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04-03-05A)
- 作品数:9 被引量:196H指数:6
- 相关作者:马兴林关义新张立军王艳芳王庆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春玉米籽粒灌浆期IAA对淀粉积累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0
- 2006年
- 以田间种植的高淀粉(郑单19)、高油(通油1号)和普通型(吉单209)春玉米为材料,探讨籽粒形成期生长素(IAA)含量变化与淀粉积累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从授粉后7 d开始,每隔7 d选取果穗测定籽粒的IAA、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前期郑单19的IAA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品种,淀粉含量也高于其它两个品种,与IAA含量的高低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说明灌浆前期高IAA含量有利于淀粉的合成;在籽粒灌浆前期郑单19的葡萄糖含量高于其它两个品种,与IAA含量的高低顺序表现出一致性,这说明高的IAA含量有利于葡萄糖的生成或者说有利于提高蔗糖酶的活性。
- 王艳芳李红张立军马兴林关义新
- 关键词:玉米IAA淀粉积累
- 通过剪叶改变源库关系对玉米子粒营养组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6年
- 2004~2005年在吉林省梨树县大田条件下以吉单209(普通玉米品种)、吉油199(高油玉米品种)、郑单958(高淀粉玉米品种)为试材,在授粉后25d和35d将植株全部绿叶剪掉1/2,玉米成熟后对子粒淀粉、蛋白质、油分等营养组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类玉米品种的源库关系在线性灌浆期改变为源小库大后,单粒淀粉积累量均显著减少,但淀粉百分含量除供试高油品种外则有明显提高;单粒蛋白质积累量均显著减少,同时蛋白质百分含量显著下降;单粒油分积累量显著减少,但油分百分含量变化不大;赖氨酸/蛋白质显著提高,与蛋白质百分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改变源库关系对子粒淀粉、蛋白质和油分百分含量的效应不同,各类玉米品种均表现为子粒蛋白质百分含量变化受到的影响最大,对源库关系改变的反应最敏感;淀粉百分含量次之;油分百分含量一般不易受源库关系改变的影响,表现稳定。
- 马兴林王庆祥
- 关键词:玉米源库关系
- 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杂交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8
- 2005年
- 2002年在吉林省梨树,以中单9409、郑单18和哲单14为试材,在30000、60000、90000和12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子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产量的种植密度效应基本相同,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先升后降。随种植密度增加,高淀粉玉米郑单18的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逐渐下降,淀粉含量上升,而蛋白质、油分、淀粉含量之和穴POSC雪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普通玉米哲单14蛋白质含量和POSC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上升,淀粉含量下降,而油分含量呈现降-升-升趋势。优质蛋白玉米中单9409随种植密度增加POSC和油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变化较为复杂。以上表明,玉米子粒养分含量在不同种植密度时品种间具有很大的差异。
- 马兴林关义新逄焕成王庆祥凌碧莹
-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子粒品质
- 玉米籽粒灌浆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可溶性蛋白积累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以普通玉米、高淀粉玉米、高油玉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玉米籽粒灌浆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可溶性蛋白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前期,蔗糖的供应能力与籽粒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密切相关,可能是主要的限制因子;灌浆后期,蔗糖作为源是满足供应的,即蔗糖的供应能力以及氨基酸转化为蛋白的能力不是籽粒蛋白质合成的主要限制因子,而蔗糖转化为氨基酸的过程则是限速步骤。
- 王艳芳崔震海张立军马兴林关义新
- 关键词:玉米灌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
- 玉米苗期干旱胁迫对子粒粗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06年
