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52180)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柴华钱秀银梁洪润更多>>
相关机构:黑河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4篇新诗
  • 3篇诗学
  • 3篇象征主义
  • 2篇中国新诗
  • 2篇象征主义诗学
  • 1篇生成语境
  • 1篇诗学建构
  • 1篇特质
  • 1篇特质论
  • 1篇文本
  • 1篇文本批评
  • 1篇现代特质
  • 1篇穆木天
  • 1篇晦涩
  • 1篇本土
  • 1篇本土化

机构

  • 4篇黑河学院

作者

  • 4篇柴华
  • 1篇梁洪润
  • 1篇钱秀银

传媒

  • 2篇黑河学院学报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特质论
2010年
20世纪上半叶,作为注重诗歌审美意识、语言模式和文化属性等方面建设的一种理论形态,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在诗歌本质、艺术形式和审美风格等方面阐发了一系列重要的核心命题,建构起一个相对独立的本体世界。其与现代新诗、西方象征主义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之间的关系,使得自身在理论和批评的建构过程中呈现出显在的排他性、锐意的变革性、西方的参照性和隐在的传统性等鲜明的现代特质。
柴华
关键词:中国新诗象征主义诗学生成语境现代特质
集体演绎:现代“晦涩”诗学的阐释维度
2012年
20世纪上半叶,现代新诗的"晦涩"问题是一个令批评家们聚讼纷纭的复杂话题,他们从作者、读者、文本等批评维度出发,指出"晦涩"不仅是作者在想象逻辑、理智探求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的独特艺术创造,也是读者与诗人在审美修养和审美经验相互对接过程中产生的美丽错误,更是随着现代新诗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诗的观念、新的审美原则。批评家们深度的思想交锋和饱满的诗学内涵不仅增强了"晦涩"命题的美学生长点,也赋予其深刻的文学史意义和鲜活的学术气息。
柴华钱秀银梁洪润
关键词:新诗晦涩文本批评
本土化位移:中国现代象征主义的诗学命名
2012年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体系建构过程中,周作人"象征即兴"的观点旨在为初期白话新诗寻找一条发展新路,梁宗岱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合理误读"则蕴涵了中国现代象征主义的基本质素和理论构架,而穆木天从尊奉象征主义到否定象征主义,把诗歌的社会价值等问题带入诗学建构领域。由此看出,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现实、接受者的认知能力和期待视野都参与着理论传播图景的再建构。
柴华
关键词:中国新诗象征主义穆木天
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建构质素探析
2011年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诗人和诗论家以个人化的诗学阐释构建起具有本土化特质的现代象征主义诗学体系。这一诗学体系从起步建设到成熟深化及至开放融合的建构轨迹实为一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的诗学呈现,其中西融合的建构机制实现了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现代诗学的会通,其面对新诗创作实践和张扬新诗本体特质等鲜明的建构特征为中国新诗的本体发展作出了贡献。
柴华
关键词:新诗象征主义诗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