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37030)

作品数:24 被引量:322H指数:9
相关作者:成永红吴锴周远翔陈玉王增彬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国家电网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电气工程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闪络
  • 8篇脉冲
  • 7篇闪络特性
  • 7篇环氧
  • 6篇橡胶
  • 6篇硅橡胶
  • 5篇复合材料
  • 5篇复合材
  • 4篇沿面闪络
  • 4篇绝缘
  • 4篇空间电荷
  • 4篇环氧复合材料
  • 3篇憎水性
  • 3篇绝缘子
  • 3篇积污
  • 3篇复合绝缘
  • 3篇复合绝缘子
  • 2篇等值附盐密度
  • 2篇电树
  • 2篇电树枝

机构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1篇清华大学
  • 3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广东电网公司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北京电力公司

作者

  • 12篇成永红
  • 11篇吴锴
  • 10篇周远翔
  • 9篇陈玉
  • 8篇王增彬
  • 7篇梁曦东
  • 5篇周稼斌
  • 4篇孟国栋
  • 4篇阴玮
  • 4篇李震宇
  • 4篇聂琼
  • 3篇王云杉
  • 2篇丁曼
  • 2篇孙清华
  • 2篇张轶博
  • 2篇陈海航
  • 2篇韶蕾
  • 2篇王宁华
  • 2篇王彬
  • 2篇李盛涛

