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0ZZ72)

作品数:9 被引量:92H指数:4
相关作者:刘振国宋璐吴娜杨新新巴茂文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帕金森
  • 8篇帕金森病
  • 6篇异动症
  • 4篇多巴
  • 4篇运动并发症
  • 4篇左旋多巴
  • 3篇DARPP-...
  • 2篇蛋白
  • 2篇帕金森病大鼠
  • 2篇帕金森病异动...
  • 2篇微球
  • 2篇ERK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类
  • 1篇蛋白类
  • 1篇地卓西平
  • 1篇地卓西平马来...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行为学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刘振国
  • 8篇宋璐
  • 6篇杨新新
  • 6篇吴娜
  • 2篇魏江磊
  • 2篇马雅萍
  • 2篇任甜甜
  • 2篇袁伟恩
  • 2篇卞雷斯
  • 2篇巴茂文
  • 1篇施德
  • 1篇陈伟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发生机制中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6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6(GRK6)在帕金森病(PD)运动并发症发生机制中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关系.方法 建立PD运动并发症大鼠模型,25只大鼠分为3组.异动症(LID)组10只,腹腔注射左旋多巴甲酯23 d;MK-801处理组10只,第23天左旋多巴甲酯注射前腹腔注射MK-801;PD组5只,腹腔注射0.2%维生素C液.另设假手术组5只为对照组.观察MK-801处理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并发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区GRK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D组大鼠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后出现明显的异常不自主运动,与人类LID具有相似特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D组损伤侧纹状体区GRK6阳性细胞指数减少至(4.81±1.31)×103(P<0.05),LID组损伤侧GRK6阳性细胞指数进一步减少至(3.23±0.41)×103(P<0.01).MK-801组LID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分减少,药效期延长,同时损伤侧纹状体区GRK6阳性细胞指数增多至(4.64±1.39)×103(P<0.05).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同免疫组化基本相符,PD组损毁侧/未损毁侧纹状体区GRK6含量比值为(83.7±2.1)%,LID组GRK6值降低为(76.8±2.2)%,而MK-801组GRK6值升高至(91.1±2.7)%(P<0.01).结论 NMDA受体拮抗剂能逆转大鼠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GRK6增多,抑制了谷氨酸受体的过度活化有关.
吴娜杨新新宋璐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蛋白激酶类
β-arrestinl参与MK-801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MK-801缓解帕金森病(PD)异动症的治疗机制。方法建立PD运动并发症大鼠模型,2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异动症(LID)组10只、MK-801处理组10只、PD组5只,另设假手术组5只为对照组。观察MK-801治疗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区β-arrestinl的表达情况。结果MK-801处理后,LID大鼠模型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分降低和剂峰旋转行为减弱。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ID组损伤侧β-arrestinl阳性细胞指数[(2.95±0.44)×10^4]明显较未损伤侧[(3.78±0.37)×10^4]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5,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D模型组损毁侧与未损毁侧纹状体区β-arrestinl含量比值为81.02%±2.23%;LID组(64.88%±3.10%)蛋白表达量进一步减少,与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P〈0.01);而MK-801组蛋白表达量增高至89.26%±1.90%。与LI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2,P〈0.01)。结论MK-801能缓解LI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其机制可能与β-arrestinl表达增多抑制了谷氨酸受体的过度活化有关。
吴娜宋璐杨新新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制蛋白类地卓西平马来酸盐
CB1受体激动剂WIN55212-2改善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CB1受体激动剂WIN55212-2对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并发症的行为学及细胞学作用。方法通过6-OHDA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右侧前脑内侧束建立PD动物模型,成功的PD大鼠模型分别接受左旋多巴/苄丝肼(50mg/kg加12.5mg/kg苄丝肼,每天2次)+溶剂、左旋多巴/苄丝肼+WIN55212-2(1mg/kg)腹腔注射,共持续21d。评估用药后大鼠的旋转反应时间、剂峰旋转圈数变化和关期发生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纹状体信号转导蛋白DARPP-32(Thr75)和ERK1/2(Thr202/Tyr204)的磷酸化表达。结果长期联合应用WIN55212-2和左旋多巴,缓解了左旋多巴单独用药所致的PD大鼠旋转反应时间缩短、剂峰旋转圈数增加的趋势,并明显降低关期发生频率。WIN55212-2与左旋多巴合用显著降低了纹状体内DARPP-32(Thr75)的磷酸化;但未使ERK1/2磷酸化表达降低至对照组水平。结论激动CB1受体可能有益于预防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
