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6001)
-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宝杰于贤君蒋浩康张志博柳阳威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 压气机转子内部流场SPIV测量的精度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讨论了压气机转子内部流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分析了三维速度的直接测量结果、一阶统计量(涡量)和二阶统计量(雷诺应力)测量结果的收敛性,及其所能够达到的典型测量精度;最后分析了影响速度高阶统计量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及提高其精度的可行技术途径.
- 张志博于贤君刘宝杰
- 关键词:压气机
- 轴流压气机转子尖部三维复杂流动Ⅰ——实验和理论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在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上,利用体视图像粒子测速(SPIV)技术测量了设计状态和近失速状态转子尖部的三维复杂流动,对典型二次流流动结构的特性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化机制做了研究。实验测量覆盖整个转子通道,从测量得到的各阶物理量中可以识别出叶尖泄漏涡、角区旋涡、通道涡和进口导叶尾迹等多种二次流流动结构。通过分析各种二次流流动结构造成的流动堵塞和损失发现:在设计状态,叶尖泄漏涡是流动堵塞和损失的主要来源,在转子出口处造成的流动堵塞约为总流量的0.35%;在近失速状态,角区旋涡对流动堵塞和损失的分布起了决定性作用,造成的流动堵塞可以达到总流量的8.5%。最后,借鉴二次流理论对角区旋涡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机制做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角区旋涡的发展过程主要由流向速度的展向分布规律决定。
- 于贤君刘宝杰蒋浩康
- 关键词:叶尖泄漏涡二次流压气机
- 轴流压气机转子尖部三维复杂流动Ⅱ——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亚声速压气机转子尖部复杂流动做了数值模拟研究,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叶尖间隙和进口总压分布对转子叶尖复杂流动的影响。首先通过对与实验条件相同的转子尖部复杂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校验了数值模拟结果,并分析了转子尖部复杂流动速度场、压力场和涡量场分布特性。然后通过改变叶尖间隙尺度和进口总压分布,研究了二者对近叶尖复杂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叶尖间隙小于1%叶片弦长时角区旋涡的发展是导致转子失速的关键;而当叶尖间隙大于2%叶片弦长时叶尖泄漏涡的发展是导致转子失速的关键;改变进口总压分布可以合理地组织转子尖部流动并扩大转子工作裕度。此外,通过观测近叶片吸力面二维涡线的发展趋势可以判断叶尖复杂流动的发展状态。
- 于贤君刘宝杰蒋浩康
- 关键词:叶尖泄漏涡二次流数值模拟压气机
- 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静子通道内的三维流动被引量:6
- 2009年
- 本文综合运用体式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油流显示技术研究了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静子通道内部的复杂三维流动,建立了静叶通道内部三维流动结构模型,并分析了典型流动结构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近失速状态,近叶通道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分离区—吸力面近机匣角区分离(7%~50%弦长,闭式分离)和吸力面近轮毂角区分离(50%弦长以后,开式分离),以及一些复杂的流向旋涡流动结构。
- 于贤君刘宝杰张志博赵斌
- 关键词:压气机
- 用SPIV测量结果分析叶轮机内流动损失的方法初探被引量:5
- 2009年
- 基于大涡模拟和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测量的相似性,利用SPIV(stereoscopic PIV)测量结果,可以使用亚格子应力模型求解流场中的湍流耗散率.对比不同亚格子应力模型求出的结果,混合模型求出的结果较为准确,但需要合理选择模型中的系数CSm和CAm.利用该方法分析低速大尺寸压气机试验台转子近叶尖区域的SPIV测量结果,发现在设计状态流场中的损失主要源于叶尖泄漏涡,而在近失速状态则主要源于叶尖泄漏涡和角区旋涡.
- 刘宝杰于贤君蒋浩康
- 关键词:压气机
- 湍流模型在压气机转子尖区流动模拟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5
- 2008年
- 对比研究了六个常用的湍流模型预测压气机转子叶尖复杂旋涡流动的能力,选用的六个湍流模型分别为:混合长度模型,SA模型,标准κ-ε模型,SSTκ-ω模型,(?)2-f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通过与压气机转子尖区典型的大尺度旋涡结构—泄漏涡和角区旋涡的SPIV详细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了六个湍流模型预测转子尖区复杂流动的能力;在结合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转子尖区流动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
- 柳阳威刘宝杰
- 关键词:压气机湍流模型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