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C23013500)
- 作品数:5 被引量:64H指数:5
- 相关作者:徐炳成李凤民张晓红王惠梅黄占斌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黄土旱塬冬小麦返青期断根对根冠比、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6年
- 采用适当的农艺措施来影响根系生长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节水农业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旱作冬小麦'长武135'(Triticum aestivum cv.Changwu135)返青期切断部分侧生根对根冠比、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与不断根处理相比,冬小麦切断部分侧根后,极显著地减少了表层的根量,花期时断根和不断根小麦在0~20 cm土层根量分别249.70和307.52 g·m^-2,100 cm以上总根量分别为305.53和368.73 g·m^-2.断根比不断根处理根呼吸速率下降了25.57%.断根也抑制了小麦的群体数量,断根和不断根处理单位面积的穗数分别为590.33和646.33 m^-2,但断根显著增加了千粒重,断根和不断根分别为45.99和41.47 g,收获指数也有一定提高.断根对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断根后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水分消耗减少.以生物量计算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以产量计算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2.52%和29.98%.因此,在旱地农业中,通过返青期人工断根措施削减根系降低根系对同化产物的消耗和减少耗水量来达到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方法,是可行的.但今后还需对断根措施作进一步研究,以期实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
- 马守臣徐炳成黄占斌刘琳张小红刘文兆李凤民
- 关键词:冬小麦断根根呼吸
- 黄土塬区三种豆科牧草的竞争生长被引量:7
- 2008年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沙打旺、紫花苜蓿和达乌里胡枝子3种豆科牧草在黄土旱塬以不同密度单播、混播时的竞争生长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单播时苜蓿生长次年3个密度的生产力分别为15349kg·hm^-2、20582kg·hm^-2、21531kg·hm^-2,沙打旺和胡枝子3个密度的生产力分别为7979kg·hm^-2、16440kg·hm^-2、21055kg·hm^-2和2412kg·hm^-2、5270kg·hm^-2、7102kg·hm^-2。混播草地生产力以苜蓿+胡枝子最高(平均19227kg·hm^-2),沙打旺与胡枝子混播的生产力最低(平均11977kg·hm^-2)。和生产力较高的参混种苜蓿、沙打旺单播相比,苜蓿与沙打旺混播及沙打旺与胡枝子混播的生产力在3种密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苜蓿主根下扎深度2m,0~60cm根系占总根量的66%,沙打旺和胡枝子根系最大下扎深度分别为1.8m和1.5m,0~60cm根系占总根量比例分别是80%、91%。3种牧草中苜蓿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25.75kg·mm^-1·hm^-2,胡枝子最低为7.71kg·mm^-1·hm^-2,沙打旺居中。苜蓿群体种内个体间竞争强度高于沙打旺和胡枝子。结果表明在黄土旱塬上苜蓿的竞争生长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沙打旺和胡枝子;不同牧草混播后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生产力相对降低。
- 张晓红徐炳成李凤民
- 关键词:黄土旱塬豆科牧草沙打旺苜蓿达乌里胡枝子
- 黄土塬区三种豆科牧草的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特征与平衡被引量:21
- 2008年
- 为了解豆科牧草短期种植对土壤养分环境影响的进程和规律,通过田间试验对沙打旺、苜蓿和胡枝子等3种豆科牧草以不同密度单播、混播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剖面分布和平衡输出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所有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在土壤剖面2m深度范围内均呈典型的"S"形分布,全磷呈抛物线形分布。单播牧草固氮能力与播种密度呈正相关;苜蓿固氮能力最强,高密度下表观生物固氮量达507.5kg·hm-2。沙打旺生长1年可使土壤有机质平均净增3.51%。沙打旺和苜蓿全磷平均输出比率分别为43.14%和40.24%,显著高于胡枝子(23.74%);胡枝子与沙打旺、苜蓿的两两混播处理和3种牧草混播处理平均全磷输出比率分别为20.73%、26.33%、25.83%。试验结果表明,3种豆科牧草均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累积,沙打旺和苜蓿对土壤全氮和全磷的消耗显著大于胡枝子,但前两者的固氮能力也强于后者。以适当密度进行的不同牧草混播处理由于种间良性竞争和共生协调作用可优化混播群体对土壤养分的消耗利用。
- 张晓红徐炳成李凤民
- 关键词:黄土旱塬豆科牧草播种密度土壤养分平衡
- 黄土塬区3种豆科牧草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利用研究被引量:13
- 2007年
- 在田间完全旱作条件下采用3个密度和2种播种方式观察了3种多年生豆科牧草生长第2年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苜蓿主要耗水深度在2~3 m,最深可达5 m,其中、高密度处理3 m以上土壤水分含量都在稳定田间持水量之下,已经开始形成土壤下伏干层;沙打旺耗水深度在0~2 m,最低含水量(11.61%)处于80~100 cm,在雨季可以恢复到稳定田间持水量之上;达乌里胡枝子主要耗水深度在1 m以上,最低含水量也在稳定田间持水量之上.单播沙打旺、苜蓿和达乌里胡枝子全生长期内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分别为249.9、180.2和136.6 mm,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29.39、26.04和8.91 kg·mm-1·hm-2.混播、加大播种密度都会增加3种牧草土壤水分消耗,降低土壤储水量,提高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影响程度因牧草种类、播种方式以及不同的生长时段而异.
- 张晓红王惠梅徐炳成李凤民
- 关键词:土壤水分动态豆科牧草黄土旱塬沙打旺达乌里胡枝子
- 密度对三种豆科牧草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7年
- 研究播种密度对3种豆科牧草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探讨其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合理优化模式。结果表明:沙打旺(Astragelus adsurgens)在高密区第2年生产力最高(18321 kg.hm^-2),第3年开始下滑;苜蓿(Medicago sativa)在中、高密区生产力的增幅和增量差别不显著,以第3年最高(22563和22108kg.hm-2);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在中密区第3年最高(7856 kg.hm^-2);加大密度使沙打旺提早进入生长盛期,第2年即达到高生产力和较高水分利用效率;苜蓿以中密区(20-30株/m^2)效果最好;达乌里胡枝子的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率偏低,在黄土塬区草地农业中没有优势。
- 张晓红徐炳成李凤民
- 关键词:豆科牧草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沙打旺达乌里胡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