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08ZB045)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齐泽民王开运张远彬谢玉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内江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亚高山
  • 6篇川西亚高山
  • 5篇土壤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土壤物理
  • 3篇微生物
  • 3篇林线
  • 3篇林线交错带
  • 3篇交错带
  • 2篇植被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物理化学
  • 2篇土壤物理化学...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凋落物量
  • 1篇植被土壤
  • 1篇水分
  • 1篇水分特征
  • 1篇土壤水

机构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内江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6篇王开运
  • 6篇齐泽民
  • 3篇张远彬
  • 2篇谢玉华

传媒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及邻近植被土壤细菌生理群数量特征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及上缘流石滩草甸和下缘冷杉林土壤8种细菌生理群数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细菌生理群数量均随土壤深度加深而降低;0~30cm土层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固氮菌、有机磷分解菌和好气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表现为林线交错带>下缘冷杉林>上缘流石滩草甸,而氨化细菌、无机磷分解菌和厌气纤维素分解菌除上缘流石滩草甸最低外,林线交错带与下缘冷杉林无显著差异;氨化细菌、有机和无机磷分解菌是各植被土壤中的优势菌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低;在0~15cm土层,上缘流石滩草甸各菌群数量4月最低,6月最高,林线交错带及下缘冷杉林各菌群数量亦4月最低,厌气性的反硝化细菌与厌气纤维素分解菌6月最高,其余菌群均8月达最大值;而各植被底层土壤各细菌生理类群数量无明显时间动态规律;林线交错带及邻近植被细菌生理群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动态与土壤的立地条件、营养成分、水热条件变化关系密切。
齐泽民王开运张远彬
关键词:林线交错带川西亚高山
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植被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动态被引量:8
2010年
从2006—2008年,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群落凋落物产量及N、P、K、Ca和Mg主要养分归还动态。结果表明:林线交错带植被凋落物年产量为389.83kg.hm-2.a-1,5种主要养分年归还量总量为15.82kg.hm-2.a-1,归还量排序为Ca>N>K>Mg>P。其中,叶、枝和其他混合杂物分别占凋落物总量的72.2%、17.9%和9.9%,占养分归还总量的87.4%、7.0%和5.6%。凋落物各组分及养分归还月动态均呈单峰曲线型变化,叶高峰期在9月,而枝、杂物则在10月。凋落物养分含量季节动态因不同凋落物组分和养分元素而异。叶凋落物中N、P、K和Mg含量在生长高峰的6、7月较高,而Ca含量较低;枝凋落物各元素含量总体上月变化不显著,其他混合杂物各元素含量6与10月相对较高,其余各月则无显著差异。
齐泽民王开运
关键词:交错带凋落物
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土壤水分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土壤物理及水分特征.结果表明:林线过渡带附近年降水量为832mm,降水量分布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6月降水量最高,达174mm.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土壤含水量与大气降水量具相同的季节变化.林线区域土壤全容水量与非毛管蓄水量分别介于82.84~106.76和12.34~24.49mm,下缘冷杉林最高,上缘流石滩草甸最低.从上缘流石滩草甸→林线过渡带→下缘冷杉林,土壤稳渗速率逐渐增高(分别为0.46,2.18和4.36 mm/min),蒸发性能逐渐改善,有效水含量逐渐增高,分别为15.6%,23.5%和33.8%).三类植被在中、低吸力段(<1.5 MPa)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经验方程:θ=AS-B对该区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良好的模拟性.
齐泽民王开运
关键词:川西亚高山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特征
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土壤性质被引量:23
2009年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上缘流石滩草甸与下缘冷杉林残积母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流石滩草甸→林线过渡带→冷杉林,土层逐渐增厚,表层土壤(0~30cm)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含量、团聚度、结构系数和自然含水量逐渐增高,砂粒含量逐渐降低,阳离子交换量(CEC)、交换性盐基含量、盐基饱和度以及水解性酸含量逐渐增高,pH值逐渐降低,有机质及养分库全P、全K、有效N、有效P和速效K含量逐渐增高,土壤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逐步有所改善,但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区域残积母质土壤成土过程缓慢。林线过渡带表层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量,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邻近植被上缘流石滩草甸与下缘冷杉林,体现了作为生态交错带,林线过渡带比邻近植被土壤具有相对较强的生物学活性。
齐泽民王开运张远彬谢玉华
关键词:川西亚高山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
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类群及酶活性季节动态被引量:9
2009年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细菌生理类群数量及酶活性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分布在0~15cm表层土壤,其数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降低.随季节性水热状况的变化,表层0~15cm和15~30cm土层微生物和酶活性各月差异显著(P〈0.05),具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各类群变化规律并不完全相同,细菌、真菌、氨化细菌、好氧固氮菌、硝化细菌、有机磷分解菌、好气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及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8月最高,而放线菌、无机磷分解菌、反硝化细菌与嫌气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则6月最高,各微生物及酶活性均4月最低.底层(30-47cm)土壤各微生物和酶活性总体上季节动态不明显.各季节中,氨化细菌、好氧固氮菌、反硝化细菌、有机与无机磷分解菌是8种细菌生理类群中的优势菌群,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少,表明林线交错带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非常缓慢.
齐泽民王开运张远彬谢玉华
关键词: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微生物酶活性
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土壤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初步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残积母质土壤(0-15 cm,15-30 cm和15-47 cm)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加深,林线过渡带土壤石砾和物理性砂粒含量分别达35%~86%和67%~82%,粘粒和物理性粘粒为2%~9%和16%~24%,土壤团聚度和结构水稳性分别为9%~25%和20%~29%,容重为0.82~1.58,表明整个土壤砂粒、粉粒和粘粒比例失调,其物理结构较差。表层(0-15 cm)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全N和P、有效N和P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细菌生理类群数量以及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下层土壤。整个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要类群,占85%~95%,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细菌生理类群数量排序为氨化细菌〉好氧固氮菌〉有机磷分解菌〉无机磷分解菌〉反硝化菌〉硝化细菌〉好气纤维素分解菌〉嫌气纤维素分解菌,且表层显著高于下层。林线过渡带土壤较低的有效养分含量可能是影响其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
齐泽民王开运
关键词:川西亚高山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