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109)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子仁张丽刘怀金刘重斌刘少君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花背蟾蜍
  • 2篇蟾蜍蝌蚪
  • 2篇免疫
  • 2篇花背蟾蜍蝌蚪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型胶原
  • 1篇氧化酶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技术
  • 1篇脂质
  • 1篇脂质过氧化
  • 1篇沙蜥
  • 1篇实验室
  • 1篇衰老
  • 1篇蜕皮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组织化学研究
  • 1篇蜥蜴
  • 1篇蟾蜍

机构

  • 5篇兰州大学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湖南理工学院

作者

  • 5篇王子仁
  • 3篇刘怀金
  • 3篇张丽
  • 2篇刘重斌
  • 1篇王晶
  • 1篇李仁德
  • 1篇常城
  • 1篇刘少君
  • 1篇佘秋生

传媒

  • 2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Curren...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Ⅰ型和Ⅳ型胶原蛋白在花背蟾蜍蝌蚪变态期角膜发育过程中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花背蟾蜍蝌蚪变态期角膜发育过程中Ⅰ型和Ⅳ型胶原蛋白的时空分布及其增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花背蟾蜍蝌蚪后肢芽期、后肢发育期、前肢芽期、完全变态期、1年和3年以上成体角膜中Ⅰ型和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花背蟾蜍蝌蚪在变态期间,其内、外角膜逐渐愈合,Ⅰ型胶原蛋白在此期间表达广泛,在前界层、角膜基质、后界层和角膜内皮均有表达,尤其是在角膜基质中呈渐次增多趋势;Ⅳ型胶原蛋白最初只在前界层中表达,从前肢芽期开始,除了在前界层和后界层中均有表达外,角膜基质和角膜内皮中也有逐渐增多的表达,只是表达量与Ⅰ型胶原蛋白不同。结论Ⅰ型胶原蛋白在花背蟾蜍蝌蚪变态期角膜发育过程中对角膜基质的构建和功能的维持起一定作用;Ⅳ型和Ⅰ型胶原蛋白在角膜基质中表达的差异性,表明角膜基质的构建还部分地取决于不同类型胶原蛋白适当的搭配比例。
张丽刘怀金刘重斌王子仁
关键词:胶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花背蟾蜍蝌蚪
花背蟾蜍蝌蚪变态期角膜发育过程中Ⅰ型胶原的免疫组化彩色图像分析
2005年
应用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Ⅰ型胶原的免疫组化彩色图像分析可以弥补单纯应用定性指标或形态学指标的不足。花背蟾蜍蝌蚪在变态期角膜发育过程中随着Ⅰ型胶原的增多,内、外角膜逐渐愈合。Ⅰ型胶原的表达存在增龄变化,可以推测Ⅰ型胶原是构成角膜基质的主要成分,对建立和维持角膜支架有重要作用。
刘怀金张丽王子仁
关键词:花背蟾蜍蝌蚪免疫组化
p66ShcA蛋白与机体衰老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p66ShcA蛋白是哺乳动物原癌基因Shc家族成员中的一员,除具有该家族特有的保守结构域(PTB和SH2)外,在N端具有特有的CH2结构域。当细胞在外界压力(H2O2、UV)刺激条件下,p66ShcA蛋白CH2结构域中36位的苏氨酸磷酸化,参与p53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近年的研究阐明了氧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和机体衰老之间的关系,因此,p66ShcA蛋白是联系细胞凋亡和衰老的交汇点。目前通过对p66ShcA蛋白转录方式的研究发现,p66ShcA蛋白启动子甲基化和p66ShcA蛋白的表达有负调控作用,所以对p66ShcA蛋白表达的调控,为延缓机体衰老及治疗由衰老引起的各种疾病带来新的思路。
王晶刘少君王子仁
关键词:细胞凋亡机体衰老
花背蟾蜍的实验室养殖技术被引量:2
2005年
两栖类胚胎发育在胚胎学、发育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而温度对两栖类胚胎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花背蟾蜍(BuforaddeiStrauch)是兰州地区一种常见的、数量较多的无尾两栖类。本文就20℃条件下,从人工授精开始到蝌蚪的鳃盖封闭直至变态为幼蟾的整个实验室养殖技术作一报道。
张丽刘怀金王子仁
关键词:养殖技术花背蟾蜍
紫外线对荒漠沙蜥皮肤形态、蜕皮、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2006年
为了提高体温,荒漠沙蜥喜好晒太阳的同时增加了紫外线对其皮肤的损伤。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的紫外线强度(110、300、500、800mJ/cm2)对荒漠沙蜥皮肤形态、蜕皮、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显示:皮肤损伤和丙二醛含量的最高峰发生在暴露紫外线300、500、800mJ/cm2后的96、48、24h;SOD活性的最低峰发生在暴露紫外线110、300、500、800mJ/cm2后的24、48、12h;CAT活性在暴露紫外线后立即抑制,然后恢复提高。CAT活性的高低往往伴随皮肤的损伤程度和蜕皮的发生,这表明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与皮肤的脂质过氧化密切相关,CAT是一种主要的抗氧化酶。皮肤的角质层对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损伤也有重要作用。
刘重斌常城王子仁李仁德佘秋生
关键词:蜥蜴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丙二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