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WW031)

作品数:19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丁林棚陈燕萍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文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阿特伍德
  • 4篇民族性
  • 4篇《可以吃的女...
  • 3篇叙事
  • 3篇政治
  • 3篇人性
  • 3篇身份
  • 3篇他者
  • 3篇权力
  • 3篇自我
  • 3篇民族
  • 3篇《羚羊与秧鸡...
  • 3篇《使女的故事...
  • 2篇身体
  • 2篇生态
  • 2篇小说
  • 2篇后人
  • 2篇后人类
  • 2篇本土性
  • 2篇《浮现》

机构

  • 19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8篇丁林棚
  • 1篇陈燕萍

传媒

  • 3篇外国文学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外语学刊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外语教育研究
  • 1篇鄱阳湖学刊
  • 1篇医学争鸣
  • 1篇山东女子学院...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浮现》中的民族性与时间性构建被引量:2
2019年
阿特伍德在《浮现》中描写了一种特殊的循环性时间,并对线性时间作出抗拒,这种时间性的对抗是文化本土化的一种尝试。女主人公的时间之旅暗示了"另一种时间模式",它代表一种本土化时间性,是基于多元文化主义的加拿大文化身份的内在认知。通过强调现在和过去的共存性和及时通达性,小说对殖民主义模式下对加拿大的"空白地域"的解读进行了反击。通过对历史和现在的共时描写,阿特伍德从文学和艺术上展开本土化的想象,使本土性书写成为反映加拿大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现实的重要元素,并使加拿大人认识到本土历史的现时性。
丁林棚
关键词:阿特伍德《浮现》民族性时间性本土性
后人类的警示:《羚羊与秧鸡》中的语言哲学被引量:1
2018年
加拿大当代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其小说《羚羊与秧鸡》中对后人类未来作出了描绘,通过聚焦人与非人的边界地带,探讨了语言对人性的决定性作用,为从语言哲学视角检视人性与文明本质提供了独特的文本基础。这部作品透过科幻故事的表象呈现出三个重要的深层语言哲学议题:小说首先凸显了语言和言语的双重属性,借用主人公的语言无能刻画出人与非人的语言临界状况;其次,通过详细描写新生人类的语言游戏暗指能指的不间断延异和对不在场的召唤和操控;第三,能指符号进一步指向符号象征体系和话语网络的建构,并最终指向艺术、人文等元素。这三个层次的思考对探索人性本质作出了深层、立体的尝试。《羚羊与秧鸡》所涉及的人类学、哲学和语言学思想为审视语言在人类主体构建中的作用以及对后人类状况进行理论管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考素材。
丁林棚
关键词:阿特伍德《羚羊与秧鸡》语言哲学人性
门罗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和加拿大民族性
2017年
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着眼于以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和具体展现有关民族和国家的叙事,避开了民族身份的宏大叙事。她的作品把个人、地方和民族性交织在一起,通过现实主义的日常叙事,以平淡性、现实性和庸常性折射出加拿大苏格兰民族想象和历史联系。在叙事方式和技巧上,门罗借助口述、闲聊、传闻等非正式叙事形式,通过打乱时序、突出个体视角和非连续回忆强调日常叙事中的民族性体现,这体现出门罗独特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丁林棚
关键词:民族性叙事
《浮现》中的民族想象和文学本土性构建
2016年
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表达了加拿大人对国家身份的文化想象和诉求。小说表达了反文化殖民的思想以及通过艺术想象容纳和接收本土性的愿望。作者认为民族身份的构建应当深入到民族内部,从文化上结合本土元素,构建加拿大的神话和文化。通过解读小说中加拿大民族身份和文学叙事之间的关系,可以阐释阿特伍德作为一名作家对文化和社会的广泛关怀。
丁林棚
关键词:身份民族本土性女性
阿特伍德的《强盗新娘》中的民族身份叙事被引量:3
2016年
