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N2005A015)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又高陈官菊金轶伟厉晓腊柴一秋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浙江省文成县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毛虫
  • 2篇茶毛虫
  • 1篇多角体
  • 1篇多角体病毒
  • 1篇增殖
  • 1篇植物源
  • 1篇植物源农药
  • 1篇生物防治
  • 1篇农药
  • 1篇无公害农药
  • 1篇物防
  • 1篇物源农药
  • 1篇核型多角体
  • 1篇核型多角体病
  • 1篇核型多角体病...
  • 1篇病毒
  • 1篇茶毛虫核型多...

机构

  • 2篇浙江省亚热带...
  • 1篇浙江省文成县...

作者

  • 2篇柴一秋
  • 2篇厉晓腊
  • 2篇金轶伟
  • 2篇陈官菊
  • 2篇刘又高
  • 1篇刘小丽

传媒

  • 1篇茶叶
  • 1篇茶叶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致病性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研究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EpNPV)的室内外增殖、分离粗提,以及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室内毒力测定、田间防治效果和病毒电镜检测。采用室内离体茶树嫩枝水培,10^6 PIB/ml EpNPV喷雾接种2~3龄茶毛虫,或大田直接喷雾处理2-3龄茶毛虫,在罹病幼虫液化前及时收集虫尸,完成病毒增殖。10^6 PIB/ml、10^7 PIB/ml、10^8 PIB/ml EpNPV室内处理第12天致病率分别为43.60%、76.13%和64.68%;第14天致病率分别为59.17%、95.71%和95.70%。大田试验10^7 PIB/ml喷雾处理第15天防治效果达78.11%。经透射电镜观察田间防治大量感病茶毛虫虫尸,证实为EpNPV致病死亡。
厉晓腊金轶伟柴一秋陈官菊刘又高
关键词:茶毛虫增殖生物防治
几种无公害农药对茶毛虫的防治试验被引量:9
2008年
本文就几种植物源农药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报告。试验结果表明: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800倍液对茶毛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天和7天的防效分别为77.74%和95.55%。
陈官菊厉晓腊刘小丽金轶伟刘又高柴一秋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茶毛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