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30020)

作品数:25 被引量:1,754H指数:12
相关作者:周浙昆王伟铭吴征镒彭华陈之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生物学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植物
  • 5篇孢粉
  • 4篇植物群
  • 4篇栎属
  • 4篇壳斗科
  • 4篇花粉
  • 4篇被子植物
  • 3篇气候
  • 3篇孢粉植物群
  • 3篇系统学
  • 3篇系统学意义
  • 3篇化石
  • 2篇地层
  • 2篇新生代
  • 2篇叶表皮
  • 2篇英文
  • 2篇早期被子植物
  • 2篇植被
  • 2篇区系
  • 2篇中越边境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南...
  • 10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总...

作者

  • 7篇周浙昆
  • 6篇王伟铭
  • 3篇彭华
  • 3篇冷琴
  • 3篇吴征镒
  • 3篇陈之端
  • 2篇税玉民
  • 2篇李德铢
  • 2篇路安民
  • 2篇曹明
  • 2篇张广杰
  • 2篇罗艳
  • 2篇李浩敏
  • 1篇宋之琛
  • 1篇王京东
  • 1篇张光富
  • 1篇宋葆华
  • 1篇汤彦承
  • 1篇洪亚平
  • 1篇陈文允

传媒

  • 6篇古生物学报
  • 4篇云南植物研究
  • 3篇广西植物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植物分类学报
  • 2篇Acta B...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Scienc...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8篇2003
  • 6篇2002
  • 7篇2001
  • 2篇200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被子植物起源:对老问题的新看法被引量:6
2001年
简要总结了被子植物起源问题的研究状况, 评论了近年来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问题的假说和理论, 重点介绍了近期根据DNA序列构建的被子植物系统树. 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对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进行了重新认识, 对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进行了新的推测, 为被子植物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框架. 被子植物起源问题仍是一个假说众多、悬而未决的“讨厌之谜”, 其最终的解决需现代植物学家、古植物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的协作.
冷琴杨洪
关键词:被子植物DNA序列系统树
中国栎属九种植物的核型分析被引量:10
2000年
报道了中国栎属 ( Quercus L inn.) 9种植物的核型。结果如下 :帽斗栎 ( Q.guyavaelofia) :2 n=2 4 =2 2 m+2 sm,属于“1A”类型 ;富宁栎 ( Q.setulosa) :2 n=2 4 =2 0 m+4sm,属于“2 A”类型 ;炭栎 ( Q.utilis) :2 n=2 4 =2 4 m,属于“2 A”类型 ;乌冈栎 ( Q.phillyraeoides) :2 n=2 4 =2 0 m+4sm,属于“2 B”类型 ;匙叶栎 ( Q.dolicholepis) :2 n=2 4 =2 0 m+4sm,属于“2 B”类型 ;岩栎( Q.acrodonta) :2 n=2 4 =2 2 m+2 sm,属于“2 B”类型 ;麻栗坡栎 ( Q.marlipoensis) :2 n=2 4 =2 4 m,属于“1B”类型 ;锥连栎 ( Q.franchetii) :2 n=2 4 =2 2 m +2 sm ,属于“1B”类型 ;麻栎 ( Q.acutissima) :2 n=2 4 =2 0 m+4sm,属于“2 B”类型 .其中除麻栎外 ,另 8种的核型系首次报道。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核型在种间较相似 ,但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较时 ,则有一定的价值 ,有可能为揭示栎属的系统演化提供新的证据。
曹明周浙昆
关键词:壳斗科栎属核型山毛榉科
我国菊科的区系分析及青藏高原的隆起与菊苣亚科部分类群的地理分布被引量:18
2001年
菊科是中国植物区系中超过 2 0 0 0种的唯一特大科 .根据吴征镒最新分布区类型资料 ,分析了中国菊科的分布 ,全球广布的有 8属 ,热带类型的有 5 0属 ,占 2 2 .0 3 % ,而温带类型的 177属 ,占 77.97% ,可见我国菊科区系的总体性质 .从菊苣亚科的分析可知 ,东亚在菊科的起源上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这里有较为丰富的基部主干族大丁草族成员 ,几个系东亚特有 ;揭示出青藏高原的隆起在我国菊科区系的分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在高原的西北部中亚形成了不少适应干旱的类群 ,特别飞廉族 (Cardueae) ;另一方面 ,在高原的东南部形成了不好中国 -喜马拉亚成分 ,特别菊苣族 (Lacuceae) .很多均系从较为广布的大属产生的衍生成分 .
彭华
关键词:菊科青藏高原隆起
伏平粉属和现生植物花粉形态和亲源关系的研究
孢粉化石的研究大多基于光学显微镜为主要研究手段,并以器官属或形态属为主要分类系统,这对命名大量的离散孢粉及地层对比虽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但对离散孢粉亲缘关系的确定却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化石资料的不断积累,以及在过去全球变...
王伟铭MadelineM.Harley
文献传递
国产白茅属Imperata Cyrillo(禾本科)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5
