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409902)
- 作品数:41 被引量:384H指数:12
- 相关作者:崔鹏胡凯衡刘翠容姚令侃马超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宁南县矮子沟“6.28”特大灾害性泥石流成因和特征被引量:10
- 2012年
- 2012-06-28T5:00,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矮子沟突降强暴雨,引发了特大灾害性泥石流,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次泥石流是在长时间的前期降雨和短历时的强降雨共同作用下,从上游支沟坡面和两侧冲沟短时间内形成的,具有发展和运动历时短,规模中等而峰值流量大,泥石流和洪水交替作用等特点。严重的沟道堵塞和中下游松散物质的补充,使得泥石流的峰值流量是清水流量的3~4倍。
- 胡凯衡崔鹏马超周公旦田密杨东旭刘维明
- 关键词:泥石流暴雨灾害
- 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泥石流监测预警要根据流域大小、泥石流暴发规模等而设定,应在对泥石流流域全面考察、对泥石流的形成与活动特征等较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展开。总结了不同形成条件、运动特征及流体特征等泥石流监测内容和监测技术方法,分析了不同警报技术和监测警报器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并提出了不同灾害规模下的预警体系及组织形式。
- 方华
- 关键词:泥石流山地灾害预警体系
- 物源条件对震后泥石流发展影响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1
- 2011年
- 强震过后一定时期内,泥石流的活跃性增强,即数量增多、规模增大、频率增加。而随着松散物质储量的减少,泥石流的活跃性会随之衰减。为了具体考察物源条件对震后泥石流活动的影响,使用震后泥石流逐年平均输沙量作为刻画泥石流活跃性的指标,在云南蒋家沟和西藏古乡沟泥石流数据的基础上,定量地分析了震后泥石流活跃性的变化过程。分析表明存在降雨控制型和物源控制型两种泥石流流域。前者的泥石流在震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衰减,其发生主要取决于降雨条件。后者最大规模的泥石流发生于地震过后的短时间内,尔后泥石流活动随时间显著减弱。泥石流规模和频率的关系与暴雨不一致。当物源控制型流域的无量纲化活跃性指标值降为0.12左右时,可以认为泥石流进入了稳定或者衰弱期,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泥石流事件发生。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整个泥石流活跃性的衰减过程可以用幂函数来描述。其衰减指数与剩余物质储量和总物质储量之比存在密切的关系。这为定量预测震后泥石流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模型。
- 胡凯衡崔鹏游勇陈晓清
- 关键词:泥石流地震
- 基于聚类和最大似然法的汶川灾区泥石流滑坡易发性评价
- 采用聚类分析和最大似然法MLC(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评价了汶川极重灾区(四川省部分)震后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这种非监督分类的方法适用于没有足够训练数据的情况,可以快速对一个大...
- 胡凯衡崔鹏韩用顺游勇
- 关键词:泥石流地质灾害汶川地震
- 文献传递
- 汶川地震灾区震后泥石流激发雨量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降雨作为泥石流的触发因素,常用于泥石流的预警预报,一个地区泥石流发生与否与前期有效累积降雨量和激发雨量相关密切。在对汶川地震灾区已发泥石流灾害的18个泥石流案例的1 h激发雨量与流域面积、沟谷长度、松散物质储量、岩石类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泥石流沟的坡度等影响泥石流活跃性的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基础上,选取了6个主成分对泥石流1 h雨量激发系数进行拟合,得出了1 h激发雨量的计算方法。并讨论了该方法在地震灾区的适用性,可为地震灾区泥石流灾害的预警预报提供参考。
- 雷发洪胡凯衡胡云华马超
- 关键词:地震灾区泥石流汶川地震
- 社区灾害风险管理现状与展望被引量:45
- 2013年
- 加强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是当前国际减灾的主要趋势之一。经验表明,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是治理和减少风险并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分析国内外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成效基础上,指出我国社区灾害风险管理还存在总体发展不平衡、社会化参与程度不高、综合减灾协调机制不完善、防灾规划和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和减灾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与日俱增的各种灾害风险对社区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我国社区灾害管理工作:促进社区灾害管理立法,建立社会参与的长效激励机制,健全参与式社区减灾机制,加强社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加强灾害资源化利用,并注重多方共同参与的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
