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833805)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鞠建华林钦恒张海波李苏梅朱伟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浅蓝霉素产生菌海洋异壁放线菌WH1-2216-6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建立二联吡啶类抗生素浅蓝霉素的产生菌海洋异壁放线菌Actinoalloteichus sp.WH1-2216-6的遗传操作体系,以便对浅蓝霉素的相关生物合成基因进行体内敲除和基因回补等遗传操作。【方法】以整合型质粒pSET152为外源DNA,探索和优化了异壁放线菌WH1-2216-6菌株与大肠杆菌进行接合转移实验的方法和条件,以此为基础,利用PCR-targeting系统在体外构建了一个浅蓝霉素二羟基苯甲酸甲酯AMP连接酶基因敲除的cosmid质粒pCSG2104,并在优化后的条件下通过接合转移将其转入异壁放线菌WH1-2216-6野生型菌株。【结果】获得了异壁放线菌WH1-2216-6菌株的浅蓝霉素二羟基苯甲酸甲酯AMP连接酶基因缺失的双交换突变株,发酵结果显示该突变株失去了产生浅蓝霉素A和浅蓝霉素D的能力。【结论】高浓度的MgSO4对大肠杆菌与异壁放线菌的接合转移有促进作用,介导了异壁放线菌WH1-2216-6菌株的遗传操作体系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浅蓝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和对浅蓝霉素结构进行组合生物合成改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他类似放线菌的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林钦恒张光涛李苏梅张海波鞠建华朱伟明张长生
- 关键词:生物合成
- 线虫共生致病杆菌PacYellow的吲哚抗生素
- 2015年
- 【目的】研究特殊生境的微生物——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bovienii Pac Yellow)的次级代谢产物,为微生物药物或农用抗生素开发提供结构多样的化合物。【方法】通过16S r RNA基因比对鉴定菌株;利用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凝胶层析、液相制备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Pac Yellow菌株被鉴定属于致病杆菌属bovienii种。从该菌株中分离纯化了4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的结构被鉴定为吲哚类衍生物,可能源于色氨酸与缬氨酸或异亮氨酸的缩合产物。【结论】从嗜线虫致病杆菌——Pac Yellow菌株中分离鉴定了4个吲哚生物碱类抗生素,它们具有中等到高的抗菌活性。
- 方启孙丹丹俞银贤邓子新林双君
- 关键词:吲哚生物碱抗生素
- 海洋微生物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目的:从南海海洋放线菌及真菌中分离获得次级代谢产物并筛选具有生物活性先导化合物。方法:运用抗菌、卤虫致死、细胞毒活性、HPLC-PAD等生物与化学组合筛选模型,从南海海底沉积物来源的500多株放线菌及200多株真菌中筛选...
- 黄洪波陈子明姚月良罗明和任香梅周俊勇马俊英王博宋永相张长生鞠建华
-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抗疟疾
- 文献传递
- 绿灰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3-羟基吡啶甲酸起始结构单元的活化特异性
- 2013年
- 【目的】鉴定sgvS是绿灰霉素生物合成起始结构单元3-羟基吡啶甲酸的必需基因;测定绿灰霉素起始结构单元3-羟基吡啶甲酸的活化特异性。【方法】构建sgvS的基因失活突变株和反式回补菌株,对其发酵产物进行HPLC分析。并在突变菌株sgvS的发酵液中分别添加3-羟基吡啶甲酸,吡啶-2-甲酸,3-氯-吡啶-2-甲酸,4-氯-吡啶-2-甲酸,3,5-二氯-吡啶-2-甲酸,烟酸,2-氟-烟酸,2-氯-烟酸,5-氟-烟酸,6-氟-烟酸和环哌啶-2-甲酸,用HPLC分析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突变菌株sgvS丧失了绿灰霉素的生产能力,sgvS基因反式回补突变株恢复了绿灰霉素的生产能力。向突变菌株sgvS中添加3-羟基吡啶甲酸也能恢复绿灰霉素的生产,但添加其它上述衍生物均无法恢复绿灰霉素的生产或介导产生新的结构类似物。【结论】sgvS是绿灰霉素及其骨架起始单元3-羟基吡啶甲酸生物合成的必需基因,SgvD1对3-羟基吡啶甲酸结构单元的激活存在着严格的底物选择特异性。
- 谢运昌鞠建华
- 关键词:生物合成特异性
- 微生物源吲哚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研究
- 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具有变化多样的化学结构和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炎、抗菌、抗寄生虫、镇痛、抗心血管疾病等。生物碱主要产生于植物,但是在微生物中也有大量产生,特别是真菌。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即是在分子水...
- 徐飞邹懿孔德坤沃静蓝瑛暇王晓政林双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