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255)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林志华董迎辉姚韩韩周小龙齐晓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万里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文蛤
  • 3篇超微
  • 3篇超微结构
  • 2篇电镜
  • 2篇扫描电镜
  • 2篇射电
  • 2篇透射电镜
  • 2篇精子
  • 1篇电镜观察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受精
  • 1篇受精过程
  • 1篇双壳贝类
  • 1篇微卫星
  • 1篇微卫星标记
  • 1篇基因
  • 1篇海洋生物
  • 1篇海洋生物学
  • 1篇分子鉴定

机构

  • 5篇浙江万里学院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宁波大学

作者

  • 5篇董迎辉
  • 4篇林志华
  • 3篇姚韩韩
  • 3篇周小龙
  • 1篇边平江
  • 1篇陆荣茂
  • 1篇齐晓艳
  • 1篇姚定余

传媒

  • 3篇水产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文蛤30个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在斧文蛤和帘文蛤中的通用性检测被引量:11
2013年
为开展文蛤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及其在斧文蛤和帘文蛤中的通用性研究,实验从磁珠富集法构建的基因组文库和EST文库中开发了30个文蛤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包括8个G-SSR和22个EST-SSR多态性位点。共获得14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67;多态性信息含量、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172~0.744、0.040~0.720、0.187~0.793;G-SSRs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都较EST-SSRs高;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发现,24个位点偏离了平衡状态;利用BLASTx对含多态性SSR位点的EST进行功能注释,11个位点来自注释基因序列。将30对文蛤多态性SSR引物分别在斧文蛤和帘文蛤中进行了通用性检测,通用率分别为40%和30%。这些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展文蛤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评价、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奠定了基础,并且可用于文蛤、斧文蛤和帘文蛤的比较作图、基因发掘和QTL定位等研究。
齐晓艳董迎辉姚韩韩周小龙林志华
关键词:文蛤EST-SSRS多态性
斧文蛤精子超微结构与受精过程的细胞学变化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电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斧文蛤精子超微结构与受精过程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电镜观察表明,斧文蛤精子为鞭毛型,全长45.2~47.7μm,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呈稍弯曲的狭茧形,长约2.5μm,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顶体呈圆锥形,内部中轴处有亚顶体腔;细胞核为长锥形,有核前窝和核后窝。中段由线粒体围绕中心粒复合体构成,5个近球形的线粒体呈单层梅花状排列;中心粒复合体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组成,远端中心粒延伸出尾部的轴丝。尾部为细丝状鞭毛,内部的轴丝呈典型的"9+2"结构,外周有波浪状质膜包被。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斧文蛤受精及早期卵裂过程的细胞学变化,结果发现,斧文蛤成熟未受精卵呈圆球形,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27~28℃条件下受精,受精后6 min,精子入卵并膨胀成球形;受精后12~15 min、20~25 min受精卵排出第一、第二极体;30 min左右,精、卵核膨胀形成雄、雌原核;35 min,两性原核在卵子中央发生染色体联合;40~45 min,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卵裂,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分裂球;55~60 min,第二次卵裂结束,形成1大3小4个卵裂球,核相变化与第一次卵裂基本相同;75~80 min,第三次卵裂完成,自此次起开始进行螺旋分裂。另外,在斧文蛤受精过程中发现了约1%的多精入卵现象,其对成熟分裂和早期卵裂过程影响很大,常造成成熟分裂紊乱和第一次卵裂染色体分离异常。
董迎辉林志华姚韩韩
关键词:精子超微结构受精
帘文蛤精子超微结构及与其他双壳贝类的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详细观察了帘文蛤(Meretrix lyrata)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发现,帘文蛤的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全长42.2±1.8μm,包括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头部为稍弯曲的狭茧形,长约2.4μm,由前端的顶体和其后的细胞核组成,顶体呈倒"V"形,前端电子密度较小,后端电子密度较大;核内含有高度浓缩的染色质,可见染色较浅的核泡存在,无核前窝,有明显核后窝和植入窝.中段由5个呈辐射状排列的线粒体和中央的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复合体构成,线粒体近球形,由内、外两层膜组成.尾部鞭毛长39.3±1.9μm,由波浪状质膜和包裹其中的轴丝组成.另外,将帘蛤科(Veneridae)尤其是文蛤属(Meretrix)贝类精子超微结构与其他贝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为文蛤属的种类鉴别提供细胞学依据.
周小龙董迎辉边平江林志华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超微结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
帘文蛤精子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帘文蛤(Meretix lyrata)精子的超微结构。帘文蛤的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全长42.2±1.8μm,包括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头部为稍弯曲的狭茧形,长约2.4μm,由前端的顶体(Ac...
周小龙董迎辉林志华
关键词:精子超微结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
文献传递
浙江和广西两种文蛤的分子鉴定及形态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以文蛤如东群体(RD)和北海群体(BH)为对照群,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苍南文蛤(CN)和北海白壳文蛤(BW)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苍南文蛤和斧文蛤的碱基组成非常相似,通过文蛤属贝类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和分子系统聚类分析发现,苍南文蛤CN1、CN2与斧文蛤的同源性分别达到100.0%、99.2%,在依据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2个苍南文蛤也与斧文蛤单独聚为一支,据此将苍南文蛤确定为斧文蛤,此结果将斧文蛤的分布区域向北扩展到了浙江南部沿海,修正了现有文献中记载的仅在我国南海诸省分布的说法;而白壳文蛤与其它6种文蛤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都不高(79.6%~85.3%),在系统进化树上单独分出一支,明显是独立于这些文蛤之外的新种。斧文蛤、白壳文蛤与文蛤群体COⅠ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文蛤BH群体的变异位点数、单倍型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均最大,斧文蛤其次,而白壳文蛤10条基因序列完全相同,未发生任何核苷酸位点变异,说明其遗传多样性很低。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分析了斧文蛤、白壳文蛤与文蛤群体的形态差异,发现斧文蛤的壳长明显大于壳高,且SMW/TW、IW/TW 2个参数与文蛤、白壳文蛤群体差异显著(P<0.05);而白壳文蛤的壳宽指数大、壳型相对膨胀,SW/SL和SW/SH值均最大,与文蛤和斧文蛤群体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文蛤属贝类种间鉴别、种质资源保护及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董迎辉姚定余林志华姚韩韩陆荣茂
关键词:分子鉴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