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7J1-C0251)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润明姜志宏陈之朋姜世勃毛芹超更多>>
相关机构:香港浸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蛇菰
  • 1篇假病毒
  • 1篇HIV-1
  • 1篇病毒

机构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作者

  • 1篇刘叔文
  • 1篇毛芹超
  • 1篇夏承来
  • 1篇姜世勃
  • 1篇陈之朋
  • 1篇姜志宏
  • 1篇李润明

传媒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日本蛇菰中咖啡酰基葡萄糖类化合物抑制HIV-1进入的机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从日本蛇菰中分离的咖啡酰基葡萄糖类化合物抑制HIV-1进入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IV-1假病毒体系,并结合针对gp41包膜蛋白的ELISA以及分子对接方法,对日本蛇菰分离的咖啡酰基葡萄糖类化合物抑制HIV-1进入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我们首先用HIV-1 Env假病毒来检测六个咖啡酰基葡萄糖类化合物(终浓度:25μg·ml-1)的抑制活性,发现1,2,6-三-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TCGP)和1,3-双-O-咖啡酰基-4-O-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DCGGP)具有较好的抑制病毒进入靶细胞的作用。进一步量效关系研究表明,两个化合物的病毒抑制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它们的IC50值分别是(5.5±0.2)和(5.3±0.1)μg·ml-1。这两个化合物的抑制活性与其抑制gp41六螺旋束结构形成的机制有关。分子对接表明,它们均能靶向gp41上N-螺旋三聚体的靶穴位置。结论1,2,6-三-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TCGP)和1,3-双-O-咖啡酰基-4-O-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DCGGP)可以较好的抑制HIV-1 Env假病毒感染靶细胞,可作为先导化合物来研发抗HIV-1新药。
夏承来毛芹超李润明陈之朋姜世勃姜志宏刘叔文
关键词:假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