- 在防雨棚中盆栽试验条件下,以龙单13、鲁单981、四单19、郑单19、郑单958这5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研究了玉米苗期正常供水、轻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3种供水处理条件下子粒粗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供水处理间、品种间粗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供水处理与品种的互作效应也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在3种供水条件下,子粒粗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变化虽有所不同,但除四单19的赖氨酸含量外,各处理粗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均以中度干旱胁迫下最高。
- 马兴林崔震海陈杰萧长亮张立军王庆祥
- 关键词:玉米苗期干旱胁迫粗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
- 春玉米子粒灌浆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淀粉积累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以田间种植的高淀粉(郑单19)、高油(通油1号)和普通型(吉单209)春玉米为材料,探讨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淀粉积累的关系。从授粉后第7天开始,每隔7d选取果穗测定子粒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淀粉含量。郑单19的淀粉含量在子粒灌浆的前期和后期都高于通油1号和吉单209;郑单19的蔗糖含量在前期较低,在后期较高,吉单209和通油1号的蔗糖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在前期郑单19的葡萄糖含量高于其它两个杂交种,果糖含量显著高于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在前期和中期郑单19的果糖含量低于其它两个杂交种。结果表明,在子粒灌浆前期果糖的转化是淀粉积累的主要限制因素。
- 王艳芳张立军樊金娟马兴林关义新
- 关键词:玉米可溶性糖淀粉积累
- 高油玉米灌浆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脂肪积累的关系被引量:6
- 2006年
- 以田间种植的春玉米高油(通油1号)和高淀粉(郑单19号)为材料,探讨玉米高油杂交种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脂肪积累的关系。从授粉后7d开始,每隔7d选取果穗测定籽粒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2个杂交种玉米籽粒油份的百分含量在整个灌浆过程中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成熟时略有下降。整个灌浆过程中通油1号的油份百分含量始终高于郑单19号。2个玉米杂交种籽粒蔗糖含量峰值在授粉后14d出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通油1号的峰值明显高于郑单19号;其籽粒的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4d出现峰值,然后急速下降,通油1号的峰值高于郑单19号;籽粒葡萄糖含量从授粉7d后开始下降,42d后趋于平缓,在授粉后21d前是通油1号葡萄糖含量低于郑单19号。说明籽粒灌浆前期,碳水化合物供应不是脂肪合成的限制因素,而果糖向乙酰CoA的转化速率可能是脂肪合成的限制步骤。
- 王艳芳杨东伟张立军马兴林关义新
- 关键词:玉米灌浆期籽粒可溶性糖
- 不同类型春玉米灌浆期间籽粒中内源激素IAA、GA、ZR、ABA含量的变化被引量:28
- 2006年
- 田间种植的高淀粉‘(郑单19’)、高油‘(通油1号’)和普通型‘(吉单209’)春玉米在籽粒灌浆过程中‘,郑单19’的IAA在授粉后28d达到峰值,‘吉单209’和‘通油1号’的峰值出现在35d;在3个杂交种中,‘郑单19’的IAA峰值最大,‘吉单209’次之,‘通油1号’最低;整个籽粒灌浆期间,‘通油1号’和‘吉单209’的GA含量高于‘郑单19’,在灌浆后期,‘通油1号’仍保持较高的GA含量;‘通油1号’ZR含量的峰值最高,直到后期仍保持较高的水平;‘郑单19’在籽粒灌浆前期的ABA含量较低,但在后期的含量较高。
- 王艳芳崔震海阮燕晔马兴林关义新张立军
- 关键词:玉米籽粒灌浆期内源激素
- 化学抑制型氮素释放延缓剂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7年
- 以大、中、小3种穗型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脲酶抑制剂(NBPT)以及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DCD)组合(NBPT+DCD)对玉米单株产量和子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抑制型氮素释放延缓剂可增加玉米的成粒数,有效提高玉米子粒的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不同类型抑制剂对不同穗型玉米品种的影响不同。大穗型品种丹玉39的蛋白质含量对NBPT+DCD的反应敏感;中穗型品种郑单958的成粒数对两种抑制剂组合的反应敏感;而小穗型品种四单19对抑制剂的反应不敏感。因此,生产中应根据玉米品种不同选用适合的氮素释放延缓剂。
- 柯福来黄瑞冬马兴林王进军蒋文春
- 关键词:玉米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