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269)

作品数:18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常亚青丁君张伟杰孙巍王轶南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海胆
  • 14篇虾夷马粪海胆
  • 14篇马粪海胆
  • 4篇性腺
  • 2篇脂肪酸
  • 2篇中间球海胆
  • 2篇溶菌酶
  • 2篇溶菌酶基因
  • 2篇生长性状
  • 2篇体尺
  • 2篇投喂
  • 2篇投喂方式
  • 2篇酶基因
  • 2篇胡萝卜素
  • 2篇基因
  • 2篇饵料
  • 2篇Β-胡萝卜素
  • 2篇PCR检测方...
  • 2篇不同饵料
  • 2篇F

机构

  • 18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作者

  • 19篇常亚青
  • 18篇丁君
  • 4篇张伟杰
  • 3篇王轶南
  • 3篇孙巍
  • 2篇丛晓霏
  • 2篇商国良
  • 2篇沈妍
  • 2篇丁玉龙
  • 2篇杨芸菲
  • 2篇丁文君
  • 2篇封妮莎
  • 1篇赵新亚
  • 1篇银学祥
  • 1篇姬南京
  • 1篇姜玉声
  • 1篇刘平晋
  • 1篇王永华
  • 1篇郝振林
  • 1篇张勃

传媒

  • 5篇中国农业科技...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农学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虾夷马粪海胆F_3代群体数量性状相关性与通径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为更全面地分析虾夷马粪海胆F3代的生长与性腺品质,研究测量了虾夷马粪海胆F3代群体12个家系82枚海胆的体尺性状和性腺主要营养成分,其中体尺性状包括壳性状(壳高、壳径、壳湿重、壳干重),口器性状(口器高、口器宽、口器重),体重和性腺湿重;营养成分性状包括性腺中的总脂肪含量、总蛋白含量和4种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C20:4、C20:5、C22:5、C22:6)。计算了F3代虾夷马粪海胆不同性别体尺性状、营养成分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并对数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虾夷马粪海胆F3代群体各性状中,雌性群体各性状指标略优于雄性群体,但不同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F3代虾夷马粪海胆各体尺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其中壳径与体重之间相关性最大(0.878),而口器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相对较小。营养成分方面,C20:4(AA)和C20:5(EPA)之间相关性极为显著(P<0.01);C22:5和C22:6(DHA)之间显著相关(P<0.05),即同碳原子数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关显著。营养成分性状与壳高、壳径和体重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且多为负相关,在选择育种时应分别考虑。研究结果为虾夷马粪海胆选育潜力评估和下一步选种提供依据,为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虾夷马粪海胆培育奠定理论基础。
沈妍丁君张伟杰常亚青
关键词:虾夷马粪海胆体尺性状通径分析
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体腔液的酚氧化酶活性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分别测定虾夷马粪海胆血浆和体腔细胞溶解上清液(CLS)中的酚氧化酶(PO)活性以及不同刺激物对其酚氧化酶原系统(proPO)的激活效果,并初步分析了患病虾夷马粪海胆体腔液中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虾夷马粪海胆体腔液的PO主要分布于血浆中,且个体差异较大,血浆中PO活性为48.28±6.69U,CLS中PO活性为2.24±1.81 U;proPO存在于体腔细胞中,含量较少,其被1 mg/mL Trypsin及100 mmol/LMgCl2激活后,PO活性分别提高2.24 U和7.86 U,LPS、SDS、CaCl2和甲醇等对酚氧化酶原无明显激活效果;虾夷马粪海胆感染细菌后体腔液的酚氧化酶活性为12.90±2.03 U,相较于健康海胆(30.63±2.21 U)显著降低(P<0.05),而在100 mmol/L MgCl2作用下酚氧化酶活性提高4.19±1.96 U,相较于健康海胆(2.76±1.15U)明显升高(P<0.05)。研究结果为虾夷马粪海胆及其他棘皮动物的免疫防御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王轶南刘学伟刘艳萍常亚青
关键词:虾夷马粪海胆体腔液
虾夷马粪海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明确性腺性状和分子标记之间的关系,在海胆选育工作中提高性腺性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海胆各生长性状及性腺颜色进行相关分析。选用28个虾夷马粪海胆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对虾夷马粪海胆自交F1代家系群体的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8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857 1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0.827 0个;观测杂合度平均值0.515 0,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530 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02 6,卡方检验显示其中有9个位点发生了偏离(P<0.01)。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进行连锁显著性检验,发现与壳高、体重和体积显著相关(P<0.05)的微卫星标记各1个,分别为TS131、TS38和TS105;与海胆颜色L*值(暗-亮)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分别为4个(TS38、TS85、TS105、TS108)和1个(TS41);与海胆颜色a*值(绿-红)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各1个(TS101 TS41);与海胆颜色b*值(蓝-黄)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3个(TS41、TS114和TS128);与海胆口器重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各1个(TS114和TS46)。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虾夷马粪海胆的相关性状进一步QTL定位提供参考数据,并为虾夷马粪海胆的养殖和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杨芸菲常亚青丁君
