常拍摄并上传视频,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已经积累了大量视频。据有关统计,每分钟上传到某知名视频网站上的视频就有300小时。如此...
杨科
关键词:视频分类图像检测卷积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
文献传递
电子组织:一种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可重构仿生硬件结构被引量:13
2012年
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仿生硬件是容错领域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同类细胞替换、成体干细胞分化和异类细胞转化等生物机制是人体血液组织健壮性的重要来源.受这些生物机制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名为电子组织的自适应可重构多细胞阵列结构.该结构采用了基于标记与识别的数据处理方式,解除了传统多细胞阵列结构中操作与细胞单元间的严格绑定的数据处理方式,使得电子组织具备了更为灵活的细胞单元替换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同类细胞替换、成体干细胞分化和异类细胞转化3种仿生机制.这3种机制使电子组织具备了层次化的自我修复能力;成体干细胞分化和异类细胞转化机制又赋予了电子组织自我进化的能力.在FPGA上实现了原型系统,通过故障注入实验验证了原型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自我进化能力;并通过与电子DNA结构的比较,对电子组织的自适应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徐佳庆窦勇吕启冯雪
关键词:仿生自组织可重构硬件
稀疏矩阵LU分解的FPGA实现
2013年
研究了直接法求解稀疏线性方程组过程中最耗时的稀疏矩阵LU分解的数值计算,提出了一种稀疏矩阵LU分解并行算法,该算法可通过动态的相关性检测来开发更多的并行性。同时提出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该并行算法的硬件结构,该结构不依赖于分解因子的稀疏结构信息,分解因子的数据结构可动态生成。与相关工作比较,这种新的硬件结构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的结构的性能优于通用处理器的软件实现。
邬贵明王森谢向辉窦勇
关键词:LU分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