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W148)
- 作品数:17 被引量:58H指数:6
- 相关作者:金宏宇廖太燕马春景杭泰斌罗先海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江西省委党校怀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新青年》:被遮蔽的历史
- 2018年
- 作为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重要'发源地'的《新青年》一直被叙述成提倡民主与科学等现代性精神的刊物,但这是一个被固化的历史形象。实际上它还有被遮蔽的一面:与其激烈姿态相表里的思维模式、刊物性格及文风,造伪和影射倾向的存在,还有门派之见。对这些被以往大部分《新青年》研究者所规避的史实,我们应该从学理层面去展开并反思。
- 马春景金宏宇
- 关键词:遮蔽激进影射
- 《宋云彬日记》中的“鲁迅话题”
- 2020年
- 宋云彬与鲁迅乃是同乡,却未曾晤面,但他凭借文字与鲁迅建立了紧密的间接关联,也造就了他作为早期鲁迅研究重要学者的身份;他对鲁迅的研究、评价,参与与鲁迅相关的活动以及对鲁迅研究论著的阅读等在日记中均有反映,加以探讨有助于拓展、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
- 廖太燕
- 关键词:宋云彬
- 现代文人日记观详解被引量:1
- 2022年
- 自唐代以来,日记就成为中国写作史上经久不衰的文体,产生了大量的日记文本,引发了读者的阅读热情和学者的多维探讨。在前现代时期,绝少人对日记作过理论分析和阐释;而现代文人则从日记的定义、属性,日记与其他文体的关系,为何写日记,如何写日记等角度作了详实的诠释,赋予了日记清晰的学理性认知和判断,以明确的文体意识建构起了日记的多层次理论框架。
- 廖太燕
- 关键词:日记现代文人文体意识
- 新诗集序跋生产及文献价值论被引量:2
- 2017年
- 诗人或编者在结集新诗并出版过程中生产了大量序跋文本。从诗集类别角度,可分个人诗集、同人合集、新诗选本和丛书序跋四种;从撰写者角度,可分"自序跋"、"他序跋"两种;还出现了有别于古代序跋传统的"代序"、"诗序"和"歌序"等。新诗集序跋能提供较高价值层级的史料信息,既是作家生平"小传"和"文事"交往的记录载体,也可勾勒出新诗史的重要事件。序跋还具有理清新诗集版本源流、寻找版本差异及探寻版本修改动因的重要价值。此外,作为批评文献的序跋还是诗论主张的表达渠道和对诗人及诗集深度批评的实践文章,新诗集序跋的文献价值应引起高度重视。
- 罗先海金宏宇
- 关键词:新诗集序跋史料
- 现代文学副文本的史料价值被引量:11
- 2014年
- 副文本是现代文学重要的史料来源地之一,我们从中能直接或间接地发现史料。由于正文本更典型地体现着文学的本体特性,而副文本更偏于历史或实用的性质,所以副文本总体上更具史料价值,不过其史料价值具有等级差序。副文本提供的文学史料对现代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建构等皆有正面的意义,当然也有遮蔽视野和真相的负面效应。
- 金宏宇
- 关键词:现代文学副文本史料价值
- 延安萧军视域中的鲁迅:以日记为中心的研究
- 2018年
- 以继承鲁迅遗业为职志的萧军将鲁迅及其著作当作锻造灵魂的资源,竭力地研究、宣传鲁迅,矢志不渝地维护鲁迅权威,因此与力图建构意识形态共同体的延安在评价或"塑造"鲁迅上频现分歧,这在萧军日记里均有体现,加以研究有助于探究萧军与鲁迅间的关系,私人叙事中的鲁迅形象,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议题。
- 廖太燕
- 中国现代作家书信集及其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中国现代作家书信集的出版在1930年代、1980至1990年代呈现两次高潮。研究这些书信集应关注书信入集带来的文类属性和价值的变化。对作家书信集的研究有几种不同的角度,而对其进行朴学式研究将是一种更重要的研究。
- 金宏宇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影射现象被引量:2
- 2013年
- 中国现代文学和古典文学一样有许多影射文本,这种文学现象的存在有政治、历史和法律的原因,也是文学自身交往性和应用性的规约所致。影射既可以是一种合艺术规律的巧智叙事和讽刺,亦可以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本,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影射现象产生了影射批评这种"使用文本"的阐释之法,也形成了索隐这种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避免前者的硬解和曲解,扬弃后者的主观臆想,考索并用,阐释有度,才是研究影射文本的应有学术态度。
- 金宏宇
- 关键词:影射考索
- 中国现代作家书信的文史价值被引量:13
- 2016年
- 中国现代作家写下了大量家书、情书、交谊书等书信文本,其中书信集在1930年代、1980至1990年代呈现两次出版高潮。作家书信是作家写作中的独特文类,具有实用性、文学性和延异性等文类特质;具有历史和文学史价值,尤其是能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价值层级较高的史料。作家书信本身也应成为现代文学整体构成中的非虚构文学的一部分。
- 金宏宇
- 关键词:文类
- 中国现代文学目录实践批判被引量:2
- 2017年
- 目录之学关涉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源流和知识掌控问题。"目录"是目与录的合称,传统目录重"录"(叙录),现代目录往往有"目"无"录"。中国现代文学的编目(录)实践从这种新的文学诞生不久即已开始,成为绵延近百年的学术传统,而20世纪30年代前期、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及80年代则掀起了目录编撰实践高潮。目录对现代文学来说具有广告、传播功用,整序(控制)——检索功用,辅助、导读功用,更具有学术研究功用。对目录应该有必要的价值批判,现代文学目录编撰还有值得拓宽和完善的空间,最主要的是缺失专题目录。也缺少目录应有的完备、理想的体式,还存在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矛盾性及道德观念、意识形态观念等非学术观念对目录编撰的制约。对目录著述成果的认知也应该持一种学术价值尺度和标高,即目录不只是一种工具书,而应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现代文学史和学术史,一种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的著述类型。
- 金宏宇
- 关键词:现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