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632)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高家林张斌华陈月平王李卓朱玉更多>>
相关机构:皖南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2篇血管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代谢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管内凝血
  • 1篇血糖
  • 1篇血糖代谢
  • 1篇遗传学
  • 1篇原菌分布
  • 1篇中段尿
  • 1篇肾病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鼠组织
  • 1篇糖代谢

机构

  • 6篇皖南医学院
  • 3篇皖南医学院弋...
  • 2篇皖南医学院第...
  • 1篇皖南医学院第...

作者

  • 5篇高家林
  • 3篇陈月平
  • 3篇王李卓
  • 3篇张斌华
  • 2篇陆晓华
  • 2篇吕俊
  • 2篇凌烈峰
  • 2篇陆美琴
  • 2篇朱玉
  • 1篇孟宇
  • 1篇张安素
  • 1篇孟祥健
  • 1篇邢春燕
  • 1篇赵咏莉
  • 1篇汪全海
  • 1篇王国光
  • 1篇赵雪
  • 1篇王勇
  • 1篇何春玲
  • 1篇姜玉新

传媒

  • 3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牛蒡低聚果糖对A-ED大鼠组织NOS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牛蒡低聚果糖对大鼠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A-ED)治疗作用的机理.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经灌胃给药后的A-ED大鼠阴茎组织和睾丸组织中三种亚型NOSmRNA的表达.结果:牛蒡低聚果糖10g/kg和20g/kg能提高A-ED大鼠阴茎组织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基因的表达水平;牛蒡低聚果糖10g/kg和20g/kg灌胃后,与模型组比较,能增加睾丸组织中n NOS和e NOS基因表达(P<0.01).结论:牛蒡低聚果糖能显著上调n NOS和e NOS基因的表达,使得NO的合成增加,从而影响大鼠的勃起功能.
孟宇吕俊凌烈峰高家林
皖南地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微血管病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3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及24 h蛋白定量将患者分为正常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DN),其中DN组又分为微量(MIAU)、大量白蛋白尿组(MCAU)。通过眼科检查将患者分为正常眼底组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DR),完善临床资料,检测分析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正常糖尿病组DR的发生率最低,仅为5.23%,而MCAU组DR发生率最高,为35.5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DN组中(MCAU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血肌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GFR水平则显著减低(P<0.01)。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DR (OR:6.127,P<0.0001),糖尿病病程(OR:1.123,P<0.0001)是影响糖尿病患者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DN( OR:6.299,P<00.001),糖尿病病程(OR:1.085,P<0.0001)是影响糖尿病患者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是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密切相关。
高家林夏礼斌王李卓陆美琴陈月平张斌华张安素赵咏莉何春玲孟祥健朱玉胡叶子余景红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
皖南地区1831例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治疗对策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5 429例中段尿培养及药敏标本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病原菌株分布,根据病原菌谱,分析各类菌株耐药情况。利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产ESBL菌(ESBL^+)及主要病原菌分布的年度变化趋势。结果:送检中段尿标本5 429例次,分离出病原菌1 977株,分离率36.41%。检出主要革兰氏阴性(G^-)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53株,占总菌株数33.03%)、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05,5.31%)、奇异变形杆菌(36,1.82%)、铜绿假单胞菌(35,1.77%)、弗氏柠檬酸杆菌(26,1.32%);药敏提示,前两种主要病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抗菌药、头孢菌素均呈现不同程度耐药。主要革兰氏阳性(G^+)菌,依次为粪肠球菌(379,19.17%)、屎肠球菌(183,9.25%)、表皮葡萄球菌(136,6.87%)、溶血葡萄球菌(97,4.91%)、金黄色葡萄球菌(31,1.57%);药敏提示前两菌株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不同程度耐药。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6,2.83%)、光滑假丝酵母菌(55,2.78%)。ESBL^+大肠埃希菌和ESBL^+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5.89%及36.19%。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从2012到2016年,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G^+菌中,除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布表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外(P<0.05),其余三种G^+菌株及主要G^-菌无明显年度变化趋势(P均>0.05)。结论: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病原菌耐药菌谱广,耐药率高,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高家林张魏刘春生朱玉张斌华夏礼斌陈月平邢春燕王勇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中段尿病原菌分布耐药率抗菌素