在阿特伍德的小说《强盗新娘》中,作者通过女性的身份叙事凸显了加拿大民族性的变迁和构建,以象征和隐喻的手段呈现出后殖民文化语境下加拿大人身份的多元性和居间性,并把身份构建比作叙事的想象和构建过程。小说通过对西尼亚身份的叙事把民族身份喻作想象的叙事,强调了多元文化语境下民族身份的动态构建,同时把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与民族身份叙事相结合,体现民族性的想象构建。本文以《强盗新娘》为例,解读小说中女性身份主题所映射的加拿大民族身份状况和文学叙事之间的关系,阐释阿特伍德作为一名作家对文化和社会的广泛关怀。
丁林棚
关键词:身份多元性混杂性叙事
书写魁北克性--米歇尔·特朗布雷笔下的魁北克文化风景
2017年
魁北克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米歇尔·特朗布雷的作品带有鲜明的魁北克属性。他以极具魁北克特色的语言和富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主题,通过大量的戏剧和小说,讲述特定历史时期的魁北克故事,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魁北克社会独特的文化风景。特朗布雷这种彰显魁北克性的书写表现出一种对文化差异的诉求和强烈的文化身份认同意识。本文主要以特朗布雷的戏剧《妯娌们》和小说《隔壁的胖女人怀孕了》为例,通过创作语言的选择和作品所表现的重要主题,从宗教、家庭、心理、地理空间等方面解读特朗布雷笔下呈现的平静革命前夕、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魁北克社会的重要文化特征,并从历史、政治、社会等视角探讨其形成原因。
陈燕萍
关键词:文化认同宗教家庭
论《羚羊与秧鸡》中人性与动物性的共生思想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以《羚羊与秧鸡》为主探讨阿特伍德作品中人性和动物性的生态共生思想。论文首先论述了人性与理性的困惑,阐述了作者对理性至上的反讽,指出对理性的疯狂崇拜所造成的价值观和伦理观的偏离和失衡。其次,探讨了对理性的崇拜导致的人性缺失以及作品中唤醒人类对动物记忆的呼声,指出文化的使命并非是对动物性的彻底摒除,而是实现人性和动物性的生态共生。最后论述了作品中动物性的多元态思想,指出人性本质上包含了被人类话语排斥在外的动物性多元身份,这和德里达的animot形成了呼应,即人类应当回归人作为动物的多元态而不是一元存在。因此,《羚羊与秧鸡》是一部关于人性与动物性统一共生的生态文本,阿特伍德借此做出了对人性和动物性本质的深刻思索,表达了她对后人类未来的关怀。
丁林棚
关键词:人性动物性生态
病态的主体:对《可以吃的女人》的精神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的小说《可以吃的女人》描绘了后现代语境下主人公的种种精神症状,这是她的自我异化加焦虑的体现。本文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探讨了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精神症状,把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解读为拉康的他者—小他者—大他者的原型叙事。通过他者的语言,小说描绘了现代社会中主体的分裂、异化景象。主人公的自我焦虑体现了她对想象界的渴望,希冀通过回归实在界从而实现与母体的融合,这样就可以避免自我的分化,保证自我的完整和统一。但主体形成的要求就是进入象征界,因此女主人公危机的解决也必然是要回归代表象征界的社会体系。本文通过对《可以吃的女人》的精神分析,探讨小说在临床症状、医学哲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丁林棚
关键词:自我他者想象界
《使女的故事》中的话语政治被引量:10
2015年
在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中,作者用文学的想象和叙事阐释了话语的政治性。在小说中,语言不只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对个体进行控制的媒介。话语政治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承载了权力政治运作的痕迹,也是文化身份和社会秩序的仲裁者。本文主要结合福柯关于话语和权力的理论以及阿尔都塞的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相关理论探讨了阿特伍德的反乌托邦小说《使女的故事》中语言与政治权力、宗教、媒体的关系,阐释了阿特伍德的话语政治观。
丁林棚
关键词:政治话语权力《使女的故事》
门罗的“丑陋”现实主义和加拿大想象
2016年
在门罗的小说中,作者将加拿大现实和苏格兰历史与个体叙事相糅杂,呈现出独特的时空交织体民族叙事。作者颠覆了宏大叙事和民族神话,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和丑陋面,将焦点转向个人及家庭空间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再现出加拿大想象。这种时空交织体使作者利用丑陋现实主义以平凡的叙事呈现加拿大苏格兰人的位移身份,构建加拿大人的想象社区。
丁林棚
关键词:民族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