传媒

  • 8篇高电压技术
  • 4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Plasma...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绝缘材料
  • 1篇电工技术学报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电网技术
  • 1篇广东电力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流电压下复合绝缘子的自然积污试验被引量:52
2007年
利用自建的自然污秽试验站,对自然条件下带直流电压运行2个积污季节的复合绝缘子的积污特点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直流绝缘子的伞裙表面积污规律、降水对积污(等值附盐密度(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ESDD)和不溶性污秽物质密度(non-soluble deposit density,NSDD))的影响,表面污秽不均匀度、表面灰盐比、ESDD和NSDD的直交比等。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降水都会对绝缘子表面污秽产生明显的清洗效果;降水量和雨强均为清洗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复合绝缘子最大污秽度出现在夏季多雨季节来临前。建议直流外绝缘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积污特点。
李震宇梁曦东王彬周远翔
关键词:直流复合绝缘子自然积污等值附盐密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针尖曲率半径对硅橡胶电树枝老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4
2008年
针对硅橡胶材料电树枝老化特性展开了试验研究。采用针板电极结构,测量了不同针尖曲率半径的起树电压和电树枝形态。结果表明,硅橡胶的起树电压较低,抗电树枝老化性能较差,导致了硅橡胶预制式电缆附件故障频发;硅橡胶中的起始电树枝多以单枝状的通道形成为标志,随后发展为4种不同的电树枝形态。进而提出了硅橡胶电树枝形态发展模型,并以此讨论了不同形态的电树枝老化特性。研究还发现,现场实际运行的硅橡胶预制式电缆附件故障解体后发现了单枝通道起始电树枝,其在运行电压作用下容易发展为细枝型形态,但同样会引发电缆附件的击穿。试验结果为现场故障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周远翔聂琼姜绿先陈艳霞陈海航邢晓亮梁曦东关志成
关键词:硅橡胶电树枝老化电树枝形态电缆附件
频率对硅橡胶起树电压及电树枝形态的影响被引量:26
2009年
超高压预制式电缆附件用硅橡胶材料的电树枝化制约了电力电缆系统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为了解电压频率对硅橡胶电树枝特性的影响,在50 Hz^130 kHz这一较宽频率范围的交流电压作用下,试验研究了硅橡胶中电树枝的引发及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频率的升高,起树电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下降特点。硅橡胶电树枝起始后,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主要发展为3种形态:树枝状电树、松枝状电树和丛状电树。3种形态的出现几率受频率影响较大,低频下以树枝状电树和松枝状电树为主,而高频下则以丛状电树为主。经分析认为,高频下作用于针尖处频繁的机电应力导致了弹性材料硅橡胶起树电压的降低。同时高频下急剧增大的介质损耗产生的热量导致了电树枝对材料的强烈侵蚀。
聂琼周远翔陈铮铮陈海航
关键词:硅橡胶电树枝电树枝形态介质损耗
脉冲陡度对快脉冲下真空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研究高压快脉冲下绝缘材料的真空沿面闪络机理,从脉冲陡度角度出发,在真空度5 mPa水平下,通过5种脉冲源形式,13种输出电压,测量了环氧试样在不同脉冲陡度下的真空闪络电压。通过数据的分段拟合,结合闪络时延特性以及在高脉冲陡度下洛伦兹力对电子运动的影响,讨论了脉冲陡度对闪络电压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脉冲陡度很低时(<1.5 kV/ns),闪络电压主要受闪络形成的统计时延的影响;脉冲陡度较高时(几kV/ns^10 kV/ns),闪络的形成时延也成为影响闪络电压的重要因素;脉冲陡度很高时(>十几kV/ns),闪络电压受闪络时延和洛伦兹力共同影响。
王增彬成永红陈玉丁曼周稼斌孟国栋吴锴
关键词:真空沿面闪络环氧洛伦兹力
真空ns脉冲下环氧复合材料表面电荷特性被引量:8
2009年
表面电荷的产生、运动和积累与真空脉冲沿面闪络息息相关,为了探寻沿面闪络的机理,研究了真空ns脉冲作用下环氧及其复合材料的表面电荷特性。围绕15 ns/1070 ns(脉冲前沿和半高宽)高峰值和165 ns/960 ns低峰值两种脉冲源,针对纯环氧及其Al(OH)3和TiO2复合材料,测量了ns级脉冲作用前后的表面电位分布。脉冲作用不闪络时,试样将带有正电荷,闪络后,试样表面积累少量负电荷;纯环氧带电量明显高于其复合材料试样;随脉冲作用次数的增加带电量逐渐增加并最终饱和,阴极电位高于阳极。研究认为:脉冲作用下表面电荷积累受电荷注入、二次电子发射及碰撞电离等多种因素影响。闪络通道形成前,二次电子发射和碰撞电离起主要作用;闪络通道形成后,电荷的中和和注入作用占据主导地位。
丁曼成永红阴玮王增彬陈玉周稼斌孟国栋吴锴
关键词:NS脉冲环氧复合材料电荷注入二次电子发射碰撞电离
氧化铝陶瓷陡脉冲真空沿面闪络改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揭示氧化铝陶瓷陡脉冲作用下的真空沿面闪络机理并提高其闪络电压,研究了多种不同添加剂氧化铝陶瓷的真空快脉冲沿面闪络特性。通过添加不同物质的量比的Cr2O3(氧化铬)、TiO2(氧化钛)、MnCO3(碳酸锰)和MgO(氧化镁),制备了10种不同配方的氧化铝陶瓷。测试了各试样陡脉冲作用下的沿面闪络电压、闪络电流和闪络过程中的发光强度。发现加入添加剂的氧化铝陶瓷试样闪络电压均高于无掺杂的试样。根据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紫外光和表面缺陷对闪络过程的影响,认为低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低能隙和强电荷束缚性的添加剂的共同添加是提高氧化铝陶瓷快脉冲真空沿面闪络电压的可行方法。
王增彬成永红
关键词:氧化铝陶瓷脉冲沿面闪络添加剂
直流电晕对硅橡胶材料憎水性的影响被引量:33
2007年
采用针-板电极研究了直流电晕对硅橡胶材料憎水性的影响。发现直流电晕对硅橡胶表面憎水性的影响较小。湿度、迁移时间、电压等因素对硅橡胶材料憎水性影响较小,特别是对憎水性充分迁移的染污硅橡胶试片的影响更小。这与交流电晕作用硅橡胶材料时有明显差异。通过分析直流电晕下硅橡胶表面放电过程、表面电荷积聚和表面结构的变化,认为在直流电晕下,硅橡胶材料表面化学反应较弱是直流电晕对硅橡胶表面憎水性影响甚微的原因。
李震宇梁曦东周远翔
关键词:硅橡胶憎水性直流电晕表面电荷
环氧及其复合材料气固界面快脉冲闪络特性被引量:7
2008年
设计了用于气固界面闪络的实验装置,可以安装指形电极(曲率半径为10 mm)和平板电极.该设备可输出峰值为125 kV、上升沿和半高宽为20 ns/5μs的快脉冲.研究了无试样时指形电极系统在不同气压下的击穿特性,在空气和SF6气体中不同气压下纯环氧的脉冲闪络特性,以及不同质量分数的Al2O3.3H2O环氧复合材料在0.4 MPa空气中的沿面闪络特性.结果表明,SF6气体中绝缘介质的闪络电压较空气中有更大的分散度,环氧复合材料质量分数为20%时闪络电压最低.
陈玉成永红阴玮李维康孟国栋王增彬周稼斌吴锴
关键词:环氧环氧复合材料SF6
形态对聚乙烯中空间电荷包运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空间电荷相关研究是直流电介质材料特性研究的重要领域,聚乙烯则是主要的内绝缘材料之一。为了对高压直流条件下聚乙烯中的空间电荷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应用电声脉冲法空间电荷测量系统对高场强下低密度聚乙烯中的空间电荷现象进行测量,观察到了空间电荷包现象。研究结合不同热处理方法得到了不同微观形态的聚乙烯试品,并在不同场强下结合微观形态的变化对低密度聚乙烯的空间电荷包运动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乙烯的微观形态对空间电荷包特性有显著的影响,也对空间电荷包运动速率有明显的影响,结晶度越高,空间电荷包运动速率越小。
周远翔王云杉王宁华孙清华聂琼梁曦东关志成
关键词:空间电荷空间电荷包聚乙烯微观形态PEA
Characteristics of SF_6 Switch with a Small Gap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Nanosecond Pulse
2009年
Structural design and test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F6 gas switch with a small gap are presented. This kind of switch often works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nanosecond pulse for getting pulse with faster risetime. The breakdown voltage and breakdown delay of a number of switches with different geometries, gas pressures and pulse waveform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breakdown voltage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gas pressure, and the breakdown delay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gas pressure and a reduction in the gap distance of the switch under the same applied pulse. By using this kind of switch with a gap of 3 mm as a peaking switch, a pulse generator can provide an output voltage with a peak voltage of 300 kV and a risetime of 3 ns on a resistance load of 150Ω.
汤俊萍邱爱慈薄海旺董勤晓何小平
关键词:PULSE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