马雅萍宋璐刘振国巴茂文卞雷斯
关键词: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ERK
ERK通路参与可持续释放左旋多巴微球减少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的可释放左旋多巴/苄丝肼的微球对帕金森病(PD)大鼠运动症状及异动症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PLGA包裹左旋多巴或苄丝肼制成微球,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微球在大鼠体外释放左旋多巴/苄丝肼的浓度。6-羟基多巴胺(6-OHDA)腹腔注射制备P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PD大鼠分为PD组、左旋多巴处理组和微球处理组,并设假手术组,各组12只。给予左旋多巴处理组大鼠皮下注射左旋多巴(12mg/kg)和苄丝肼(15mg/kg),给予微球处理组大鼠皮下注射含同等剂量左旋多巴和苄丝肼的微球。于治疗的第1、7、14天计数大鼠经阿扑吗啡诱导的旋转圈数。2周后行大鼠异常不自主评分(AIM)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纹状体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体外释放试验结果显示微球内的左旋多巴/苄丝肼均匀缓慢释放,第7天时左旋多巴和苄丝肼释放量分别达到91.2%%和97.1%。治疗2周后,微球处理组大鼠和左旋多巴处理组大鼠阿扑吗啡诱导的旋转圈数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在治疗的第1、7、14天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微球处理组大鼠于治疗后的第1、2、4、6、8、10、12、14天的AIM评分(轴性+上肢+口面)与左旋多巴处理组大鼠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左旋多巴处理组大鼠纹状体ERK1/2水平较PD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均P〈0.05)。微球处理组大鼠纹状体ERK1/2磷酸化水平较左旋多巴处理组大鼠明显降低(P〈0.01)。结论微球皮下注射可以改善PD大鼠的运动症状,同时可以减少PD大鼠异动症的发生,这可能与微球释放的左旋多巴持续性刺激PD大鼠从而减少ERK1/2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杨新新任甜甜宋璐吴娜袁伟恩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异动症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诱导帕金森病异动症与纹状体DARPP-32磷酸化的关系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大鼠模型纹状体区多巴胺和环磷腺苷调节的磷酸化蛋白-32(DARPP-32)蛋白Thr75位点磷酸化表达数量及表达位点的改变。方法给予PD大鼠模型左旋多巴治疗21d,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纹状体区DARPP-32蛋白Thr75位点磷酸化表达数量和表达部位的改变情况。结果 PD大鼠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出现类似于人类LID行为学表现。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D组和LID组大鼠损伤侧DARPP-32(Thr75)的表达多位于强啡肽阳性神经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D组大鼠损伤侧DARPP-32(Thr75)表达为(159.90±7.22)%,与假手术组比较升高(P<0.05);LID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DARPP-32(Thr75)的表达为(52.60±4.45)%,与假手术组和PD组比较降低(P<0.05)。结论纹状体黑质投射神经元内DARPP-32蛋白Thr75位点磷酸化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了LID的发病。
宋璐马雅萍刘振国巴茂文卞雷斯
关键词:帕金森病左旋多巴DARPP-32强啡肽磷酸化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5
2013年
目的:评价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确诊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青年患者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和吡拉西坦组,观察治疗的有效率;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在左乙拉西坦剂量维持期(12周)和开放性治疗期(12周)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12周末,左乙拉西坦组治疗有效率(75.0%)高于吡拉西坦组(35.7%;Fisher精确概率法:P=0.003),认知功能明显改善(与基线比较:t=3.905,P=0.001)。治疗24周末,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左乙拉西坦组:t=4.940,P=0.021;吡拉西坦组:t=2.575,P=0.023)。结论:左乙拉西坦作为抗癫痫药的添加治疗药物,能够显著减少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同时可以部分改善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
陈伟施德刘振国
关键词:药物疗法
