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90134)

作品数:9 被引量:111H指数:5
相关作者:孙贤斌黄润傅先兰赵彤倪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皖西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生态
  • 5篇生态补偿
  • 5篇省会
  • 5篇省会经济
  • 5篇省会经济圈
  • 5篇经济圈
  • 5篇安徽省会经济...
  • 2篇碳排放
  • 2篇基于GIS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理科学专业
  • 1篇地理专业
  • 1篇应用型本科
  • 1篇应用型本科高...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生态省建设
  • 1篇实验教学
  • 1篇实验课
  • 1篇实验课程

机构

  • 9篇皖西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孙贤斌
  • 4篇黄润
  • 3篇傅先兰
  • 2篇倪建华
  • 2篇赵彤
  • 1篇赵咏梅
  • 1篇刘红玉
  • 1篇王升堂

传媒

  • 3篇皖西学院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六安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对策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比较优势、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和产值增长率定量指标,结合相关数据,对六安市各产业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铁矿开采与钢铁工业、机电与家电制造业等为六安市的主导产业,并且提出了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对策。
孙贤斌傅先兰
关键词:主导产业
响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近年来,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高校办学层次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原有的学科体系不能适用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地理科学专业就业市场需求分析,构建"层次+课程模块"地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此实验体系实施中制定相应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响应社会需求,增加就业机会。
孙贤斌傅先兰赵咏梅
关键词:课程体系地理专业实验教学
基于Markov-CA模型互花米草扩张影响因素与强度辨识被引量:5
2014年
外来物种扩散过程是生态入侵调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江苏盐城海岸带3期遥感数据,借助GIS技术和Markov-CA模型,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扩张进行模拟,辨识互花米草扩张影响因素及其强度。结果显示:(1)1991—1997和1997—2007年2个时段互花米草实际年均扩张率分别为24.39%和7.76%,表明1991—1997年互花米草迅速扩张,2007年之后扩张有减缓趋势。(2)在海岸带互花米草若任其自由生长,扩张率则最大,1997—2007和2007—2017年其年均扩张率(强度)分别为9.40%和6.78%;受植物种群竞争影响,互花米草沼泽年均扩张率分别减小为7.10%和5.49%;受植物种群竞争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互花米草沼泽年均扩张率则分别为7.10%和5.24%。(3)植物种群竞争因素影响使2个时段互花米草年均扩张率分别减少2.30和1.29百分点,人为干扰使2个时段互花米草年均扩张率变化量分别为0和0.25百分点。(4)Markov-CA模型可用以揭示盐城海岸带外来入侵种群扩张过程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为湿地资源合理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孙贤斌刘红玉
关键词:影响因素
安徽省会经济圈碳排放强度与生态补偿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通过对1997年和2007年碳排放强度分析,揭示安徽省会经济圈内各市县对碳排放的影响和区域差异,根据相关固碳价格计算省会经济圈市县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1)省会经济圈总体上为碳汇区,1997—2007年间碳排放总量增加1 049.9万t,年均增长14.4%,其中,合肥市碳排放量增长最大。(2)2007年经济圈内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和地均碳排放强度分别增加为1997年的2.18,2.41倍。1997—2007年,省会经济圈内的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都呈现合肥市>巢湖市>六安市。(3)经济圈内各县市地均碳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建设用地平均碳排放强度以合肥市最高(784 t/hm2),其次是霍山县和金寨县,其他区域的建设用地平均碳排放强度相差不大。(4)2007年合肥市提供的生态补偿标准是12.8~105.1亿元,六安市和巢湖市得到的生态补偿标准范围分别为31.9~278.1,0.6~13.8亿元;各县市生态补偿差异也很大。
孙贤斌傅先兰倪建华赵彤
关键词:碳排放碳排放强度生态补偿安徽省会经济圈
生态省建设背景下的安徽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效益评价
2012年
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是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SPSS15.0软件,采用2001~2011年安徽省会经济圈城市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以前环境恶劣补偿效果相对较差,自2004年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补偿效益逐渐改善,2007年后生态补偿效果明显改善,安徽生态省建设中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促进补偿效益的提高,本研究为生态建设和补偿政策实施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
孙贤斌黄润
关键词:生态补偿生态省建设安徽省会经济圈
基于GIS的生态补偿分配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以安徽省会经济圈六安市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补偿额合理分配是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影响生态补偿分配因素的统计数据,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确定了影响分配的指标系统,明确了影响分配因素的权重,且通过GIS技术构建分配框架模型,对生态补偿分配结果进行了区域运算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在六安市生态补偿分配中生态环境与资源、经济发展因素权重较大,而社会公平、科技水平与环境治理权重较小。以六安市碳排放和水资源的生态补偿总量73.38亿元为目标总量,以六安市各行政单元为分配主体,进行了初始分配模型的应用。经计算,六安市区、寿县、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和霍山县的获得生态补偿额分别为4.969,7.705,9.172,9.539,28.325和13.942亿元。
孙贤斌黄润
关键词:生态补偿
安徽省省会经济圈水源地生态补偿环境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从水源地农村居民认知和态度的角度,调查皖西大别山水源地居民对安徽省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政策的意愿、补偿标准、补偿后收入的变化、补偿方式的接受意愿。对352份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76.3%的居民对主体功能区水资源的生态补偿政策配合、大力支持和倡导宣传。77.5%水源地居民认为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由水费价格或经济发展水平而定,34.5%的水源地居民认为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会改善生活。生态补偿金多数用在投入农业生产方面。34.9%的农户认为生态补偿金应由省政府或经济圈机构来发放,38.9%的农户认为生态补偿金由经济圈内的受益企业和事业单位来支付。从生态补偿方式的意愿来看,67.7%的农户愿意通过技术培训满足外出打工需要或发展补偿产业。在对水源地生态补偿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对策。
孙贤斌黄润王升堂倪建华赵彤
关键词:生态补偿水源地环境调查
基于GIS的安徽省会经济圈区域生态补偿优先等级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补偿优先领域确定是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2007年遥感图像TM数据,对安徽省会经济圈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等级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1)2007年经济圈内六安市所提供的非市场价值总量最大,为5市之首,生态补偿优先等级为六安市>巢湖市>桐城市>淮南市>合肥市;(2)经济圈的六安市为典型的高"生态输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应优先享受区域生态补偿。合肥市为高"生态消费"、经济发展水平高,应优先支付补偿。(3)就各市内部而言,市区的补偿优先等级高于周围县域;各县、市区的单位面积非市场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等级差异显著,其中金寨县和霍山县的生态补偿优先级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孙贤斌黄润
关键词:生态补偿安徽省会经济圈
安徽省会经济圈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益被引量:65
2012年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利用1997和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碳排放评价模型,对安徽省会经济圈碳排放效益进行评价,并估算碳排放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①1997—2007年间碳排放总量增加1 049.92×104t,年均增长14.4%;②2007年经济圈内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和地均碳排放强度分别为1997年的2.41倍、2.18倍,1997和2007年,碳排放强度指数值都是合肥市>巢湖市>六安市;③经济圈内各县(区)地均碳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建设用地平均碳排放强度前3位的是合肥市区、霍山县、金寨县;④据中国造林成本的价格估算,合肥、巢湖、六安3市的碳汇补偿增加量分别为:21.83×108、4.31×108、2.48×108元,县域生态补偿额差异显著;⑤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的关系。从碳排放效益和生态补偿的角度,提出减少碳排放的途径。
孙贤斌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安徽省会经济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