关键词:虾夷马粪海胆微卫星
不同饵料模式与投喂方式对中间球海胆性腺营养成分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不同饵料模式与投喂方式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性腺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试验设置4种饵料模式(M1组投喂海带,M2组投喂海带+贻贝,M3组投喂南瓜,M4组投喂胡萝卜)和3种投喂方式(对照组投喂海带150 d,RM1组投喂南瓜75 d后投喂海带75 d,RM2组投喂胡萝卜75 d后投喂海带75 d),试验结束后,对海胆性腺中氨基酸、β-胡萝卜素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饵料模式条件下,M2组海胆性腺中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和EAA/TAA均最高;M4组鲜味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最高;M1与M2组雌、雄海胆的β-胡萝卜素含量及个体平均β-胡萝卜素含量均无差异性差异(P>0.05),二者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M3组雌海胆性腺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雄海胆中PUFA含量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投喂方式条件下,RM2组海胆性腺中TAA、EAA和EAA/TAA含量均最高;对照组雄海胆性腺中β-胡萝卜素含量及个体平均β-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RM1和RM2组(P<0.05),而雌海胆性腺中二者的含量与RM1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RM2组(P<0.05);RM1组雌、雄海胆性腺中PUFA含量均最高。研究表明:M2组饵料模式和RM2组投喂方式均可提高海胆性腺中氨基酸含量,且M2组饵料模式对海胆个体平均β-胡萝卜素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M3组饵料模式和RM1组投喂方式可明显提高海胆性腺中PUFA的含量。
丁玉龙丁君丁文君常亚青
关键词:中间球海胆Β-胡萝卜素脂肪酸
虾夷马粪海胆溶菌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本实验采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溶菌酶(LYZ)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结果表明,虾夷马粪海胆LYZ基因全长为912 bp,含有1个48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59个氨基酸,其中第1 20个氨基酸为信号肽,蛋白计算分子量为17.69 kD,等电点为7.75。氨基酸比对分析表明,虾夷马粪海胆LYZ基因与紫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和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i型LYZ基因相似百分比分别为91.4%和59.3%,并且含有i型LYZ基因的保守序列DVGSLSCGP(Y)Y(F)QIK,所以推断本实验克隆的溶菌酶为i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以β-actin为内标,对其在虾夷马粪海胆各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研究,发现LYZ基因在围口膜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齿间肌、管足、肠、体腔液、雄性性腺和雌性性腺。利用脂多糖(LPS)刺激虾夷马粪海胆,取刺激后不同时间的海胆体腔液,对该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虾夷马粪海胆的LYZ基因在LPS刺激后8 h时表达量最高,12 h时开始逐步回落,至36 h时回落至对照组相近水平。本结果可为虾夷马粪海胆免疫学研究及抗病相关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姬南京杨芸菲丁君常亚青
关键词:虾夷马粪海胆溶菌酶
不同饵料及投喂方式对中间球海胆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为研究不同饵料模式及投喂方式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采用不同饵料模式(M1:海带、M2:海带+贻贝、M3:南瓜、M4:胡萝卜)和不同投喂方式(RM1:饲喂南瓜75天后饲喂海带75天;RM2:饲喂胡萝卜75天后饲喂海带75天)两种实验方案,以M1模式为对照组,对中间球海胆生长指标及性腺性状进行测量并分析,实验周期150天。结果显示:不同饵料模式下,M1(57.84±3.25)mm、(72.58±11.07)g和M2(56.60±2.66)mm、(69.62±8.94)g模式的海胆壳径及活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极显著(P〈0.01)高于M3(53.10±2.28)mm、(57.31±8.18)g和M4(50.12±1.70)mm、(50.45±4.27)g模式;M2模式下雌、雄海胆的性腺指数(31.22±3.31)%、(30.92±2.76)%均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3种饵料模式;M2模式下雄海胆的亮橙黄色差ΔE1和亮黄色差ΔE2均显著(P〈0.05)优于对照组(M1模式),雌海胆ΔE1、ΔE2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添加动物性蛋白(M2模式)对促进海胆性腺指数、性腺品质的提升效果显著(P〈0.05),但对其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投喂方式下,RM1(55.46±2.19)mm模式的海胆壳径显著低于对照组(57.84±3.25)mm(P〈0.05),活体重(68.63±7.39)g与对照组(72.58±11.07)g差异不显著(P〉0.05),RM1和RM2模式下海胆在75-150天的壳径增长率(12.55±0.22)%、(12.68±1.78)%和增重率(29.60±4.20)%、(30.53±2.0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79±0.97)%、(19.86±4.86)%(P〈0.05);海胆性腺指数在不同性别不同模式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RM1和RM2模式下海胆的亮橙黄色差ΔE1和亮黄色差ΔE2均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显著(P〈0.05)优于对照组且在性别间表现一致,表明:饲喂南瓜75天后饲喂海带75天的投喂方式不会显著(P〉0.05)影响海胆
丁玉龙丁君常亚青丁文君张伟杰
关键词:中间球海胆投喂方式性腺发育
人工繁殖虾夷马粪海胆生长模型被引量:2
2010年
