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007)
- 作品数:8 被引量:132H指数:5
- 相关作者:容丽王世杰俞国松邓晓琪冉景丞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花江喀斯特峡谷区不同石漠化等级植物群落区系特征及其相似度被引量:12
- 2011年
-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样地调查法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不同石漠化等级植物群落区系特征进行研究,并对潜在、轻度、中度及强度石漠化样地的物种相似性程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喀斯特峡谷石漠化群落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丰富多样,热带性质明显。就群落相似性系数而言,在相同石漠化等级的样地内部,各样地间平均相似性系数为43.93%。同一等级中相似性系数均值最高的是潜在石漠化。群落所有物种共有度的几个谷值分别出现于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之间,且其绝对值均小于30%,表明其确已成为群落类型与石漠化等级的转折点。
- 容丽熊康宁李俊良
- 关键词:区系特征喀斯特石漠化
- 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演替群落的凋落物动态被引量:45
- 2011年
- 对茂兰喀斯特森林3种主要演替群落——喀斯特原生乔木林、次生林和灌木林的凋落物数量、组成特征及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为期27个月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原生乔木林、次生林和灌木林的年平均凋落物量分别为4.503、3.505和2.912 t.hm–2;年总凋落物的叶、枝、花果和其他的比例分别为64.72%、14.60%、12.33%、8.35%;74.28%、7.43%、10.88%、7.41%和75.94%、8.56%、12.93%、2.57%,叶凋落物量占总凋落物量的64.72%–75.94%;茂兰喀斯特森林3种演替群落凋落物的月动态变化规律均为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生长季早期3–5月和休眠期10–12月。
- 俞国松王世杰容丽冉景丞
- 关键词:喀斯特森林凋落物
- 贵州荔波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区土壤水运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以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喀斯特与非喀斯特样地为研究对象,采集大气降水和土壤水,根据其δD值、δ18O值和水量特征探讨土面生境非植物主根区土壤水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喀斯特样地土壤基质流的混合作用较弱,非喀斯特样地表层(0~20 cm)土壤基质流的混合作用也较弱,但随深度增加基质流的混合作用增强;喀斯特与非喀斯特样地土壤基质流都可能存在活塞流运移机制,尤其是喀斯特样地,活塞流很可能是基质流的一种重要运移机制;喀斯特样地土壤介质中存在优先流,优先流空间异质性较大;蒸发作用对非喀斯特样地表层土壤基质孔隙水影响较大,而对喀斯特样地土壤水的影响较小。这为喀斯特区水资源的管理和合理利用,以及区域植物水分利用和营养元素循环利用等研究奠定基础。
- 刘伟王世杰罗维均容丽
- 关键词:土壤水Δ18O优先流
- 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种子植物区系被引量:1
- 2011年
- 调查统计显示,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拥有种子植物171科692属1715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2属13种,被子植物164科680属1702种。分析表明赤水遗产地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1)区系物种组成丰富,优势科明显;单种科和非单种单属科较多,反映区系科分化明显;2~5种少型属和单种属分别占统计属数的40.03%and52.17%,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系小生境的多样性;(2)区系起源古老。中生代孑遗植物桫椤(Cyathea spinulosa)广泛分布于深山峡谷区;该区域分布的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被认为是山茶属中在系统发育上较原始的种群。(3)区系成分复杂,除缺少中亚分布外,其它成分均有分布。热带、温带成分分别占区系统计成分的53.13%和43.60%,区系热带性质更明显。(4)与较低纬度的施秉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相比,区系热带性质也更明显,且两区系科相似性较高,达81.52%,种相似性较低,仅为26.91%,反映小生境差异较大。
- 孟红霞容丽陈浒向刚
- 关键词:种子植物区系世界自然遗产地
- 贵州荔波喀斯特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贵州荔波拉桥喀斯特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多样性测度指标主要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4个指标。结果表明,各群落不同层次的多样性主要测度指标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符合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指数存在较强的负相关。群落均匀度指数与优势度指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不同群落相异性系数分析表明,贵州荔波喀斯各群落间的物种组成差别较大,群落的生境多样性较丰富。
- 张鼎容丽
- 关键词:次生林物种多样性
- 荔波喀斯特森林4种木本植物水分来源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30
- 2012年
- 中国南方喀斯特区气候湿润,但土层浅薄,土被不连续,储水能力差,水分成为限制因子,土层下广厚基岩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空间,形成其独特的水分机制。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测定植物清晨水势的方法,选取贵州南部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喀斯特原生林、次生林及因人类砍伐退化的喀斯特灌丛,分析测定其中4种常见优势木本植物小枝木质部水分及土壤水、表层岩溶带水氢氧同位素值的相关性,确定植物水分来源,并通过相关模型计算水源贡献比;探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无论雨季或旱季,表层岩溶带水是喀斯特植物的稳定水源。各植被类型都主要利用土壤水,在降水减少的10月,灌木林和原生林对表层岩溶带水的用量比例提升,而次生林对土表水的用量更高。不同物种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常绿小乔木香叶树利用表层岩溶带水比例最高,显示其较深的根系;而落叶乔木圆果化香表现为较浅的根系和干季表土水利用比例较高的特征。
- 容丽王世杰俞国松邓晓琪冉景丞
- 关键词:氢氧稳定同位素木本植物
- 茂兰喀斯特森林演替阶段不同小生境的小气候特征被引量:28
- 2011年
- 探讨了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不同小生境的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演替群落内大气温度和光照强度随演替逐渐降低,且降幅趋缓;空气相对湿度却随着群落演替而逐渐升高,但变幅减缓;5~20cm土壤温度随演替进展逐渐降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温亦呈下降趋势且降温幅度减缓。以乔木林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条件最佳,次生林和灌木林次之,草坡最差。乔木林气温、湿度、辐射等变化缓和,有利于植被生长使群落稳定地向顶级演替。草坡各气象要素均表现剧烈变化,有待于经历较长的时间演替改善,才能到达顶级群落。不同小生境之间,不论温度、辐射或相对湿度都有较大差异。土面、石沟的生态气候条件较好,光、热、湿变化缓和,有利于植物生长;石面、石缝的辐射、温度、湿度变化剧烈,植物生长受到制约。
- 俞国松王世杰容丽
- 关键词:喀斯特森林演替阶段小生境小气候
- 稳定氮同位素示踪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的植物氮源
- 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受其种类本身、生长环境、氮素形态等多因素的影响。尽管植物在对氮素的吸收过程中,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N亏损或N富集。但是在供氮水平不足的情况下,植物从氮吸收到氮利用过程中的同位素分辨率是很小的,在这种情况...
- 罗绪强王世杰容丽廖昕荣
-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
- 文献传递
- 贵州荔波茂兰的山体上部群落特征简述
- 2010年
- 研究贵州荔波茂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山顶群落演替,为该区植被管理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区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类型。原生林的群落类型为丝栗栲-大芽南蛇藤+猕猴桃-苔草群落;次生林的群落类型为:马尾松-黄棉木+云南鹅耳枥-五节芒群落;灌木林的群落类型为:山矾-苔草群落;草坡的群落类型为:黄茅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相似性都存在一定差异性。相似性系数最高的为62%,发生于灌木林样地之间。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发生于草坡与其它各阶段演替样地中。
- 张鼎容丽
- 关键词:群落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