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8132)
- 作品数:6 被引量:60H指数:4
- 相关作者:吴传海李新伟黎侃王端宜陈磊磊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基于生存模型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经济性评价被引量:8
- 2012年
- 为探索经济、有效的沥青路面养护方法,降低沥青路面的养护费用,对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进行了全寿命经济性评价.首先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交通部门的路面观测数据,采用生存模型建立了沥青路面在裂缝类预防性养护情况下的全寿命周期的性能模型;进而,通过概率分析建立了路面的性能-成本模型,分析了不同破坏准则下预防性养护措施的经济性,并与矫正性修复措施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沥青路面的寿命周期内,一直采用预防性养护的成本较采用矫正性修复的成本平均节约了27%,采用每两次矫正性修复间加入两次预防性养护的成本较一直使用矫正性修复的成本平均节约了17%.分析结果还表明,越早进行预防性养护,沥青路面的寿命周期成本越低.
- 虞将苗Charles Lee陈磊磊
-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全寿命周期
- 沥青路面微表处养护措施长期路用性能研究
- 2014年
- 通过对广东省七条高速公路近年来微表处实施路段各路用性能指标(PCI,RQI,RDI,SRI)的对比分析,研究各路段微表处措施实施后的长期路用性能,并对其三种常见的病害类型: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坑槽的累计增长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微表后的各路段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封水性能,可以有效的恢复和改善路面的坑槽、裂缝等各种病害。
- 张会珍马炳享骆亚军
- 关键词:微表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 基于GTM试验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指标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对不同沥青混合料GTM旋转压实试验各项参数的研究,并将其与相应的三轴重复荷载蠕变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利用GTM旋转压实试验得到的压实曲线参数K1(从开始压实至97%密实度间的压实曲线平均斜率)可以较好地表征沥青混合料的抗高温稳定性能,其与三轴重复荷载蠕变试验的蠕变劲度模量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在0.90以上,参数K1可以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抗高温稳定性能的一种简易而实用方法。
- 吴传海
- 关键词:道路工程旋转压实剪切试验机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指标
- 聚丙烯单丝纤维微表处路用性能研究被引量:28
- 2013年
- 为提高微表处的抗水损性及高温稳定性,在传统微表处材料中添加了聚丙烯单丝纤维,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拌和时间试验确定了其合理拌和时间,利用粘聚力、湿轮磨耗、负荷车轮粘砂、轮辙变形、以及低温劈裂试验,对该材料的纤维用量上限、耐磨和抗水损害能力、抗车辙性能、以及低温抗裂性等进行了试验评价。研究发现聚丙烯单丝纤维微表处存在最佳纤维掺量,该值在0.1%~0.3%之间。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聚丙烯单丝纤维后,可有效改善微表处材料的粘附性和整体路用性能,该材料为高温多雨重载交通条件下的微表处工艺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 黎侃李新伟王端宜
- 关键词:道路工程性能试验微表处
- 基于GTM的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被引量:15
- 2012年
- 应用GTM法与马歇尔法两种方法,对广东省几种常见类型沥青面层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找出了两种设计方法的异同,在综合两种设计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完善了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并经路用性能对比试验分析表明:该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不但高温稳定性能相对马歇尔法提高了近1倍,而且抗水稳定性也因空隙率的减小而有所改善.
- 吴传海刘仰韶
- 关键词:配合比设计旋转压实剪切试验机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
- 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矿料级配对GTM和马歇尔法成型的AC-16型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影响,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混合料体积指标与其矿料级配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发现成型方法不同,级配各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大小排序并不一致,传统马歇尔击实可能会改变矿料级配的结构,而GTM混合料体积指标与其矿料级配参数的回归关系式可作为优化级配的依据。
- 吴传海
- 关键词:道路工程矿料级配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