爆发性1型糖尿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爆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认识,降低漏诊及误诊率。方法:总结分析1例确诊的FT1DM的临床病历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结果:该患者起病急并很快进展为酮症酸中毒,基层医院误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经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为FT1DM。结论:目前国内的FT1DM发病率较低,且患者常无糖尿病史,在临床上容易被医生误诊,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更是容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而使用药物降糖治疗。
孟祥健何俊俊李勤高家林张斌华
关键词:误诊2型糖尿病
硫化氢对组织因子诱导的家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S)对组织因子诱导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家兔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2只健康家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硫氢化钠(NaHS)对照组、DIC模型组、Naris预处理组,每组8只。制模前10min,NaHS对照组和NaHS预处理组经耳缘静脉注射NaHS溶液3.4mg/kg(加生理盐水至5mL混匀溶解),正常对照组和DIC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rain注射完毕后,DIC模型组及NaHS预处理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冻干兔脑组织因子悬液2mL/kg(生理盐水稀释至30mL,以1mL/min×5min、2mL/min×5rain、3mL/min×5rain的速度注人),正常对照组和NaHS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注射组织因子前10rain及注射后3、5、8、10、13、15、45、85、135min颈总动脉采血3mL,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计数(PLT);同时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IC模型组注射组织因子5min时PT、APTT缩短,其变化率明显增大[PT:-8.3(-11.7^-5.3)%比1.3(-2.5.3.8)%,P〈0.01:APTT:-19.1(-30.4~-9.4)%比-2.6(-6.2~3.0)%,P〈0.05];15min后PT、APTT延长,其变化率明显增大[PT:31.0(25.0~36.9)%比-1.3(-6.3—5.0)%,APTT:61.3(50.0~72.9)%比0.0(-10.0~10.0)%,均P〈0.01];注射组织因子后TT逐渐缩短,FIB、PLT逐渐降低,在15min时其变化率明显增大[TT:-9.5(-12.0~-6.2)%比-2.0(-4.0—0.7)%,FIB:-4.3(-9.9~-2.2)%比-1.0(-5.8—4.3)%,PLT:-90.0(-93.4~-86.5)%比-1.0(-3.9~2.6)%,均P〈0.01];注射组织因子后FDP测试板圆圈内均有乳胶颗粒凝集,且在3~15min乳胶颗粒凝集逐渐�
陆晓华李伟王国光汪全海姜玉新高家林赵雪徐蕾
关键词:硫化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肠系膜微循环
溶酶体膜蛋白Sidt2对血糖代谢的影响
2015年
目的:通过模式动物研究溶酶体膜蛋白Sidt2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利用Lox P-Flox-Lox P系统,通过基因重组及打靶技术获得Sidt2剔除小鼠模型。检测成年小鼠的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评估Sidt2基因剔除对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同时通过HE染色观察Sidt2-/-小鼠胰岛形态结构改变。结果:通过对Sidt2剔除模型小鼠的Sidt2 mRNA及蛋白水平鉴定,确定Sidt2基因剔除小鼠模型成功构建。对小鼠末梢血糖检测发现,Sidt2-/-成年小鼠表现出空腹血糖增高及糖耐量受损的糖尿病表现。对Sidt2-/-小鼠胰岛形态检测发现,其胰岛出现结构紊乱,胰岛空泡变性及部分细胞出现肥大等病理改变。结论:溶酶体膜蛋白Sidt2与糖代谢密切相关。
王李卓章尧余翠熊钱颖谭凤彪蒋雪陆晓华夏礼斌陆美琴陈月平张斌华凌烈峰高家林
关键词:糖代谢糖尿病
表观遗传学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最早在1942年由康拉德·哈尔·沃丁顿提出,是指在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的水平和功能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从而引起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其与肿瘤、心血管、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主要包括DNA甲基化和染色质构象的改变,微小RNA干扰等。糖尿病是世界第三大慢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特别是糖尿病肾病,即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下,其肾脏的各种病理变化仍能持续发生,这种现象提示存在"代谢记忆",有研究指出可从表观遗传学水平阐明其发病机制。本文重点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这两个方面进行讨论表观遗传学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就表观遗传学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吕俊高家林王李卓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