2002年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 射线能谱分析技术、冰冻切片制片技术、蒽酮定糖法、Lowry氏基本测蛋白法、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方法或技术对国产白茅属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Linn.)Beauv.、丝茅I.koenigii(Retz.)Beauv.、黄穗茅I.flavidaKeng的部分形态解剖学、生物化学及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茅、丝茅、黄穗茅的叶均具有典型的禾本科黍型叶的形态解剖特征.(2)白茅、丝茅、黄穗茅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较为一致.根据硅质乳突和泡状细胞的分布和特征,可将本属叶表皮分成三种类型,但此区分分类意义及环境指示意义均不大.(3)丝茅地下茎在形态解剖学特征上是其根和茎之间的过渡类型.(4)黄穗茅春夏季节地下茎含糖量和叶片含蛋白量均高于丝茅,其作为饲料的可开发性较之丝茅为强.(5)黄穗茅和丝茅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相似,各化合物的含量也大致相当.其中的杨梅黄酮/杨梅树皮素迄今为止还未在除本属以外的禾本科植物中发现.(6)丝茅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作为极贫瘠土壤的改良植物和江、海堤固堤植物等具一定价值.
冷琴杨雅玲
关键词:禾本科生态学特征微形态特征
江苏句容白垩纪葛村组花粉一新属及其地史分布被引量:2
2001年
建立并描述新属葛村粉 (Gecunpollisgen .nov .)及其 3新种和 1比较种。新属以球形、远极具大口 ,口上盖有薄膜为特征 ,产于苏南句容地区句 11井葛村组下部上段至中上部。其可能属于一种已灭绝的裸子植物花粉 ,分布时代为晚Barremian晚期至Aptian期。葛村组以往被归属为Aptian期至Albian期 ,句 11井下部出现棒纹粉带表明 。
周山富王伟铭
关键词:地史分布白垩纪裸子植物花粉
栎属青冈亚属(壳斗科)的叶表皮研究被引量:38
2001年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栎属青冈亚属Quercussubgen .Cyclobalanopsis 48种植物的叶表皮 ,尤以对叶下表皮的毛被特征观察较为仔细。共观察到 8种不同类型的叶表皮毛 :单列毛、单毛、乳突、星状毛、溶和星状毛、具柄束毛、多出毛和水母状毛。其中乳突在青冈亚属中较常见 ,而在壳斗科其他属中仅在石栎属Lithocarpus少数种类中有报道 ;水母状毛首次在壳斗科中发现。毛被可能遵循以下的演化规律 :乳突→单毛→星状毛 ;星状毛依照从简单→复杂的演化途径 ,分化出各种形态各异和结构复杂的毛系。初步讨论了毛被以及叶表皮其他特征 (如毛基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的类型和密度等 )的分类和系统学意义。
罗艳周浙昆
关键词:栎属叶表皮毛皮
被子植物的一个“多系-多期-多域”新分类系统总览(英文)被引量:38
2002年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 1 998年发表的两篇文章的续篇。在那两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关于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和演化问题的基本观点。本文提出木兰植物门 (被子植物 )的一个新分类系统纲要 ,将木兰植物门分为 8纲 40亚纲 2 0 2目和 5 72科 ;其中命名了 2 2新亚纲 (Annonidae,Illiciidae ,Ceratophyllidae,Lauri dae,Calycanthidae,Chloranthidae,Aristolochiidae,Polygonidae,Plumbaginidae ,Bromeliidae ,Zingiberidae ,Junci dae,Poaidae,Paeoniidae ,Papaveridae,Trochodendridae ,Betulidae ,Malvidae ,Ericidae ,Myrtidae ,Rutidae,Geraniidae)和 6新目 (Degeneriales,Aizoales,Platanales,Dipentodontales,Meliosmales,Balanitales)。并对每个科所包含的属。
吴征镒路安民汤彦承陈之端李德铢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被引量:1421
2003年
分布区类型是指植物类群的分布图式基本一致地再现。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是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中国种子植物的 3116个属被划分为 15个类型和 37个变型 ,用固定的格式代表各种分布区。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揭示各分布区类型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对世界所有种子植物的科进行了分析整理 ,提出了世界种子植物科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案。将世界种子植物的科划分为 18个大分布区类型 ,并沿用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的表现方式 ,用数字 1~ 18代表不同的分布区类型 ,其中1~ 15与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完全一致 ,16~ 18是中国没有分布的科。除 1,11,(16 ) ,(17) ,(18)外 ,均有或多或少的变型 ,共 74个。本文还提供了世界种子植物各科的分布区类型表。这种划分对理解世界被子植物区系的形成发展有一定帮助 ,并为陆地植物分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吴征镒周浙昆李德铢彭华孙航
关键词: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植物地理
无量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区系特征及保护生物学意义被引量:20
2001年
无量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是其垂直带上重要的植被类型 ,目前面临被彻底毁灭的危险。从这类森林及相应地段中 177种优势和常见植物的种类结构分析看 ,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东亚中的中国 -喜马拉雅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贯穿乔木A、B、C层 ,灌木层 ,草本层和层外植物几大类中 ;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了它的区系成分的亚热带性质 ,温带性质不是很显著。在无量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地段 ,还存在一些原生植被破坏后产生的次生落叶阔叶林 ,目前 ,其相应的演替阶段还不明确 ,是研究次生演替和恢复生态学的重要场所 ,也值得加以保护。因之有这么多的特点 ,加之其又为重要特有类群和保护种类聚集的场所 ,该类植被明显具有不同层次的保护生物学意义。
彭华吴征镒
关键词:无量山植物区系特征保护生物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