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W157)
- 作品数:20 被引量:27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文仁李贵生钱秀琴李惠芬石芳更多>>
- 相关机构:河西学院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肃州老曲子的传承发展及基本特点的初步考察(下)
- 2014年
- 肃州老曲子在旧时称"念曲子",因甘肃酒泉古称"肃州"而得名。其形成的确切年代最晚可推至清康熙年间,至中华民国达到鼎盛时期。发展至"文革"时期遭禁唱,从此一蹶不振,至今仍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肃州老曲子自形成至清乾隆时期,一直保留着说唱曲艺的特征,并与河西民间小戏结伴而行。当发展至嘉庆年间,又与河西民间小戏融合渗透,显现出民间小戏的特征。至光绪年间,其小曲戏的特征已经十分明显,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肃州老曲子以曲唱形式散见于民间。文章通过对肃州老曲子传承发展脉络的梳理,试图说明其"说唱"、"演唱"、"曲唱"等特点的演变过程。
- 王文仁石芳
- 关键词:传承发展民间小戏
- 凉州贤孝的曲牌曲调特点被引量:4
- 2015年
- 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瞎弦"。它是敦煌变文的"子孙",河西宝卷的"分支",是植根于河西民间的说唱曲艺。它以宣扬孝道为宗旨,以盲艺人口传心授为唯一传承方式,在河西民间流传了千百年而不衰。12006年5月20日,凉州贤孝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发[2006]18号)。
- 王文仁
- 关键词:曲牌音乐悲音劝善书河西宝卷眉户戏
- 河西眉户戏流传现状调查及基本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眉户戏自传入河西走廊以来,就与当地传统民间小戏融合渗透,受到了河西民众的普遍喜爱,成为河西走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普及最深的外来剧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虽然河西眉户戏与陕西眉户戏在内容题材、行当角色及表演等方面的特点基本相同,但由于受"错用乡语"、"音随地改"等因素的影响,二者在曲牌运用、曲调特点、音乐情绪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眉户戏也因此在河西走廊不断地发展与演变,成为河西走廊民间一个独立的地方剧种。
- 纪建功王文仁
- 高台县民间小调所处的地域及人文环境分析——以罗城乡为例
- 2013年
- 高台县罗城乡民间小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的影响,具有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融合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了以儒家为主、涵盖佛家、道家等多种思想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文化的地方音乐特色。
- 李惠芬
- 关键词:民间小调历史文化
- 高台县民间小调探微——以罗城乡为例
- 2013年
- 高台县民间小调是河西地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多记载劳动和节日的场面及过程,以叙事为主,涵盖了儒、佛、道等多种文化思想,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民族融合的河西文化特质。
- 李惠芬
- 关键词:民间小调
- 传承与变异:民间说唱的内部机制——以甘肃武威“凉州贤孝”《十里亭》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凉州贤孝"《十里亭》采用先顺序再倒序的"珍珠倒卷帘"结构,将凉州民歌的"表古人"和歌咏爱情两种传统主题整合为一体,以"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为比,以崔莺莺和张生的惜别之情为主旨,使民歌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兴"与"赋"巧妙结合,融叙述、描写和抒情于一炉,以表现崔莺莺与张生依依惜别的恋情。"凉州贤孝"这种将多种传统创作元素的交融整合,体现了民间说唱艺术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传承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 李贵生
- 关键词:民间说唱传承
- 河西走廊非遗保护又结硕果——王吉孝先生《宝卷》价值述评被引量:1
- 2017年
- 王吉孝先生《宝卷》一书共9册,每册收录9个宝卷卷本,全书共收录81部甘肃武威古浪宝卷,是目前为止收录河西宝卷数量最多的宝卷。本书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丰富了河西宝卷的种类,撰写了详细的内容提要,保存了河西宝卷的曲调曲牌,为河西宝卷说唱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翔实的材料,为河西走廊其他民间说唱艺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李贵生
- 关键词:河西走廊河西宝卷
- 河西走廊民间口头说唱文学的多神信仰体系——以河西宝卷与凉州贤孝为例被引量:2
- 2019年
- 河西宝卷和凉州贤孝是流传于河西走廊集宗教、娱乐和民间信仰为一体的民间口头说唱文学,也是河西走廊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们在"劝善惩恶"的道德基础上,以宣扬儒家孝道为核心,融合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和道家的积德行善,创造了一个儒、释、道、天、地、人诸神共处一室的"多神信仰"体系,真实再现了河西民众的心理诉求、生命意识与精神追求,折射出河西地区多元文化共存的包容性。
- 钱秀琴
- 关键词:河西宝卷文化根基
- 河西宝卷说唱结构嬗变的历史层次及其特征被引量:4
- 2015年
- 河西宝卷是流行于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宝卷,是中国宝卷的一个地域分支,属于民间口头说唱文学范畴。现存河西宝卷的说唱结构有一段散说与五段唱词构成的六段式结构,也有一段散说与四段、三段、二段、或一段唱词构成的五段式、四段式、三段式、两段式结构。河西宝卷的说唱结构是累积的,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层次,六段式说唱结构属于清康熙朝及其前民间教派宝卷仪式化严格的说唱结构,五段式说唱结构体现了六段式说唱结构嬗变的端倪,四段式、三段式、两段式说唱结构是六段式说唱结构嬗变的结果,这一嬗变大致完成于清末。河西宝卷以十字句为主唱段的四段式、三段式说唱结构是中国宝卷说唱结构嬗变后在河西走廊形成的独具地域特色的说唱结构类型。
- 李贵生王明博
- 关键词:河西宝卷河西走廊说唱文学
- 肃州老曲子的传承发展及基本特点的初步考察(上)
- 2014年
- 肃州老曲子在旧时称"念曲子",因甘肃酒泉古称"肃州"而得名。其形成于清康熙年间,至中华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发展至"文革"时期造禁唱,从此一蹶不振,至今仍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肃州老曲子自形成至清乾隆时期,一直保留着说唱曲艺的特征,并与河西民间小戏结伴而行。当发展至嘉庆年间,又与河西民间小戏融合渗透,显现出民间小戏的特征。至光绪年间,其小曲戏的特征已经十分明显,二十世纪90年代末至今,肃州老曲子以曲唱形式散见于民间。本文通过对肃州老曲子传承发展脉络的梳理,试图说明其"说唱"、"演唱"、"曲唱"等特点的演变过程。
- 王文仁石芳
- 关键词: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