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9200705020)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索俊锋赵军刘小丽朱伟健沈芳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驱动力
  • 2篇LOGIST...
  • 1篇悬浮泥沙
  • 1篇悬浮泥沙浓度
  • 1篇悬沙
  • 1篇悬沙浓度
  • 1篇遥感反射率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效应
  • 1篇泥沙
  • 1篇泥沙浓度
  • 1篇卫星数据
  • 1篇小城
  • 1篇小城镇
  • 1篇小城镇土地
  • 1篇浮泥
  • 1篇CLUE-S...

机构

  • 4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索俊锋
  • 1篇刘曦
  • 1篇沈芳
  • 1篇朱伟健
  • 1篇刘小丽
  • 1篇赵军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CLUE-S模型的千岛湖镇土地利用动态模拟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基于1993、2004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和1∶250 000DEM,运用GIS技术,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在地形、高程、水系、道路交通、城镇和居民点等多种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中,筛选出不同时期对千岛湖镇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具有决定作用的驱动因子,并对所得结果进行ROC检验,同时生成相应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概率适宜图,然后采用CLUE-S模型,对其200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模拟;并用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基本单元(90 m×90 m栅格)的水平上,模拟的正确率为84.71%,Kappa值达到了0.825。在此基础上,针对两种政策情景,应用相同模型模拟预测了千岛湖镇2015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2004年相比较,变化明显的是城镇工矿用地的扩张和林地的减少,并且城镇工矿用地的扩张多是在原有城镇及工矿用地的基础上向四周扩展,侵占的多是周边的耕地、林地、未利用地。
索俊锋赵军
关键词:CLUE-S模型LOGISTIC回归
千岛湖镇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GIS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在分析千岛湖镇1993~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力,揭示了千岛湖镇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以城镇及工矿用地的输入和林地的输出为主要特点;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和其它未利用地的转出面积超过转入面积,而园地、其它农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城镇及工矿用地则相反;自然因素、城镇化、农业结构调整、比较经济利益、交通条件和政策因素是引起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距一级干道的距离是最重要的自然驱动因子。
索俊锋
关键词:LOGISTIC回归驱动力
MERIS卫星数据定量反演长江河口的悬沙浓度被引量:8
2009年
悬浮泥沙浓度是描述水质的重要参数,获取其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有助于水环境监测及泥沙输运观测。首先介绍了欧空局(ESA)发射的ENVISAT上携带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ERIS)基本特点,其数据较SeaWiFS、MODIS在水色波段设置和灵敏度上具有一定优势,然而在我国高浑浊河口如长江口,MERIS二级产品如离水辐射率和总悬浮物浓度的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有较大的偏差。故直接利用其一级数据即传感器接收到的辐射率,采用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MODTRAN算法进行大气校正以获得水表遥感反射率。应用遥感反射率与悬沙浓度的关系模型,反演了2005年夏季三个寻常潮(7月30日、8月3日、8月9日)悬沙浓度。通过对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反演偏差可由二级产品90%相对误差降低到53%左右。最后给出了2005年8月15日、9月16日悬沙浓度分布图,通过分析得出利用MERIS数据反演高浑浊河口悬沙浓度是可行的。
刘小丽沈芳朱伟健刘曦
关键词:MERIS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反射率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小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杭州市千岛湖镇为例被引量:6
2010年
在分析1993~2004年千岛湖镇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驱动力的基础上,揭示了千岛湖镇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以城镇及工矿用地的输入和林地的输出为主要特点;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和其他未利用地的转出面积超过转入面积,而园地、其他农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城镇及工矿用地则相反;自然因素、城镇化、农业结构调整、比较经济利益、交通条件和政策因素是引起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距一级干道的距离是最重要的自然驱动因子。
索俊锋许飞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城镇化
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千岛湖镇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系统生态学方法,对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初步定量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景观尺度水平上,千岛湖镇在合理的生态功能规划下,各种景观类型分布趋于聚集,形成一定的规模;单类景观占据主导的趋势在减弱,将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固,同时,随着林地的不断减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将会受到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生境质量下降,景观内部均质化发展,降低了景观抗干扰能力,边缘效应降低,生态系统组分单一化。
索俊锋蒋来福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