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2197)
- 作品数:15 被引量:98H指数:7
- 相关作者:郭成久苏芳莉孙景刚刘金壮宁睿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水利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锯末在坡面水土保持防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植被覆盖是公路边坡防护的措施之一,而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对促进植物生长至关重要。为此,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土壤中铺设锯末后,有机质的流失情况以及植物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同样气候条件下以及植物生长周期内,未铺设锯末土壤中的有机质下降较多;气温较低月份,铺设锯末土壤中的有机质要高于未铺设锯末土壤25%。试验结果对于坡面工程的水土保持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宁睿郭成久李德明
- 关键词:锯末棕壤土有机质含量公路边坡
- 土壤容重对草甸土坡面养分流失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2年
-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土壤容重的草甸土坡面养分流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是坡面草甸土养分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土壤容重不同,降雨引起的坡面表土养分流失的程度不同。硝态氮主要随径流流失,占总流失量的55%~79%,70%~84%的有效磷和速效钾随泥沙流失。不同形态的养分在流失泥沙中有富集现象,但富集比各不相同。土壤容重在0.8~1.2g/cm3之间变化时,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小,入渗能力减弱,土壤养分在降雨侵蚀力作用下流失量不断增加。但随容重的继续增大,土壤抗蚀性增大,产沙量减小,养分流失量也有减小的趋势。在降雨、坡度等一定的条件下,土壤最容易被侵蚀而发生养分流失的容重范围为1.2~13g/cm3。
- 郭成久孙景刚苏芳莉刘金壮
- 关键词:人工降雨土壤容重养分流失
- 不同初始含水量对草甸土坡面养分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室内人工降雨的方法,对不同土壤初始含水量的草甸土坡面进行养分(N、P、K)流失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初始含水量越高,水分入渗速率越低,产流量越大,土壤侵蚀程度也越大。当土壤初始含水量低于15%时,土壤中的硝态氮会被淋溶到土层6cm以下,土层6cm以上的硝态氮含量极低,且淋溶的硝态氮均累积入渗到7~10cm土层中;当初始含水量在20%时,土壤中硝态氮有少量淋溶;当初始含水量在25%时,淋溶极少,仅表层1cm的土壤硝态氮有少量淋溶外,其余全部随径流流失。土壤速效钾、速效磷淋失很少。径流水样中,速效磷和速效钾浓度随降雨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少,流失量与土壤初始含水量呈近似抛物线的关系,在初始含水量为10%~15%之间存在拐点。通过土壤初始含水量与坡面物质流失量的二次多项式关系确定出草甸土的最佳含水量范围是11.28%~14.76%,当含水量在此范围内时坡面物质流失量最少。
- 郭成久刘金壮孙景刚李琦崔斌
- 关键词:养分流失
- 辽西北地区风力侵蚀过程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风蚀,为了定量评价辽西北沙化土壤在风力作用下的侵蚀状况,研究采用埋钎法,观测风速与土壤剥蚀深度及堆积厚度的关系。研究得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土壤剥蚀深度均随着风速的加大而增加;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随着风速的加大,背风坡的坡中与坡脚的土壤堆积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由于风力的剥蚀作用,坡顶的堆积厚度与风速呈负相关;一年内观测到的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固定沙丘的平均风蚀强度分别为167.9,57.8,4.2mm/d。
- 郑帅李德明郭成久宁睿
- 关键词:风蚀
- 土壤前期含水量对棕壤土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1年
- 采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方法,对不同土壤前期含水量的棕壤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前期含水量低于20%时,土壤硝态氮主要是以淋溶的形式流失;高于这一含水量时,土壤硝态氮流失途径除了淋失外,还存在径流流失现象。径流中磷离子和钾离子浓度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少,流失量与前期含水量不呈线性关系,而是呈近似抛物线关系,在前期含水量为10%~15%之间存在拐点。通过坡面物质流失量(NO3--N、SEP、DP、K+和产沙量)与前期土壤含水量的二次多项式关系,得到最优前期含水量值为11.32%~15.65%。
- 赵野苏芳莉崔彬李煜郭成久
- 关键词:地表径流养分流失
- 土壤容重对黑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6年
- 为深入了解土壤容重对黑土区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试验基地,采用室内人工模拟天然降雨的方法,对不同容重条件下的黑土坡面养分流失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容重是影响坡地溶质迁移以及坡面降雨产流产沙的重要因素。土壤容重在0.8~1.3g/cm^3间变化时,随泥沙流失的养分与径流水样中养分的流失呈现出相似规律。随着容重增大,径流系数变大,产流时间提早,入渗率减小,溶质(N、P、K)的流失量增加。在产流初期,径流强度增加显著,径流硝态氮衰减速率快,10min内基本达到本底值,同一时段径流水样中PO_4^(3-)-P和K^+浓度升高,而产流后期,溶质浓度含量由于土壤发生面蚀甚至沟蚀而随容重呈相反变化。土层湿润锋深度随容重增大而变浅,容重为0.8g/cm^3时,湿润锋可达15cm,容重为1.4g/cm^3时,仅淋失到地表11cm深处,且表层土壤容重对硝态氮在土层中流失的影响大于对速效磷和速效钾流失的影响。当容重增大至1.4g/cm^3时,土壤结构坚实,养分浓度有所降低,流失量小,土壤流失情况减弱,说明采用适当的耕作措施改变表层容重可有效控制土壤侵蚀的发生。通过数学模拟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幂函数是较为适于模拟黑土区溶质流失变化过程的模型。
- 沈奕彤郭成久金珊董爽
- 关键词:土壤容重模拟降雨养分流失
