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2B75)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景岚姜莹姜振逵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征购
  • 1篇中共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组织
  • 1篇事变
  • 1篇土地征购
  • 1篇土匪
  • 1篇追溯
  • 1篇民国
  • 1篇民国时期
  • 1篇九一八事变
  • 1篇救灾
  • 1篇抗日

机构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作者

  • 3篇刘景岚
  • 1篇姜振逵
  • 1篇姜莹

传媒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共“和平土改”的有益尝试——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2013年
解放战争之初,中共在陕甘宁、冀东、晋绥、晋冀鲁豫、山东等区域进行了以征购为特征的和平土改尝试。其中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实施这一政策最早,波及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这一土改模式持续时间较短,在上述不同区域的进度和程度也不尽相同,与中共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大部分时间内所推行的清算、没收等土改路线相比较而言,影响十分有限,可谓是一个"短暂插曲",因此长期以来未引起史学界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也不够深入和系统。文章选择以陕甘宁边区为例,通过挖掘相关文献资料,对和平赎买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考察,以期对完整认识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有所助益。
刘景岚
关键词:土地征购
民国时期社会组织在救灾中的作为追溯——以1920年甘肃大地震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1920年甘肃大地震,灾黎遍野,由于政府救灾功能弱化,社会救灾力量进入国家场域,成为赈灾主力。凭借传统士绅影响力凝聚起来的地方团体在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愿望与社会诉求达成一致,赈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现代知识精英逐渐从地方团体中分离出来组建更具现代意义的慈善组织,并最终与更大范围内的慈善组织实现了重构,揭示了中国的慈善活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轨迹。
姜振逵刘景岚
试析“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土匪抗日原因及其局限性被引量:3
2013年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中国东北地区土匪发生了严重分化。种种原因兴起的土匪抗日,尽管动机和原因不一,但是他们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与其他抗日队伍一起充当了抗日先锋,滞缓了日军侵吞东北的进程,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这些积极意义都应为历史所肯定,但由于土匪队伍抗日意志不够坚定、与正规军相比组织纪律性差、匪性难改和日伪重兵围剿、抗战队伍粮弹不济等主客观原因,这些绿林土匪的抗日又有很大的局限性。
刘景岚姜莹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