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ZXB008)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邹华杨宁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新时期文论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引进与移植
- 2014年
- 新时期文论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引进和移植,拓展了文艺理论建设的视野和思路,对于中国当代文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长期滞留在古典主义的历史阴影之中,新时期文论在"文革"结束后三十多年的过程中经历了以从"唯情内转"到"唯利外转"为主线的演变转化,审美特性与社会生活趋向统一的现代美学课题始终未能得到理论思维的关注和解决,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引进和移植亦随之出现较大的偏差,这个问题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引进和移植上。深入研究新时期文论在引进和移植西方现代美学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模式和出现的主要问题,从而建立既不同于"西马"又不同于"苏马"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这是中国当代文论重要理论课题和历史任务。
- 邹华
- 关键词:新时期文论西方现代美学主客二分
- 中国当代美学的“主客二分”问题被引量:1
- 2015年
- "主客二分"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作为近代以来人的主体性全面崛起的标志,它不仅指向认识论的"物我关系",也包括本体论重建的"人己关系"。由于缺乏审视自身美学进程及其内部复杂矛盾的历史纵深,中国当代美学在引进海德格尔哲学的同时,对"主客二分"采取了盲目的否定态度。然而当今似居"独尊"地位的"生存本体"并非对"主客二分"的超越,不过是从认识论的"物我二分"转向本体论的"人己二分"。认识论的物我关系有自然和社会之分,本体论的人己关系亦有内在和外在之分,"生存本体"作为本体论人学重建的内在方面,不过是整个现代美学理论建构的一个分支或组成部分,中国当代美学当从"主客二分"的全局视野理解认识论和本体论问题,从而使悬空飘摇的"生存本体"落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走出困境以求得真正的发。
- 邹华
- 关键词:中国当代美学认识论本体论主客二分
- 后古典时代“审美”困境十图解被引量:2
- 2015年
- "后古典主义"是向中国现代美学历史进程延滞并占据主导地位的古典主义,"后古典时代"既涵盖王国维美学之后亦即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美学百余年的历史,又特指"文革"结束至今被称为"新时期"的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在后一个时期中,"审美"问题占据中心地位,而中国当代美学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阐述,就总体而言仍深陷古典主义之中;在纯审美和纯功利之间做周期性摆动和转换,这已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基本路数和常规现象。正视并深入研究其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或许可以找到走出困境进而推动中国美学现代进程的门径。
- 邹华
- 关键词:中国当代美学
- 美学本体论重构的两个维度被引量:2
- 2016年
- 无论中西美学存在怎样的差异,对美之根源的本体论探询都是必然发生的。因"理念"和"天道"的文化差异,中西古代美学的本体论具有不同的形态,但又因其同属古代范畴而具有历史的共同性。近代以来人的个体感性地位的提升导致柏拉图理念世界的崩塌,本体论的人学重构成为西方美学的新课题;中国传统本体论自宋明以来亦出现明显的变化,形成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独特的运行轨迹。人的存在有个体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本体论的人学重构亦有"生存本体"和"历史本体"两个维度;前者偏重内在生命,它为"历史本体"提供人性的理想和导向,后者偏重外部生活,它为"生存本体"提供现实的根基和底蕴。本体论的人学重构以对峙互补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旦割裂两者的关系,无论何者胜出,内外两个维度将同时发生变异并随之收敛封闭;中国"后实践美学"所崇尚的"生存本体"正是这种变异的产物。审视并勾连百年来本体论人学重构的历史,推进"生史二本"的发展,这是中国美学从古代突围的基本途径。
- 邹华杨宁
- 关键词:中国美学西方美学历史本体