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2008K08-03)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旭祥刘萍萍张会英张瑞芳谭良玺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土地利用
  • 1篇选育
  • 1篇厌氧
  • 1篇遥感
  • 1篇聚磷
  • 1篇聚磷菌
  • 1篇好氧
  • 1篇A/O
  • 1篇ERDAS
  • 1篇除磷
  • 1篇除磷率

机构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刘萍萍
  • 3篇李旭祥
  • 2篇张会英
  • 2篇张瑞芳
  • 1篇谭良玺
  • 1篇田萍
  • 1篇张雨喜
  • 1篇胡权刚
  • 1篇王浩菊
  • 1篇封杰
  • 1篇张小艳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陕北红碱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选用1986年、1989年、1999年和2002年4个时期的Landsat-TM/ETM的遥感影像,利用ERDAS IMAGINE软件和fragstats3.3景观格局分析系统定量分析了陕北红碱淖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6~2002年,红碱淖流域的密灌、林草地和其他水域面积分别增加了15.45%、30.33%和106.16%,沙丘稀灌、耕地和湖泊面积分别减少了40.05%、10.10%、24.33%,说明流域内湖泊退化严重,沙丘稀灌和耕地主要向密灌和林草地景观转化;流域景观指数中,流域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斑块总数、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增加,说明流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流域景观类型增加;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流域内林草地斑块面积增大;流域上游修建水库拦蓄和农灌开采地表水量是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人类社会活动是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谭良玺张会英张瑞芳罗竹梅李旭祥刘萍萍
陕北红碱淖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以红碱淖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989、2000、2007年3期遥感影像,利用ERDAS软件对3期影像进行解译,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叠加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图,采用动态度、开发度、耗减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指数模型,研究红碱淖流域1989-2007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转移趋势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9-2007年间红碱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为湖泊、其它水域和沙地面积减少,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湖泊、其它水域和沙地面积减少了9.85km2、5.34km2和65.42km2,分别减少了19.65%、26.93%和18.67%;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了10.12km2、37.66km2和32.82km2,分别增加了10.78%、24.77%和4.99%。减少的沙地主要转化为草地,增加的林地主要来源为草地,增加的耕地主要来源为林地;各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的综合年变化率有增大的趋势。
张会英刘萍萍李旭祥
关键词:土地利用ERDAS
基于遥感的陕蒙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选取陕蒙交界典型地区,利用1989、1999、2001、2002年4期遥感数据,通过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量和变化率研究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空间差异与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湖泊和林草地/耕地面积减少,沼泽、沙丘稀灌和沙丘面积增加。湖泊和林草地/耕地面积减少了29.20km2和256.75km2,分别减少32%和16%;沼泽、沙丘稀灌和沙丘面积增加了20.60km2、131.89km2和129.7km2,分别增加了70%、7%和28%。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近20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呈暖干化的趋势,气温上升、降雨量下降;同时,陕蒙交界地区近20年来总人口增加了一万多,羊只数增加了3倍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迅速,对当地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胡权刚李旭祥张瑞芳张雨喜刘萍萍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
高效聚磷菌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从鱼塘底部污泥中分离驯化得到一株高效聚磷菌株P5,采用厌氧/好氧(A/O)方式培养,在厌氧阶段3 h的最大释磷量为17 mg/L;在好氧条件下培养16 h后,P5对总磷(PO43--P)浓度为10~30 mg/L的模拟废水的除磷率均可保持在90%,COD的去除率达到82.1%。染色实验表明,P5是革兰氏阴性球杆菌,菌体内含有异染颗粒。
田萍张小艳王浩菊封杰
关键词:聚磷菌除磷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