- 降雨历时对黑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为了深入了解降雨历时对黑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特征,探寻降雨历时对黑土坡面养分流失的规律,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试验基地,进行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降雨历时条件下的黑土坡面养分流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历时是影响坡地溶质迁移以及坡面降雨产流产沙的重要因素。降雨历时越长,表土养分流失越严重,N、P、K流失量越大,降雨后的养分含量越低,且累计径流量与泥沙量和降雨历时呈正相关变化,当降雨历时增加至90min后,土壤入渗率趋于稳定,径流量增加幅度减缓,且由于土壤发生沟蚀,泥沙量急剧增加。径流水样中N、P、K流失呈现出不同特征,当降雨历时<90min时,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径流硝态氮迅速衰减,20min后逐渐趋于稳定,土壤养分含量均降低;当降雨历时进一步增大至120min时,硝态氮含量趋于稳定,基本没有变化,而磷离子和钾离子则由于土壤发生沟蚀,下层土壤中的PO_4^(3-)和K^+被浸提出进入径流中,导致其含量仅一步增加,磷离子增加幅度较钾离子相比更为明显,且随泥沙流失的养分与之呈现出相似规律。不同降雨历时条件下降雨前后土壤剖面养分含量垂直分布情况也有明显差异,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磷离子以及钾离子的浓度峰值变化不大,多出现在10cm表层土壤内,而硝态氮浓度峰值不断加深。30,60,90,120 min降雨后,硝态氮浓度峰值分别位于土层7,8,10,14cm处;土层的湿润峰也随降雨历时增大而增加,分别位于土层以下10,12,16,19cm处,降雨120min后,土层全部湿透。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历时对硝态氮流失的影响比对磷和钾离子更为显著。
- 沈奕彤郭成久李海强吕明波
- 关键词:模拟降雨养分流失
- 煤矿区井采土地复垦成本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2
- 2014年
- 以煤矿区井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自然环境条件、采矿条件、煤矿赋存条件3项为约束层,地形坡度、土地利用规划、煤层厚度等11个影响因子构成指标层的土地复垦成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及YAAHP(V 6.0)软件确定了各项指标因子的权重。通过权重比较得出约束层的影响程度:煤矿赋存条件>采矿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煤矿赋存条件中影响程度依次是:煤层厚度>煤层倾角>深厚比;采矿条件中各因子影响程度依次为:顶板管理方法>采煤工艺>采动程度;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土层厚度>年降水量=土壤质地>地形坡度。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为煤矿井采复垦成本修正系数的确定奠定基础。
- 郭成久朱淼淼苏芳莉
- 关键词:煤矿区
- 锯末和保水剂对坡面棕壤土含水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在苜蓿的生长过程中,通过测量A区(锯末)、B区(保水剂)和C区(对照)土壤含水量、草产量及土壤密度,研究锯末和保水剂在坡面治理中对棕壤土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表层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20~30 cm土层,A区始终保持最高土壤含水量,最高百分比达3.96%。从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看,研究均表明A区土壤含水量稳定性强,从而说明锯末释放出的水分多于B区同价格的保水剂释放的水分。最后指出,A区苜蓿平均株高和草产量均比B区和C区高,锯末区域20~30 cm土层土壤密度变化最小,适宜苜蓿生长的土壤密度为1.24~1.38 g/cm3。试验结果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坡面治理中可以用廉价的锯末来代替保水剂,增加效益。
- 郝冬宁郭成久冯洋郑帅
-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锯末保水剂棕壤土
- 水土保持措施对坡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以水保林地、水平梯田及地埂植物带组成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和无水保措施布置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统计分析和ArcGIS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深度土壤养分随时间及空间(垂直和水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所选研究区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坡位高度,有水土保持措施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比无措施坡耕地高,且土壤养分在垂直方向上相对均匀分布。(2)从各水土保持措施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来看,在水土保持体系内,0~15 cm和15~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水保林地>水平梯田>地埂植物带,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依次为:地埂植物带>水平梯田>水保林地。在无措施对照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两层次均顺坡逐渐增高,而全磷两层次分布均呈:中坡位无措施区>下坡位无措施区>上坡位无措施区。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随月份变化先增加后损失,但其变化程度因水土保持措施不同而不同。(3)经统计分析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区0~15 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异系数大于无措施对照区,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变异系数正好相反;无措施对照区15~3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变异系数大于水土保持措施区。水土保持措施与不同深度土壤养分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15 cm和15~30 cm土壤全氮和有效磷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0~15 cm和15~30 cm其他各指标关系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 李海强郭成久蔡楚雄李勇
-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