- 陈容崔鹏
- 关键词:灾害风险管理社区减灾
- 震后灾区泥石流阻塞大河判据与成灾模式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震后汛期的实践表明,泥石流是震后最为活跃的灾种,泥石流堵河成为一种频繁的灾害事件。研究汶川地震灾区典型的泥石流堵河事件,并归纳出震后泥石流堵河的特点及其灾害链效应。针对岷江流域泥石流多半是以堰塞坝形式局部阻塞主河的现象,运用大型室内水槽试验再现交汇角为90°时高容重泥石流入汇主河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泥石流入汇主河的运动过程是后续泥石流逐步推移龙头运动的过程;泥石流总量对堵河有重要的影响,总量越大堵河越严重;在泥石流堵河过程中,主河的流速随堵塞系数R先增大后减小,当R小于0.8时,堰塞坝的物质流失量少,上游水位壅高值呈线性增加,当R大于0.8时,堰塞坝的物质流失量严重,上游水位壅高值呈指数增加。基于堵塞系数R对于预估泥石流堵河灾害的关键作用,以模型试验数据为依据,导出泥石流阻塞大河的判据。基于堰塞坝局部阻塞主河使水位壅高致灾的现象,给出水位壅高值计算式,为计算淹没范围提供依据。
- 刘翠容姚令侃杜翠杨庆华
- 关键词:泥石流水槽试验
- 基于堰流理论的泥石流堵河模型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大规模泥石流进入主河道时,常发生堵河现象。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可将泥石流堵河类型简化为3种情况,完全堵河模型、局部堵河模型和潜坝式堵河模型;从溃坝波流理论对溃坝与堰流模型相似度的分析,进而提出了用于研究泥石流堵河规律的"拟似恒定堰流模型",并建立了局部堵河和泥石流潜坝式堵河的数学方程,数值计算可得到泥石流坝前水深及坝口流速的变化规律;为验证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室内模型实验,测定了泥石流在交汇区的堆积形态和堆积量、泥石流交汇口上游水深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水深曲线整体吻合度较好,理论模型对泥石流交汇初期的冲击波流考虑得还不够,但从泥石流堆积形态和堆积总量来看,假设模型是合理的。
- 陈春光姚令侃杨庆华刘翠容
- 关键词:泥石流堰流溃坝
- 泥石流预警及其实施方法被引量:10
- 2012年
- 泥石流预警在减灾实践工作上已取得到了丰硕的成果和明显的效益。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泥石流预警进行了定义,并将其分为泥石流预报和泥石流警报两种类型,二者的根本区别是预警信息来源与泥石流暴发时间的关系。预报是在泥石流暴发之前做出的泥石流暴发与否的结论,而警报则是对泥石流暴发或运动过程的监测和判断。泥石流预报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降雨型泥石流,在中国大陆地区本文推荐使用蒋家沟泥石流预报模型,并给出了参数获取方法和分级预报的阈值。泥石流预警技术主要有基于泥位、地声、次声等信息监测判断的仪器,目前仍然存在漏报或误报的问题。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将这些技术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和校验。将泥石流简易预警技术、专业预警技术进行组合使用的方式称为泥石流预警的组织体系,主要类型有群测群防、群专结合及专业预警3种。通过技术手段得到泥石流预警结论后还需要进行检验,确定无误后再发出相应级别的预警信息。
- 张金山崔鹏
- 关键词:泥石流预警警报
- 台湾地区泥石流防灾减灾的经验与启示被引量:6
- 2012年
- 受异常气候、地震及人为因素等影响,近年来泥石流灾害事件频繁,台湾积极探索泥石流防灾减灾机制和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减灾效果,经验包括:以防灾专员为纽带推动社区民众参与;重视防救灾相关措施的标准作业程序;完善泥石流防灾预报预警机制和应变机制;加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做好防灾准备;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和演练,强化防灾意识;产学研相结合,发展永续社区。台湾地区泥石流防灾减灾的启示主要有:规范防灾减灾措施标准作业程序;健全并运行参与式社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社区民众的广泛参与和成果推广。
- 陈容陈树群巫仲明崔鹏
- 关键词:泥石流防灾减灾群测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