以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家系为实验材料,对比分析了每个母系从孵化后到17月龄(性成熟)的体重、壳径、壳高的生长情况,并进行了生长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结果表明:5~15月龄,各家系虾夷马粪海胆在壳径、壳高与体重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17月龄时,各家系的生长指标出现差异(P〈0.05);虾夷马粪海胆壳径、壳高生长呈线性模型,而体重生长呈指数模型;利用虾夷马粪海胆各月龄生长性状数据,进行了虾夷马粪海胆壳径、壳高与体重相关关系分析,R2值为0.68~0.86,而虾夷马粪海胆父母本的生长性状与子代的生长性状相关性较低(0~0.25)。虾夷马粪海胆体重、壳径和壳高的生长预测模型表明,通过11月龄体重预测17月龄体重的准确率可达73.6%;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虾夷马粪海胆的生长发育特征,并为其健康养殖模式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丁君王永华银学祥常亚青
关键词:虾夷马粪海胆生长性状
虾夷马粪海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同源克隆方法,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虾夷马粪海胆中克隆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基因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这2个基因在脂多糖(I。PS)刺激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差异情况进行了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GPX)的cDNA全长1042bp,其中开放间读框含有657bp,编码219个氨基酸残基,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为胞内蛋白。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GPX基因在LPS刺激9h时,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4.47倍(P〈0.01),刺激32h时,表达量恢复到刺激前水平。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的cDNA全长1931bp,其中开放阅读框含有684bp,编码228个氨基酸残基,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为胞内蛋白。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GST基因经LPS刺激8h时表达量最高,48h后表达量恢复到刺激前水平。结果表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GPX、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在虾夷马粪海胆免疫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研究海胆免疫防御机制,改良种质和培育抗病品系,奠定了基础。
丁君常亚青孙巍
关键词:虾夷马粪海胆GPXGST
虾夷马粪海胆F_2代群体体尺、性腺性状及营养成分的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为更全面的评价虾夷马粪海胆F2代的品质。测量了虾夷马粪海胆F2代群体25个家系113枚海胆的体尺、性腺性状以及营养成分,其中体尺性状包括壳高、壳径、体重、壳体积、壳重、壳干重、肠道湿重、口器高、口器宽、口器重;性腺性状包括性腺湿重、指数、颜色(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水分;营养成分包括总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壳性状、口器性状、肠道湿重等性状在家系间和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肠道湿重、壳体积和体重在群体内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性腺指数在家系间和性别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性腺湿重在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在性别间差异极显著(P<0.01),两者在群体中均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性腺颜色介于黄色和橙红色之间,亮橙黄色差和亮黄色差在家系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雌性海胆性腺颜色极显著优于雄性(P<0.01)。性腺中总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在家系间和性别间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性腺总脂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花生四烯酸AA的含量分别为(5.42±4.05)%和(4.42±2.92)%,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较低(0.94±0.86)%,但其在群体内变异极大(92.29%),并且在家系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综合各性状在家系间的多重比较结果,性腺指数较高的家系为SIF2-16、SIF2-10、SIF2-7。而壳径最大的家系为SIF2-9、SIF2-21、SIF2-3;活体重最大的家系为SIF2-9、SIF2-20、SIF2-21。研究规范了海胆性状测量,为评估所构建的虾夷马粪海胆家系的选育潜力,开展下一步家系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沈妍常亚青刘平晋张伟杰丁君
关键词:虾夷马粪海胆家系性别
虾夷马粪海胆性腺cDNA文库构建及部分EST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应用Gubler-Hoffman cDNA文库技术,构建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性腺cDNA文库。测试结果表明,其库容量为2.10×106 PFU/mL,长度范围在0.5~4.2 kb,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1.4 kb,达到建库要求。对虾夷马粪海胆cDNA克隆测序,将获得的819条EST序列与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获得了65个有研究价值的EST序列和cDNA克隆,其EST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序列号分别为GO448010–GO448016、GR410172–GR410229,虾夷马粪海胆性腺cDNA文库的成功构建,使短期内获得大量调控海胆性腺生长和营养性状的关键基因表达信息成为可能,为进一步开发海胆的生物资源提供参考。
丁君孙巍常亚青
关键词:虾夷马粪海胆CDNA表达序列标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