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2SS05)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4
相关作者:禹丽娥谭万春王云波聂小保孙士权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实验教学
  • 2篇水分析
  • 2篇水分析化学
  • 2篇去除率
  • 2篇理论教学
  • 2篇教学
  • 2篇分析化学
  • 1篇乙烯
  • 1篇乙烯醇
  • 1篇烯醇
  • 1篇聚乙烯
  • 1篇聚乙烯醇
  • 1篇教学改革
  • 1篇教学改革与实...
  • 1篇光催化
  • 1篇沸石
  • 1篇苯酚
  • 1篇UV/FE
  • 1篇UV/FEN...
  • 1篇B/C

机构

  • 5篇长沙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禹丽娥
  • 3篇孙士权
  • 3篇聂小保
  • 3篇王云波
  • 3篇谭万春
  • 2篇彭青林
  • 1篇万俊力
  • 1篇周密
  • 1篇谢鹏

传媒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湘潮(理论版...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水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设计被引量:4
2014年
《水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在新形势下开展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与研究当今先进的教学模式与动态,主要开展了在改革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模块所进行的水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此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和专业的应用需求。
禹丽娥彭青林
关键词:水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浅析新形势下的水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5
2013年
结合新形式,探讨了"水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从吸收当今的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更新理论教学;加强实验环节,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安排创新性实验、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对水分析化学教学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禹丽娥彭青林
关键词:水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沸石负载Fe_3O_4光催化氧化去除水中苯酚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对水中苯酚的去除进行研究,通过离子交换法及液相沉积法在天然沸石上负载Fe3O4制备出一种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复合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仪器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利用复合催化剂进行非均相UV/Fenton反应处理模拟苯酚废水,考察不同因素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4 g/L,H2O2投加量为二分之一理论投加量,pH为3~10且室温的条件下,处理100 mg/L的模拟苯酚废水,60 min之内苯酚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通过对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发现经5次循环使用后,苯酚去除率均可保持在90%以上,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谭万春喻辰雪胡帅飞王云波孙士权聂小保禹丽娥
关键词:沸石苯酚
臭氧催化氧化去除水中聚乙烯醇被引量:2
2016年
以Fe^(^(2+))、Mn^(^(2+))和Cu^(^(2+))为催化剂,运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对水中聚乙烯醇进行去除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比较,臭氧催化氧化对聚乙烯醇的去除效果明显提高,且与催化剂浓度相关,去除效果随Fe^(^(2+))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在35 mg/L左右达最大值,去除率为85%;随Mn^(^(2+))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最佳含量约为5 mg/L,去除率为54%;加入Cu^(^(2+))催化剂,在35 mg/L时去除率为5%,其他剂量时去除效果不明显。3种催化剂投加量同为35 mg/L,反应时间3 h条件下,去除效果对比为:Fe^(^(2+))>Cu^(^(2+))>Mn^(^(2+))。
谭万春谢鹏孙士权王云波聂小保万俊力禹丽娥
关键词:臭氧催化氧化聚乙烯醇去除率
UV/Fenton氧化处理PVA溶液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对PVA(聚乙烯醇)溶液中PVA去除进行研究,采用UV/Fenton氧化技术氧化处理PVA溶液。探究了UV/Fenton氧化PVA溶液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了反应时间、初始p H、H2O2/COD和H2O2/Fe2+,获得了各个因素对PVA溶液COD去除率的影响规律以及PVA溶液经处理后的B/C(BOD5/COD)变化规律。实验表明,随着H2O2/COD投加比的增加,COD去除率不断增加,B/C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随初始p H的增加,COD去除率以及B/C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随着H2O2/Fe2+不断增加,COD去除率以及B/C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随反应时间的增加,COD去除率以及B/C均增加之后趋于稳定。当H2O2/COD=1.5,p H=4,H2O2/Fe2+物质的量之比为10,T=30 min时COD去除率效果比较好,经过处理之后溶液的B/C由0.1增至0.6,可生化性提高,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条件。
谭万春谭金叶周密王云波孙士权聂小保
关键词:COD去除率B/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