天芪平颤颗粒对帕金森病大鼠异动症行为学及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天芪平颤颗粒对帕金森病(PD)大鼠异动症行为学及信号转导蛋白DARPP-32、ERK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6-OHDA)立体定向至大鼠前脑内侧束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共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PD组:腹腔注射0.2%维生素C液;西药组:腹腔注射左旋多巴甲酯29 d;中药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给予左旋多巴甲酯基础上分别加用不同剂量天芪平颤颗粒;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n=5)。评估不同剂量天芪平颤颗粒对PD模型大鼠运动并发症的行为学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区磷酸化的DARPP-32和ERK表达情况。结果:天芪平颤颗粒能减少左旋多巴制剂产生的剂峰旋转次数。免疫组化显示,与PD组大鼠比较,西药组磷酸化DARPP-32(Thr75)明显降低,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均未出现明显的降低(P>0.05)。与PD组磷酸化ERK1/2比较,左旋多巴长期治疗后,磷酸化ERK1/2表达升高,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表达量均未出现明显上升(P>0.05)。结论:天芪平颤颗粒可以减少PD大鼠剂峰异动行为,可能通过DARPP-32(Thr75)及ERK1/2磷酸化,达到调节胞内异常信号转导的功能。
吴娜宋璐杨新新魏江磊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异动症ERKDARPP-32
可控释左旋多巴和苄丝肼微球减少帕金森病大鼠异动症的发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的可释放左旋多巴和苄丝肼的微球对帕金森病(PD)大鼠运动症状及异动症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PLGA包裹左旋多巴及苄丝肼制作微球,高效液相法测定微球在体内释放出的左旋多巴和苄丝肼的浓度,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制作PD大鼠模型,制模成功的PD大鼠随机分成PD组、左旋多巴组、微球组(每组12只),另设溶剂注射假手术组(n=12)。左旋多巴组和微球组大鼠分别接受左旋多巴和苄丝肼(左旋多巴12mg/kg,苄丝肼15mg/kg)或等剂量微球皮下注射,在治疗的第1、4、7、10、14天行大鼠前肢功能测定,治疗2周后行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法检测纹状体区磷酸化的多巴胺和环磷腺苷调节的磷酸化蛋白-32(DARPP-32)(Thr34)和AFosB水平。结果体内释放实验表明第7天时左旋多巴和苄丝肼释放量分别达76.2%和83.6%。微球处理组大鼠在治疗的第10天和第14天时前肢跨步数分别为5.8±1.6和5.2±1.5,比左旋多巴组(2.4±1.1、1.2±0.5)明显增加(t=4.12,5.43,均P〈0.01)。微球处理组大鼠第14天AIM评分[(16.0±2.1)分]较左旋多巴处理组[(26.0±3.2)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微球处理组大鼠纹状体磷酸化DARPP-32水平[(3.7±1.3)×10^4]较左旋多巴处理组[(7.9±2.2)×10^4]明显降低(t:2.95,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微球处理组大鼠磷酸化DARPP-32和AFosB水平分别为119.4%±11.3%和149.3%±12.3%,较左旋多巴组(184.8%±13.7%和300.4%±14.2%)显著下降(t=4.12、2.91,均P〈0.05)。结论微球皮下注射可以改善PD大鼠的运动症状,同时可以减少PD大鼠异动症的发生,这与微球释放的左旋�
杨新新任甜甜吴娜宋璐袁伟恩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左旋多巴微球体
天芪平颤颗粒通过β-arrestin1预防PD运动并发症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使用天芪平颤颗粒后,大鼠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并发症的行为学及纹状体β-arrestin1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脑立体定向仪定向至大鼠前脑内侧束,注射6-OHDA建立帕金森病模型(n=25),并随机分为五组。PD对照组(n=5,腹腔注射0.2%维生素C液29 d),西药组(连续腹腔注射50 mg.kg-1左旋多巴甲酯和25 mg.kg-1苄丝肼29 d),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在给予左旋多巴甲酯/苄丝肼的基础上分别加用中药(天芪平颤颗粒)29 d)。观察不同剂量天芪平颤颗粒对PD模型大鼠运动并发症的行为学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处理组大鼠纹状体区β-arrestin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D大鼠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出现类似于人类LID行为表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长期左旋多巴的使用使β-arrestin1表达进行性减少,天芪平颤颗粒能抑制β-arrestin1阳性细胞指数的减少,其中中剂量组β-arrestin1阳性细胞指数为(3.67±0.56)×104比PD大鼠增多(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长期使用左旋多巴的大鼠(65.44±6.68)%比较,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β-arrestin1表达量分别为(73.62±3.82)%和(72.56±6.6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芪平颤颗粒通过增加β-arrestin1蛋白表达量,减少了左旋多巴长期用药引起的PD异动症的发生。
吴娜宋璐杨新新魏江磊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左旋多巴异动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