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160605)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共先刘胜来陈捷熊礼生余刚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融合基因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癌
  • 1篇前列腺癌患者
  • 1篇人骨髓
  • 1篇人骨髓间充质...
  • 1篇肿瘤
  • 1篇肿瘤间质
  • 1篇肿瘤组织
  • 1篇腺癌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瘤组织
  • 1篇慢病毒
  • 1篇慢病毒载体
  • 1篇基因

机构

  • 2篇南昌大学
  • 2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2篇陈捷
  • 2篇刘胜来
  • 2篇王共先
  • 1篇汪泱
  • 1篇汪新辉
  • 1篇薛金雄
  • 1篇余刚
  • 1篇熊礼生

传媒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mFVII/Fc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hBMSCs中表达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构建人凝血因子VII(FVII)与免疫球蛋白Fc片段融合基因(mFVII/Fc)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的表达情况,获取mFvII/Fc稳定表达的干细胞载体。方法体外克隆人凝血因子VII,用点突变技术在基因水平将341部位Lys突变为Ala后,利用DNA连接酶与免疫球蛋白IgG1 Fc片段的基因融合,经酶切整合,测序鉴定后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包装为重组mFVII/Fc慢病毒载体,鉴定载体构建成功后,测定慢病毒滴度。确定转染第三代hBMSCs的最佳MOI值后批量转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情况,RT—PCR、ELISA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对mFVII/Fc的mRNA及蛋白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所构建融合基因与GenBankID:AF272774对比,除同义变异外完全相符;包装的慢病毒滴度为2×10^8TU/ml;hBMSCs鉴定结果为CD+(98.08%)、CD+(97.63%)、CD;(0.31%)、CD+(0.58%);转染hBMSCs72h后的效率为(84±3)%,经RT—PCR及ELISA证实转染mFVII/Fc基因的hBMSCs有大量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实验成功获得了融合基因的hBMSCs稳定遗传表达载体,为靶向前列腺癌组织因子研究及肿瘤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刘胜来陈捷王共先汪泱汪新辉余刚薛金雄熊礼生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前列腺癌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肿瘤组织定向趋化能力,参与肿瘤间质形成,又具有恶性转化及潜在移植后致瘤性,使其与肿瘤的关系密不可分。骨骼是前列腺癌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超过70%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发生以脊柱病变为表现的骨转移,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鉴于MSCs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前列腺癌特殊的生长环境与转移途径,
刘胜来陈捷王共先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前列腺癌患者相互作用肿瘤组织成体干细胞肿瘤间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